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旗针对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农村“空心化”日益严重,精准服务群众不够等问题,通过“三个课堂”“两种模式”“三项机制,有效提升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水平。
一是建好用好“三个课堂”,筑牢农村党员思想根基。针对进城务工党员流动性大、集中学习难的实际,在流动党员居住地社区搭建“三个课堂”,确保“务工不误学”“创业不弃学”。一是搭建“流动课堂”。组建百姓宣讲团、红色文艺轻骑兵,采取快板书、三句半、小戏小曲等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二是搭建“掌上课堂”。为全旗60岁以下的农(居)民党员建立“每日一学”手机“微平台”,指定专人定期推送学习内容,并不定期组织党员开展讨论和测试,增强了学习实效。三是搭建“固定课堂”。建立城乡基层党组织双向沟通机制,每月联合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学理论、学政策、重温入党誓词、交纳党费、过党员政治生日等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党员的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是探索推行“两种模式”,有效破解农村党员管理难题。针对外出务工党员管理难的问题,在流动党员居住地社区全面推行“两种模式”,确保“不让一个支部落后,不让一名党员掉队”。一是“双找双建”模式。在全面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的基础上,深化拓展以“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建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为主要内容的“双找双建”活动,由社区党组织对辖区内进城务工党员进行全覆盖教育管理,组织他们积极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做到流动不流失、离村不离党。二是“正反双向”考核模式。全面推行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管理,紧扣“四个合格”细化量化指标体系,定期对党员的现实表现情况进行量化考评,实行季度评分公示、年底综合排名,把做合格党员的要求落到实处,实现了党员队伍管理定量与定性相统一。
三是建立健全“三项机制”,提升服务党员群众水平。针对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的实际,建立健全“三项机制”,实现了“零距离”服务。一是共驻共建机制。全面推行社区“大工委”“六联六建”等制度,组织全旗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近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签订共建协议书和志愿服务承诺书,引导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积极参与文明创建、环境整治、“先锋圆梦微心愿”等活动,全力帮助社区做好区域内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二是“三社联动”机制。编制政府为社区购买服务和承接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指导目录,建成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和诺恩吉雅养老服务中心,为城乡群众统一提供劳务培训、就业岗位对接、便民服务、居家养老等多元化服务,提升了社区党组织的服务水平。三是设岗定责机制。全面推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建立上岗党员“一牌一册两簿”督查管理制度和“一述三评”考核评价办法,督促党员自觉履行岗位职责,实现了群众的大小事务有人问、家庭的急事难事有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