奈曼旗精准扶贫简报第135期

发布日期:2019-09-18 浏览次数:100

信息导读:

领导活动:旗委书记张华带队深入义隆永镇、沙日浩来镇

检查督导当前重点工作

京蒙合作: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一行5人到黄花塔拉苏木召开京蒙对口结对帮扶工作座谈会

通辽市派驻奈曼旗工作队动态:助力脱贫送健康,扶贫义诊暖人心

◆扶贫奈曼行动扶贫+扶志+扶智,点燃脱贫致富“新引擎”

脱贫故事:乘精准扶贫好东风,做养殖致富新农民

政策解读:生态扶贫的政策

最美驻村干部:八仙筒镇道贝尔筒村第一书记包桂玲

信息快递:明仁苏木党委成员在太平屯村听取脱贫攻坚“解剖麻雀”“清零达标”巡视整改工作汇报

 

 

 

 

领导活动

旗委书记张华带队深入义隆永镇、沙日浩来镇

检查督导当前重点工作

9月9日,旗委书记张华带队深入义隆永镇、沙日浩来镇检查督导脱贫攻坚、矛盾多元化解、安全生产等当前重点工作,并在义隆永镇组织召开座谈汇报会。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认真学习落实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内蒙古自治区脱贫攻坚督查反馈会精神,统筹谋划,精准实施,下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气力、更大的功夫、更实的举措,鼓足干劲、攻坚克难,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尽心尽责尽力,求精求真求实,逐村逐户、逐人逐项抓好整改落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整改质效,有效防范化解返贫风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要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要聚焦精准,下足绣花功夫,进一步抓实抓细各项工作、核实核准各类基础数据,加强数据对比衔接,加强佐证资料的归档整理,夯实脱贫攻坚工作基础,确保“帐实机”一致。要对一家一户危房改造、扶贫小额信贷、社会保障兜底、慢病送医配药等各类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二要坚持问题导向,狠抓整改落实。要将“三项整改”工作贯穿脱贫攻坚始终,持续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清零达标”和“十项政策”落实,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对照查摆,边查边改、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切实提高贫困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要积极鼓励引导贫困群众利用扶贫小额信贷,因地制宜发展小规模种养殖业、手工加工、庭院经济等特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切实提高扶贫产业效益和可持续性。要加大社保养老、慢病送医配药等政策宣传力度,引导贫困群众全面了解、充分享受政策,增强脱贫信心,提高保障能力。要全面推广“精神扶贫五个一”机制,选树培育传播好各类典型事例,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三要坚持防化并举,确保真脱贫不返贫。要严格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依法规范各类合同、协议,加强后续产业发展情况监管,确保扶贫项目资金安全,确保扶贫产业能增收可持续。要建立健全金融信贷偿还风险台账和提前预警监测机制,积极协调落实逾期贷款优惠政策,精准对接贫困群众的“真需求”,用好金融扶贫信贷资金。要着力化解好社会稳定风险,倾听群众意见,做好群众思想引导和教育疏导工作,鼓励群众积极参与脱贫攻坚,解决实际困难与问题,不断提高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认可度、满意度。要因村因人研究制定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方案,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让脱贫攻坚释放出施之长远的民生红利。

四要层层传导压力,切实扛起政治责任。镇村两级党组织要切实扛起脱贫攻坚“抓落实”的具体责任,下足真功夫、实功夫,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旺盛的干劲,向脱贫攻坚发起强劲总攻。要以对党、对事业、对群众、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时刻把帮助贫困群众脱贫的责任抗在肩上、刻在心里,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齐心协力谋实招、扑下身子办实事,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会议强调,要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建好用好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不断完善联调联动机制,抓早抓小抓苗头,责任下沉、关口前移、主动下访、重心下移,推动“事要解决”,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对挑头闹事、缠访闹访的,要依法严厉打击。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深入排查整治道路交通、森林防灭火、消防、餐饮、校园内外、校车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京蒙合作

9月9日,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一行5人到黄花塔拉苏木召开京蒙对口结对帮扶工作座谈会。旗委常委、旗人民政府副旗长唐殿珂出席并讲话。

黄花塔拉就苏木基本情况、各项工作开展情况、京蒙对口帮扶资金使用运营情况以及苏木下一步工作计划做了全面详细的汇报。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就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等多个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唐殿珂高度评价了京蒙对口帮扶资金对精准脱贫工作的重要推动作用,并表达了在发展农产品经济、旅游业、工业等诸多方面保持长久稳定的合作愿景。

