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质量提升、均衡发展等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发展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实“双减”要求,强化“五项”管理,切实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双减”背景下的课程管理、作业管理、考试管理、评价管理,加强教学研究,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着力规范备、讲、批、辅、考、研等教学环节,推动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
三、工作内容
(一)课程管理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义务教育学校严格执行《内蒙古自治区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行)》,普通高中严格执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开齐开全国家课程、开足课时,严禁学校擅自增减课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课程计划要求统筹开设美育教育、实验教学、信息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实践等课程。教学点利用好两个资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网(http://jxd.cbern.com.cn)和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https://ykt.eduyun.cn)。要保证学生每个学习日有1小时锻炼时间(体育课加上体育活动时间),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特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2.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学校在教师课程安排时,根据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则进行安排。
(1)根据教师所学专业或学科特长安排课程,对于多年教授某一学科的教师没有特殊情况不调整教学专业,对于新分配学科教师必须按申报专业安排课程,无特殊原因(不胜任本专业教学的除外)不能随便调整专业,特别是音、体、美教师。
(2)教师由于工作量不满需要兼课时,优先安排同学科同年段的课程,其次是安排不同年段同学科的课程,除小规模教学点以外,不得兼任其它学科课程或一人承包某一班级的各科教学。
(3)新教师或新调整专业的教师,必须经过学科课标、教材专业培训后再进行教学,培训方式可以采取校本培训、网络培训、教师发展中心培训等。教体局系统安排教师培训工作,每学年组织青年教师基本功过关抽查。
(4)各学校要不断完善教师成长档案,尤其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建设,要真实记录教师任专业课情况、专业培训情况、专业成长业绩等情况,并将教师业务发展情况与评职、晋级相结合。
(5)各校要从课堂教学指导、集体备课、规范教师听课、校本教研、师徒结对、业务指导等方面引导教师深入研究,要努力打造研究型教师队伍。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实现从能教到会教再到教好的转变;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实现从被动学到主动学再到愿意学的转变。从而大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常规教学精细化管理
1.完善管理制度。教体局修订完善《奈曼旗中小学教学常规》,统领全旗常规教学管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各校要根据《奈曼旗中小学教学常规》逐项、逐环节制定有力措施,修订完善相关的常规教学管理制度,推动常规教学精细化管理。
2.抓好备课环节。
(1)教师要深入研读课标、教材,厘清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之间的关系,并能准确分解;准确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内在联系、思维训练脉络、能力培养主线,注重学段衔接、高位整合教材,精准定位课时学习目标。
(2)设计教学预案。先确立教学模式,再预设教学环节、教学步骤,然后安排教学程序;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策略、设计当堂训练、达标检测。
(3)集体备课。各校要按照“总体科学规划——分工精细设计——集体深入研究——个性修改完善——全面高度共享”的程序原则,建立集体备课制度,促进教师智慧共享、专业成长。
(4)个体备课。按照《奈曼旗中小学教学常规》中“备课”要求,提前备好2-3节课时教案。备课要符合自己的学情和个人教学风格。提倡集体备课后个人进行多轮次磨课,形成“精品案”。
(5)课时备课做到四备:即备课标掌握基本要求,备教材掌握知识结构和具体内容,备教参掌握教法和学法,备练习和习题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然后按学校教学模式书写教案。
3.构建有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转变观念。各校要树立“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课堂理念,由“教”变“学”,由以“教材、内容为中心”转变为“学生、目标为中心”课堂教学设计。让教师愉快的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参与者、服务者、合作者、引领者,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
(2)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创造学习时间、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勇于创新能力。
(3)关注课堂效果。关注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的效果,关注单位时间内目标达成度,关注“两个差”(学生“差”的知识点积累,班级“差生”的积累)的积累,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真正实现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
