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完善和落实重在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链条、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工作机制和预防控制体系,扎实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实现企业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一)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要根据工作岗位的性质、特点和内容,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责任清单,建立健全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岗位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实现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全员全岗位全覆盖、安全生产责任全过程追溯,明确企业所有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
(二)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带头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生产管理,做到安全责任、安全管理、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应急救援“五到位”。企业主要负责人在安全生产关键时间节点要在岗在位、盯守现场、解决问题,确保安全。
(三)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内部各部门安全生产职责,落实一岗双责制度,确保安全生产,建立“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安全生产工作体系。
二、夯实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基础
(一)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团队。企业要依法依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按照行业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标准配齐配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全力支持安全管理机构工作,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安全总监、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二)健全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企业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相关要求转化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并及时传达给相关从业人员,确保相关要求落实到位。
(三)强化安全生产保障投入。企业要加强从业人员劳动保护,配齐符合企业安全生产需求和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品,并督促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
(四)持续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企业应当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并进行动态管理。
三、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一)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培训教育规定。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安全教育培训规定要求,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可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转岗、离岗人员,严格按规定重新接受安全培训。
(二)常态化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技能。高危行业企业抓好在岗员工安全技能提升培训、新上岗员工安全技能培训、班组长安全技能提升培训。
(三)强化企业安全人才培养。充分利用国家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支持政策,加强企业安全人才培养。
四、健全完善企业安全风险防控机制
(一)建立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制度。企业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针对本企业类型和特点,科学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定期组织专业力量和全体员工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持续更新完善。按照有关标准规范,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评估,加强动态分级管理,科学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实现“一企一清单”。企业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安全风险评估和危害辨识,年度评估结果向社会公示。
(二)建立安全风险管控制度。企业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安全风险分级、分类进行管理,逐一落实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的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风险的目的。针对高危工艺、设备、物品、场所和岗位等重点环节,高度关注运营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三)建立安全风险警示报告制度。企业要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确保每名员工都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企业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明确风险管控和报告流程,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报告制度,接受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风险管控和报告工作全面负责,要按照安全风险管控制度的要求,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定期向相关监管部门报送风险清单。
(四)加强危险作业安全管理。企业要加强对爆破、动火进入有限空间、吊装、高处作业、检维修、临时用电、危险装置设备试生产、建筑物或者构筑物拆除、油罐清洗、涂装、危险品装卸,以及涉及重大危险源、油气管道、临近高压输电线路等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制定专项安全管理制度措施,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监督危险作业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及时采取措施排除事故隐患、纠正违规行为。现场管理人员不得擅离职守。
五、健全完善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一)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企业要建立健全以风险辨识管控为基础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完善隐患排査、治理、记录、通报、报告等重点环节的程序、方法和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査治理情况。
(二)严格落实治理措施。企业要按照有关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实现重大事故隐患清单化、图形化、电子化管理,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并向负有监管职责的部门报告;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实现闭环管理。
六、严格落实企业管理责任
(一)加强外包等业务安全管理。发包企业必须认真履行对承包单位的监管职责,不得“以包代管”。企业委托其他具有专业资质的单位进行危险作业的,应在作业前与受托方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告知其作业现场存在的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
(二)加强复工复产安全管理。企业复工复产前,应严格按照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和规定,制定复工复产方案,组织对生产系统特别是管道、阀门、仪表等机械设备,通风除尘、污水处理等处理设施,应急报警、放射防护、防雷防爆装置等保护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安全方可复工使用。
七、常态化提升企业应急处置能力
(一)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企业应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特点及危害,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建立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不具备单独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企业,应与邻近建有专业救援队伍的企业签订救援协议,或者联合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配备与本企业风险等级相适应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装备等物资,定期组织应急救援实战演练和人员避险自救训练,使各级各类人员熟悉应急援预案,熟记岗位职责和应急处置要点,熟练操作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装备,提高现场应急救援能力。
(二)加强应急处置。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应按规定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
八、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社会治理
(一)建立完善企业安全承诺制度。通过各种方式途径,向社会和全体员工公开落实主体责任、健全管理体系、加大安全投入、严格风险管控、强化隐患治理等情况、要加强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完善和落实举报奖励制度,督促企业严守承诺、执行到位。
(二)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诚信制度。严格执行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制度,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制度,对存在以隐蔽、欺骗或阻碍等方式逃避、对抗安全生产监管,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产生重大安全隐患,违规更改工艺流程,破坏监测监控设施,以及发生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迟报事故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主现故意行为的单位及主要责任人,依法依规将其纳入信用记录,并通过信用中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有关媒体、部门网站向社会公示,加强失信惩戒,依法实施联合惩戒,从严监管。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分管领导要具体推动、狠抓落实,集中骨干力量开展好专项整治。要推动企业充分发挥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有效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断提升企业自主管理安全生产能力水平。
(二)强化制度保障。制定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若干规定,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提升企业自主管理安全生产的主动性、自觉性。
(三)严格监管执法。加大日常执法检查力度,把企业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情况、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情况和开展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纳入年度监督检查计划。要督促企业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对未按规定建立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未按规定报告风险和隐患,未建立实施企业安全承诺制度,开展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到位的企业,要依法进行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