9月10日,通州区潞城镇一行到黄花塔拉苏木哈日特斯格嘎查、合热营子嘎查与嘎查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交流座谈,为嘎查村发展提出宝贵建议。

通辽市派驻奈曼旗工作队动态

助力脱贫送健康,扶贫义诊暖人心

9月10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白玉协调通辽市妇产医院到所包联的东明镇荣升村开展义诊活动。

通辽市妇产医院9名医护人员携带彩超、心电等医疗设备,为荣升村100余名群众进行义诊,针对疾病防治、日常保健等问题进行咨询服务。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城环委主任富瑞恒一行7人与荣升村两委班子就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精准扶贫产业帮扶等工作进行了座谈。座谈结束后,富瑞恒主任一行走访慰问了该村8户贫困户,每到一户,都详细了解该户致贫原因、产业帮扶、家庭生活等情况,并为贫困户农产品找销路,提供信息,为脱贫出点子。

【扶贫奈曼行动

扶贫+扶志+扶智,点燃脱贫致富“新引擎”

近年来,奈曼旗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市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具体安排,以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为基础,以精准脱贫为目标,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着力推进产业扶贫,建立扶贫对象“瞄准”机制,增强困难群众“造血”能力,确保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贫困户如何精准识别,奈曼有“独门绝技”

一看房,二看粮,三看读书郎,四看家中有没有人进病房,五看家里劳力壮不壮,六看安全饮水道路交通畅不畅,七看群众是否有笑相,八看集体经济收入有没有进账,九看村容村貌靓不靓,十看支部班子强不强。

扎实做好各项清查工作,落实“十看工作法”是奈曼旗在精准识贫工作中总结的有效经验。

“大姐,我是帮扶你家的干部,以后有什么困难可以先联系我。今天我来就是要深入了解一下家里的情况。”在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伊和乌素嘎查,扶贫干部侯晓霞对帮扶户宝海英说。当了三年的扶贫干部,侯晓霞对村里的情况很熟悉。“我们进村入户就是比谁出的汗水多,脚上的泥土多,通过入户深入核实这些困难户的情况,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一起研究发展计划,同时也会尽我们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们。”侯晓霞说出了所有扶贫干部的心声。

2018年,奈曼旗扶贫干部坚持精准识困,“进村过梳子,入户过篦子”,扣好精准扶贫“第一颗扣子”所带来的“递减效应”。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在脱贫攻坚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能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不能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对全部农牧区人口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在一户一台账、一户一计划、一户一措施的基础上,实行动态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包括贫困户动态管理、贫困嘎查村动态管理、贫困旗县退出、扶贫对象信息采集、更新和录入工作。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得到了再次强化。

今年,奈曼旗针对正常脱贫户、稳定脱贫户、未脱贫户、边缘户,已出列贫困嘎查村、未出列贫困嘎查村开展脱贫人口“回头看”工作。全旗共选派2516名干部对全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形式的帮扶,做到户户有人管,家家有人包。同时,针对2019年计划脱贫的7031名贫困人口,自治区、市、旗三级包联干部积极与其对接,效果明显,群众满意率高,识别精准群众无攀比认可。

“扶贫”到“脱贫”,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却有很多的路要走。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除了“扶志”,还要“扶智”。找准贫困户后,干部驻村帮扶及时跟进,架设起精准扶贫的“管道”。奈曼旗凝聚各方扶贫力量,鼓励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广泛参与扶贫事业,在整体搬迁、产业扶贫的同时,充分调动困难群体在脱贫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参与式扶贫,变“要我富”为“我要富”。

在白音他拉苏木,这里总结出了精神扶贫“家庭账本”这一成功经验,该苏木组织各嘎查村致富典型现身说法,敦促反面典型寻找自身差距,消除安于现状和等、靠、要的心理,从精神上立志,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并进行表彰。

在全旗范围内创新成立“红白理事会”助力移风易俗。在每个嘎查村建立《移风易俗村规民约》,执行《村民操办婚丧喜庆等事宜报告制度》,同时利用电子显示屏、宣传栏、文化墙不定期宣传移风易俗;将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孝图、传统道德文化等绘上村屯围墙,着力打造一批图文并茂的“文化墙”,让文明村风“活”起来。