(4)重视课堂评价。评价学生:评价学生听、说、读、写的习惯及能力;评价学生问题意识、思维训练、能力培养是否得到发展。评价教师:不要以完成多少任务、内容为标准,要以学生学会多少、目标达成度是否高,学生课堂思维表现,活动经验的积累等为标准。评价课堂达标检测、反馈矫正是否准确及时并与目标对应。
(5)课堂教学做到七符。教师课堂教学符合学校教学模式,进度计划与实际进度相符,案教相符,学习目标与课程标准相符,梯度练习设计、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达标率符合要求。
(6)领导听课。各校要把听评课作为提升课堂效率重要手段之一,校长、分管教学领导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每听必评,充分发挥听评课诊断课堂、研究课堂、评价课堂的作用,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业务领导要结合本校教研工作的亮点和薄弱环节,以课堂为依托,跟踪听课,积极培育特色,并逐步补齐短板。
4.加强作业研究。
加强“双减”背景下的作业研究,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促进学生成长和全面发展。
(1)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学校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加强质量监督,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2)分类明确作业总量。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总量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总量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3)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4)加强作业完成指导。教师在课内和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小学生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5.加强考试管理。
(1)大幅压减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的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各校不得面向小学各年级和初中非毕业年级组织区域性或跨校际的考试;学校和班级不得组织周考、月考、单元考试等其他各类考试,也不得以测试、测验、限时练习、学情调研等各种名义变相组织考试。初中毕业年级为适应学生毕业和升学需要,可在下学期正常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后,在总复习阶段组织1—2次模拟考试,坚决禁止抢赶教学进度、提前结课备考。除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外不得组织任何与升学挂钩的选拔性考试。
(2)规范考试命题管理。教研室及学校考试命题要严格规范考试内容,合理控制考试难度,不得超越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教学进度。要切实提高命题质量,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注重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型、探究性试题比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不出偏题怪题,减少机械记忆性试题,防止试题难度过大。各校要加强命题研究评估和教师命题能力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命题水平。
(3)合理运用考试结果。学校期中期末考试实行等级评价,一般分4至5个等级。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以适当方式告知学生和家长,不得将考试结果在各类家长群传播。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教师要运用考试结果精准分析学情教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帮扶辅导,科学研判教学工作的重点难点,切实改进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要加强对考试结果的整体分析,对教学质量作出科学判断,针对性地加强教师教学指导和培训。
6.加强教研管理。校本教研要立足学校实际,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探索新方法新技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重点,着力增强教学设计的整体性、系统化,不断提高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水平。学校要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开展经常性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在研究学生学习、改进教学方法、优化作业设计、解决教学问题、指导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作用。联盟体教研要有针对性,有示范性,解决真问题,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助于区域教学质量提高。
7.加强过程评价。各校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和科学的教育评价观,综合考虑学生学科考试成绩与其他表现,结合课后服务社团培养及兴趣特长成长情况,科学全面评价学生。要完善学习过程评价与考试结果评价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加强学生学习过程评价,鼓励实践性评价,可以采用课堂观测、随堂练习、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方式开展学生学习情况的即时性评价,通过定期交流、主题演讲、成果展示、学生述评等方式开展阶段性评价。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学习习惯与学习表现、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评价。2022年从初一年级开始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质量意识。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认真落实“双减”要求,坚持以质量为中心,转变观念,建立科学有效地调动教师积极性的评价机制。校长要切实抓好制度管理和目标管理,聚焦教育教学这一核心目标,把质量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沉下来,进课堂、研教学、抓管理,从小处、细节处着手,突破瓶颈,提高质量。
(二)强化制度制约。各学校要建立健全学校教师、学校领导工作职责和与之相配套的科学管理制度、可操作的精细化管理细则、高效的反馈评估机制,做到学校教育教学各环节工作有章可循。坚持制度管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切实推进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精细化。
(三)强化绩效管理。各学校要建立科学的教师绩效考核方案和与之相配套的考核措施,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智慧,通过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增强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提高教师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水平,提升制度执行力。
(四)强化考核评价。教体局把学校常规教学精细化管理工作成效,作为检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纳入督导评估,作为学校和校长评优评模、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于工作扎实、成效显著、教育质量稳中提高的予以表彰。各义务教育联盟体牵头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为联盟体内学校提供常规教学精细化管理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搭建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交流共享、共同提高的平台。在考核评价时,对义务教育联盟体实行整体考核评价。
附件:全旗中小学教学常规(修订版)
附件:
奈曼旗中小学教学常规
教学常规是落实学校教育教学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教学常规主要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考试、教学研究等。
一、备课
备课从备课规范、备课内容、备课方式提出要求。
(一)备课规范
1.教师备课要以课程标准作为起点,用新课程理念统领备课思路,在充分研读课标、教材的基础上,提前写好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及课时教案。每次课前要有储备案2-3节。
2.学期备课(教学计划)内容一般包括:学情分析(优秀、中等、学困,具体学生数,针对的策略),学期目标,本学期目标与上下衔接知识点间的关联结构图,达成目标的教学模式(课型类型及环节流程),学生学习活动主要方式,主要评价方式,作业设计努力的方向,课时数等。
3.单元备课内容一般包括:单元目标,单元目标知识点间的结构图,达成单元目标的教学课型、课时,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评价方式,作业类型等。
4.课时教案一般包括:案头——课题名称、课型、时间、总课时等;案文——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核心问题、教学策略、学习策略,学习任务(问题)设计、学习活动设计、活动评价设计、达标检测题设计、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
5.每节课、每种课型均应有完整的教案。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思维训练课、活动课、测试课、试卷讲评课、作文指导课、作文讲评课、“整本书阅读推荐课、推进课、汇报课”等学校均应提出具体要求。青年教师应备详细教案,重在规范;有经验的老教师也必须有教案,重在创新。
6.教案编写要以书面书写文字稿为主,学校可根据教师的教学时间、教学水平、信息技术操作水平的不同,经学校审批后可允许部分骨干教师实行电子备课,形成电子教案(或形成集体备课共案,二次设计为个案)。但要杜绝下载案、雷同案。
(二)备课内容
1.备课标。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明确国家教育目标、本学科的总体目标和分阶段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制定每学期、每单元、每课时学科教学计划或教学方案。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以及教材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方面的要求。保证课时教学目标重点突出,定位合理。
2.备教材。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明确教材中的重点章节(课文)和学习要求,理解和熟练掌握教材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把握教材的能力培养体系,思维训练体系,整体设计训练、培养计划。注意补充现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新成果等资料,创造的使用,整合教材。
3.备资源。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教师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研究、实践、合理计划并发挥图书馆(室)、实验室、专用教室、各类教学设施及实践基地的功能,提高设施、设备使用效益;合理计划使用家庭、社会生产生活材料和自然资源,拓展、开发学生学习、实践、实验空间;合理计划使用各种信息平台、教学资源开发教具、学具。
4.备学生。认真分析学生心理特点,知识和技能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思想状况和学习习惯等方面所存在的共性特点以及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打好基础、发展智力、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各有所得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5.备学法。要对学法进行认真分析和定位,关注学法训练和指导,逐步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使用率,使学生逐渐达到独立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6.备教法。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研究教学内容与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关系,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提高,实现在教师组织指导下的学生有效学习。