一直以来,奈曼旗将“精神扶贫五个一”工作机制的落实与新时代农牧民培育“千村示范.万村行动”工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有机结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提高农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法治观念,更好的扶志、扶智,把国家精准扶贫资金用到当处,推动农牧民全面发展。

补齐短板细化脱贫政策落实情况  

    为确保完成高质量脱贫的目标任务,奈曼旗整合力量尽锐出战,明确时间节点,通过理出一份“问题清单”、派驻一支“铁军队伍”、每天一次“进度通报”、开展一场“全覆盖督查”、一村一户“过筛销号”,扎实开展“补短板、必达标”工作。

“现在好使了,今年冬天肯定是不冻了,以前我家的井就挖了五十来公分,现在旗水务局给重新弄了一下,邱书记包我户,来好几趟呢,现在挺好使,比以前来水还痛快呢!”建档立卡贫困户刘才家,因为吃水井打的不够深,常出现季节性断水,每到冬天井就会冻住,打不出水来。解剖麻雀开展过程中,工作队协调水务部门给他家重新打了两米深的井,保障了饮水质量,也解决了季节性断水问题。

今年5月,奈曼旗在全旗范围内开展了脱贫攻坚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清零达标”质量评估暨解剖麻雀工作。精准把脉,逐一剖析,查缺补漏,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给予解决。从“三到” 村开始解剖,以包户干部为单位,将苏木乡镇领导班子成员、驻村第一书记编入工作组。入户前讲解入户开展工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入户排查问题时,填写贫困户质量评估清单、问题汇总清单,收集佐证材料。然后梳理问题,汇总成台账,并将整改问题按旗、镇、村三级进行分类,制定整改措施,及时整改。工作组核查人员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细化贫困户政策落实等内容,深入了解贫困户家庭政策享受情况以及满意度等。真正做到精准扶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目前,奈曼旗脱贫攻坚“解剖麻雀”工作对照认领中央巡视整改问题30个,已整改完成27个,具体整改措施111项已完成107项;对照认领国家成效考核整改反馈问题43个,已整改完成27个,148项整改措施已完成133项;对照认领自治区成效考核整改反馈问题3个,已整改完成1个,27项整改措施已完成25项。

“三认真”把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

2019年9月5日,通辽市奈曼旗大沁他拉镇哈沙图村82座设施农业大棚陆续投入使用,蔬菜大棚的建成将受益全村93户301口人,人均年增收5000余元。

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发展钱、救命钱”,近年来,奈曼旗倾注真情实意、投入真金白银、着力真抓实干,大力投入扶贫基金和财政扶贫资金,管好用好扶贫基金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至关重要,“三认真”把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

认真论证扶贫项目,建设项目库。扶贫资金是一条重要的“民生线”,奈曼旗紧扣全旗农民增收致富目标,科学编制扶贫项目规划方案,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户施策,科学选择好扶持项目,把资金用在刀刃上。

认真规划产业项目,抓好产业扶贫。以贫困村建设为平台,捆绑项目资金,配套建设,发挥综合效益,在扶持产业、农民增收上下功夫,争取一次扶持,一次脱贫。

认真做好调研,用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以村为单位,实事求是发展各村群众意愿高、地理条件符合、能够真正实现富民增收的产业,在充分调研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敢于用大手笔大胆投入扶贫资金,依托成熟产业企业、成熟合作社,结合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际大刀阔斧发展产业,改变“看菜吃饭式”扶贫为“自助餐式”扶贫,改变以往“撒胡椒面”、“小打小闹”的扶贫方式,真正实现“真扶贫扶真贫”。使扶贫资金真正用在贫困群众身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

【脱贫故事】

乘精准扶贫好东风,做养殖致富新农民

——王富的脱贫故事

在建档立卡户中,很多人努力脱贫,拥有充足的内生动力。有了政策帮扶,他们更想通过自己的双手过上富裕的好日子。眼前这个皮肤黝黑的中年人叫王富,时值晌午,他和妻子宝玉香不断穿梭于羊舍、猪舍和鸡舍,动作娴熟的添加着饲料。

王富家住在黄花塔拉苏木伊拉麻图嘎查,2017年他家因学致贫被列为精准扶贫户,通过利用扶贫资金发展养殖业,2018年底就实现了稳定脱贫,退出了贫困户行列。

王富向记者介绍说,他以前也没养过羊,2017年12月利用精准扶贫资金一万五千元,买了15只羊,包括一个种羊,今年又从朝古台养羊合作社租了黑头杜泊种羊。

说起以后的打算,王富说:“我想再买个十来只,想养五十只大羊,那样年收入一定很可观。”

王富的女儿在读大学,儿子上初中,现在通过发展养殖,完全能解决孩子们上学的费用,两口子也终于松了口气。加上一直坚持养殖的猪和鸡,日子也就越来越有奔头了。

回顾奔跑在脱贫致富道路上的这一年多,王富时常感慨,真是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多亏了包联干部的帮扶,让他们家能够迅速改变贫困面貌。        

政策解读

生态扶贫的政策主要有些什么啊?