7.备过程。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及各环节的时间预设,注意课堂操作的环节和步骤,对情景、活动、例题、基础训练、达标检测、演示实验、教具使用、提问内容、板书设计、布置作业都要周密思考,注意层次、坡度、密度、难度,具有启发性和思维价值,形成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手段和方法,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8.备板书。要深入分析教材,理清脉络,抓住中心,用简洁的文字图形,把一节课的中心内容展现于黑板上,让学生易于理解,便于记忆。
9.备作业。精心设计作业,把握作业与学习目标的对应性,作业数量与国家规定时间的对应性,作业难易度与学生能力层次的对应性;把握书面作业、操作性作业、阅读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的合理匹配。
(三)备课方式
教师备课分独立备课、集体备课两种方式进行,独立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基础,教师需要逐章逐节进行;集体备课促进独立备课的提高,每周、每章或每单元至少一次集体备课。独立备课要做到以上“九备”,集体备课提出如下要求。
1.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四有”、“五统一”、“六任务”。其中“四定”是指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四有”是指有领导入组、有交流、有记录、有实效;“五统一”是指同年级、同学科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作业训练数量层次、检测评价统一;“六任务”是指确定课时目标、确定重难点并预设突破途径、确定设计问题情境、预设解决疑难问题策略、方法、确定达标练习与检测、板书设计。
2.集体备课程序。一是成立学科备课组,确定备课组长,制定学期备课计划,分配备课任务,规模小的学校可实行教研组备课;二是基本路径:个人自备(钻研)——集体议课——个性加减——教学反思——整理研讨内容形成集体研讨主题或小课题。
二、上课
(一)课堂规范
1.依据学科课程标准,以“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课堂理念,学校要建立适合本校、本学科、本课型、本教师的教学模式,依据教学模式确定课堂教学流程,评价标准。同时对每个教学环节提出明确要求或释义,并据此进行课堂教学。
2.教师课前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上要讲清重点难点、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
3.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课堂教学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时间、空间、手段上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共享、讨论交流,设计问题、探讨方案的学习环节与机会。
4. 教师要尊重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严禁在课堂上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信息,不随意给学生停课。
5.教师严格按学校课表上课,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上课时不得无故离开教室,不把手机带入课堂,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不得擅自调课、停课,请人代课;教师应提前1-2分钟在教室门口候课,检查学生出勤、学习用品准备等情况。
6.教师要携带教案进行上课,且在教学过程中执行教案,不允许案教“两层皮”或无案上课。
7.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
8.教师课堂上要举止文明,仪表端庄;会讲普通话、读标准音,语言生动、准确。
(二)教学环节要求
1.围绕目标,有的放矢。每节课学习目标都应可测、可评、可观,呈现及时、方式得当;全面系统,体现核心素养,便于操作;教学始终围绕教学目标高效运行,目标意识和目标行为贯穿始终。
2.内容科学,容量适当。教学内容要科学准确,保证教学底线;清楚内容教育价值;教学容量适中、内容取舍、拓展有度;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基本过程、基本活动经验的落实,满足多数学生的需求。
3.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在教学中,围绕重点、难点设计活动,建立模型,提出问题,合作交流,尝试训练,达标检测。杜绝四面出击,主次不分,平均用力。
4.开发资源,丰富内容。教学时根据教学和学生的需要,可开发利用文字、图片、实物、音频、视频等资料;可开发利用实验、游戏、参观、访谈、调查、策划、制作、阅读等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5.思路清晰,结构合理。教学思路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设计的教学脉络和主线,课堂结构是指教学环节或教学步骤。思路上重点把握程序清楚,实施顺畅,有效执行预设教案;结构上重点把握教学环节完整,目标实施到位;每个环节力争做到“明确任务、明确时间、明确要求、明确效果”,使学生能力素养明显提升;教师教的进度要遵循学生学的进度。
6.优化方法,丰富手段。选择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尽量采用启发式、合作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尽量采用挂图、实物、实验、音频、视频、网络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要处理好统一性与差异性的关系,既保证基础知识落实,又要实施分层教学,促进个性发展;要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做到讲有中心,练有目的,分析透彻,注重实效。
7.训练检测,反馈评价。课堂教学要合理实施课堂训练、达标检测,及时发现教学问题,学生学习问题;训练、检测后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评价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调控教学进程,补救学生在知识、技能、思维上的缺陷。
8.提升素养,育人为本。课堂教学不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第一层次掌握较完整、系统的学科知识和能支持学习、生活的技能;第二层次学生智力、思维、能力、情感得到健康发展,能独立思考,会分析解决问题;第三层次能用正确的观点对待学习,看待生活,解决问题,形成向上、向善、向美的人格。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一)作业布置
1.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的依据是课时学习目标,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同年级同学科教师认真进行作业设计,形成共同作业,每周一将本周所设计的作业进行公示;每单元完成后,教师要根据单元目标为学生设计一次综合性作业,利用课内和课后服务时间,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监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准确判断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2.作业量:严格控制作业总量不超规定时间,学生作业要在课内或在课后服务时间内完成;难易适度,作业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按照学校规定的作业量和次数批改;
3.作业设计。作业题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且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根据学习目标进行对应性选择编制;根据教材上的练习题、例题、习题的形式、难度进行对应性选择编制;毕业年段可根据统考试题或中考试题形式、难度进行对应性选择编制。选择编制作业题以课本练习题、例题、习题的原题、类型题为主,以资料为辅;可分层或分类布置作业,便于学生自主选择。
(二)作业批改
1.批改。遵循“有收必改,有改必评”原则,考察重点部分要全批全改,作业批改要认真、规范、反馈及时、有效。评价要有针对性,等级制评价和鼓励性语言相结合。作业批改可以实行等级制,分优、良、中、需努力四个等级或A、B、C、D等级;针对学生成绩、学习态度、心理差异等进行面批面改。
2.对作文批改要求。作文可以采用精批与略批相结合的方式。精批不少于作文篇数的一半,要求通览全文后批改,用规范符号标出错别字、病句、佳句、适当提示等,应有眉批总批;略批不多于作文篇数的一半,要求通览全文,标注错别字、病句等,也可发挥小组作用,组内互批互改推荐班级内欣赏讲评。
(三)作业规范
1.作业本。作业本名称、姓名、学号等书写位置统一,字迹美观。
2.作业形式。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学科要有作业本,语文要有写字本,其他学科要有笔记本、练习本,作业本多少、大小学校自行规定。
3.作业反思。学生作业书写规范、工整,作业本整洁,书写格式统一;作业要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对教师批改的作业要进行反思;教师要引导学生设立典型习题集和错题集,分门别类,建立自己的“纠错本”,教师定期检查和批阅。
(四)作业评价
1.学校要制定作业评价标准。教导处每学期进行两次作业检查,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课任教师,并将结果记入教师业绩考核。
2.每学期组织1至2次作业展评或学生述评活动。
(五)教辅及课外作业
1.教辅使用。毕业年段教师要根据自治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要精心设计、编辑组合试题,不能盲目地、不加选择地搬用不切实际的现成复习资料讲给学生听,发给学生做;给学生布置的资料、练习题,要按时检查、批改、订正、讲评。
2.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
3.课外阅读。将课外阅读作为课外作业的一个重要内容,并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每天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阅读量。
四、辅导
(一)课业辅导个性化。学校根据实际规划好课后服务时间和社团活动时间。利用每天的课后延时服务为家长与学困生解决作业辅导的困扰,为特长生提供兴趣发展的平台。
(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1.中小学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按照文件要求,每两周不少于一节,充分利用课堂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助互助求助意识,构建积极心理品质。
2.整合教育资源,设计相关主题活动进行教学,比如人际交往、情绪调节、挫折教育、生命教育等,这样即整合了教师教学资源,同时也能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提高心理健康课堂的实效性。
3.有条件的学校要建立心理咨询室,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教会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用良好心态对待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五、考试与评价
(一)考试管理。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的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各校不得面向小学各年级和初中非毕业年级组织区域性或跨校际的考试;学校和班级不得组织周考、月考、单元考试等其他各类考试,也不得以测试、测验、限时练习、学情调研等各种名义变相组织考试。初中毕业年级为适应学生毕业和升学需要,可在下学期正常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后,在总复习阶段组织1—2次模拟考试,坚决禁止抢赶教学进度、提前结课备考。除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外不得组织任何与升学挂钩的选拔性考试。
(二)命题。遵照课程标准,提倡能力立意,考试内容不超过课程标准。贴近中考、高考命题方向,同时保证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三)质量分析。包括试题分析和成绩分析,对考试中暴露出的试题问题,教学问题,学习问题进行归因分析,查找得失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四)结果处理。