答:关于生态扶贫的政策有三个方面,分为生态公益林、生态护林员、退耕还林,每个部分的政策各有针对。

生态公益林的政策

那哪些是生态公益林的补偿对象呢?

答:其森林被区划界定为公益林的林权权利人。

生态公益林享受到的补偿标准具体是怎样的?

1、国家级集体(个体)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为12.75元/亩

2、省级集体(个体)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为12.75元/亩

3、县级集体(个体)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为1.00元/亩

补偿兑现流程有哪些?

答:林业管理站依据公益林管理检查验收结果提供公益林补偿兑现花名册,县林业局依据花名册将补偿资金直接打入农户“一卡通”等账户。

生态护林员的政策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生态护林员呢?

选聘程序有哪些?

答:选聘程序有公告→申报→审定→公示→聘用几个环节,成为生态护林员需满足以下条件:

条件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责任心强,群众基础较好;

2、列入当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范围;

3、在本村居住生活,未长期外出打工、学习;

4、身体健康,能胜任野外巡护工作。

补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贫困程度深、少数民族、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退伍军人中的贫困人口。尚未脱贫或者已经认定脱贫但按规定仍继续享受相关扶贫政策、认真履行森林管护职责且符合上述条件,年度考核合格的可以予以续聘。

生态护林员可以享受怎样的补助啊?

答:每人每年管护补助费4000元

这些补助兑现有些什么程序?

答:村民委员会选聘→村民委员会考核→考核合格经县林业局审核→将管护补助打入护林员一本通帐户

最美驻村干部

在扶贫攻坚大战中,我旗选派的“第一书记”不仅有热血男儿,也有巾帼英雄,她们的志向、干劲、成绩丝毫不输给男儿。八仙筒镇道贝尔筒村第一书记包桂玲就是其中一位。包桂玲,女,蒙古族,中共党员,八仙筒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所长,2017年1月派驻八仙筒镇道贝尔筒村担任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在下派近一年的时间里,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巾帼不让须眉”。

八仙筒镇道贝尔筒村有270 户,1270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9户,26口人,全村羊存栏4000多只。如何让贫困户脱贫,村民致富,这一直都是压在包桂玲心里的一块儿石头。有压力才有动力,她带领扶贫工作队立足道贝尔筒村的养羊优势,积极争取旗里的扶贫专项资金,通过抓产业、搞建设,点燃了全村脱贫致富的新希望。

道贝尔筒村民王君的妻子去年得了心脏病,花去20多万元的医药费,让本就不宽裕的家庭,日子过得更加拮据,他家也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更加不幸的是,作为家里唯一的劳动力王君患了脑梗,住了两次院。如今,夫妻俩都有了毛病,不能干重活,如何生活,如何脱贫,成为了包桂玲最牵挂的事儿。她知道,生病可以依靠健康扶贫兜底政策解决,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只有发展产业才是硬道理,她帮助王君家搞起了养羊业。

如今,王君家的“羊产业”搞起来了,日子也渐渐有了起色,夫妻俩最感激的就是第一书记包桂玲。“别看包书记是女人,带着我们这几个贫困户做的出的成绩一点不比别人差。现在生活好转了,他病情也越来越平稳,我们更有信心脱贫了”王君的妻子徐翠梅说。

腾出更多的时间工作才能尽早帮着老百姓脱贫,这却往往要放弃一些个人的时间,但这已经成了包桂玲的生活工作常态,她经常压缩吃饭时间,为的是快点投入扶贫工作中。有时候为了图方便快捷,她就用一盒泡面和一袋咸菜解决。

作为第一书记,包桂玲感到责任重,压力大,但她丝毫不逊色于男同志,总是认真的做好每一项工作,发挥好她第一书记的作用。包桂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和同仁的认可。


信息来源:扶贫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