1.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考试成绩不得公布学生排名,可以以适当的方式告知家长。逐步实现学生学业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
2.教师要运用考试结果精准分析学情教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帮扶辅导,科学研判教学工作的重点难点,切实改进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要加强对考试结果的整体分析,对教学质量作出科学判断,针对性地加强教师教学指导和培训。
六、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
(一)校本教研
1.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开展经常性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在研究学生学习、改进教学方法、优化作业设计、解决教学问题、指导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作用。
2.教研活动流程要完整,注重活动评价和反思。流程:学校教学、教研现状分析——确定要解决的问题——确定教研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活动预期目标——活动评价标准——活动内容及程序)——活动安排——活动过程——活动反思(根据评价标准作总结)
3.每学期按学科安排1-2青年教师进行公开课“四课六步”研磨活动。
流程:围绕主题,进行“个人备课——说课——同伴议课——上课——课后反思——再次备课”,按照流程从设计到试教,从理论到实践反复磨炼最后以公开课形式呈现磨课的成果。
4.在学科组内开展优秀教师示范课“一课六步”名师引领活动。
流程:优秀教师做课——做课教师谈教学设计与反思——同科教师围绕课例研讨交流——达成共识,形成意见,优化设计——经验共享,推广成果——抽签做汇报课
5.完善集体备课制度。严抓集体备课的实效性。要杜绝以下两种形式的集体备课:一是把新教材各章节平均分给同年级的各位任课教师,由各位教师分头撰写教案,最后形成“教案之和”;二是分别撰写案头(目标、重点、难点等),教学过程自主设计。
6.听评课活动。各校要完善听评课制度,把听课评课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抓手,实质性的开展教师自评——说疑惑,教师互评——理长短,领导点评——促改进,名师导评——明方向。通过研究,真正总结出优秀的教学模式、教法学法、策略思路、经典案例;真正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找出下一步努力方向。
7.教学技能比赛。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树立“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理念。按市三级教学竞赛活动安排顺序,教体局、学校对应举办“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能手比赛”、“学科带头人比赛”,三年完成一个轮次,各校可分类多轮次交叉进行。竞赛初步确定按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说课反思、课后答辩项目进行。
学校的教研活动是丰富多彩的。以上教研活动是一个基本要求,不影响学校自己组织的其它教研活动。
(二)科研活动
1.根据“奈曼旗中小学教科研管理意见”严格进行课题立项、研究、结题管理,做好已立项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及时撰写阶段性总结、实验报告,结题性总结、结题报告;同时也要做好正在开发的课题研究的立项工作。
2.抓好课题校本化研究。注重研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教学热点问题,突出矛盾、制约提升质量瓶颈问题;同时推广使用已取得的科研成果。
3.积极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培训、考察活动、专家引领活动;开展课题研究观摩研讨活动、名师展讲活动;开展课题研究课堂教学竞赛活动、论坛交流活动等。
七、常规评价
学校对各常规教学环节都要进行及时评价,科学分析,定时反馈,矫正教学,提高质量。具体评价执行学校自己制定的评价方案,现只提出几个关键要素的评价要求
(一)教案
1.学校要严格管理教案,不管在教学的哪个节点查教案,教师都能快速、完整的拿出使用过的教案和储备案(含学期备课、单元备课)。
2.教案按要求标清教案的数量、进度。
3.教务处每月检查教案一次,公布检查结果。重点抽查或统查教师储备案,要求准时保质,可采取周查,周签字的方式。
(二)听课
1.校长每学期听课数量不少于40节,听课前要了解学科课程标准,教学进度,听课时记录相关内容,主要是写清“交流评语”,做到有听必交流。
2.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科研主任)每学期听课数量不少于60节,听课前精通一科课标,了解其它课标,确定听课重点、目的,详细记录听课内容,写出清晰、简约课堂观察报告,及时进行指导、交流。
3.新教师线下听课每学期不少于40节(教龄5年以下,含5年),借助网上名师课堂(教研网微信公众平台:“活动直播、名师好课”、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等优质互联网平台)听课每学期至少5节;其他领导、教师听课30节,有听课记录,有得失记载,适时交流。
4.所有教师要在“网上名师课堂”听课,听课记录每学期不少于5节。
(三)上课
重点规范无案上课,不执行教案上课,随便讲习题、练习册上课,私自调课等现象,学校至少保证每周随机统查或抽查一次教师课堂上课情况,做好记录,及时与教师沟通,以达到杜绝此现象的目的。
(四)作业
1.学校每月都要检查(统查或抽查)一次学生各科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每学期四次,每次检查都要通报检查结果。
2.每学期学校要开展一次“优秀作业展评活动”。
(五)课件制作
1.制作PPT课件一定要结合教师自己课堂教学实际、学生实际,本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兴趣、开发智力、展现微观的原则制作、选用。
2.杜绝从互联网、其它资料上直接下载课件后不加修改就全部使用;杜绝课堂教学过多播放课件,取代板书设计,代替教师讲授。
(六)结果处理
每月月底召开一次班子会议,专题讨论:教学常规执行情况,汇总成绩、问题,拟定整改措施。撰写“月份教学常规执行报告”通报给全体教师。
dN3TBazzbFVWmUBd2SwZGNM9AWNA7G8sI6KFkPO8.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