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塔拉苏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发布日期:2022-08-18 浏览次数:84

黄花塔拉苏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个五年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草案)

第一章 如期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  

第一节  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三五”期间,是我苏木发展过程中不平凡的五年,面对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和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通辽市委和奈曼旗委的坚强领导下,苏木党委政府团结带领苏木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既定的发展战略和制定的工作目标,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勇于面对各种挑战,以发展社会经济为主线,以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民生政策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圆满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全苏木呈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经济发展更加稳固,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农牧业提质增效产业结构调整更加优化,绿色生态转型发展提速增效。发展节水农业取得成效,浅埋滴灌工程面积达到4万亩。完成高效特色种植10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1.9亿斤以上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种植业产量、效益实现双提升。甜菜等高效特色作物稳定在1100亩,耕地轮作1000亩,规模化流转土地8000亩,种植青贮等优质饲草7000亩,项目建设扎实有效。建设泊和乌苏、新发、查干吉日莫嘎查土地整理项目1.4万亩。完成重点项目建设8个,规划建设高效扶贫后续产业园项目,3个涉农涉牧项目已全部完成建设,各类项目资金投入共计达到5309万元。发挥了促进全苏木经济发展重要作用。种养结合,养殖业发展提速。五年内巩固提升标准化养殖小区(场)4处,养殖专业村8个,新增规模化养殖场3家,新增家庭农牧场9家,牧业年度家畜存栏达到8.5万头只。嘎查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实施完成哈日特斯格125万壮大集体经济项目,整合投入资金共计146万元,2020年引导全苏木坚持走绿色发展路子,22个行政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

---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全苏木干部群众上下同心、合力攻坚,实施产业扶贫项目4个,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精准落实“十项政策”,群众收入稳步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提升。高质量通过国家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抽查、国家脱贫攻坚普查考核,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施就业扶贫行动计划,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加大京蒙扶贫协作力度,推动项目尽快发挥效益。实施精神扶贫“五个一”机制,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衔接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全苏木截止2019年底1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户全部脱贫,建档立卡户4771449人,(其中正常脱贫257689人,稳定脱贫220760人)。

---乡村振兴开启发展新篇。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动实施以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治理体制建设,健全和提升农村网格化管理的服务功能,综合发挥公益性岗位作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扎实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培育和弘扬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积极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实施完成22个行政村户厕改造2400户;

---生态文明建设展新颜。坚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并重,完成造林21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8.1%。认真落实森林资源管护责任,扎实开展生态专项治理,完成森林督察图斑整改51个。加大森林草原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开垦草原、以及毁林开荒等违法行为,严格落实了禁垦禁牧政策,用法律捍卫生态建设成果。积极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美丽庭院”“清洁之家”“道德模范户”等系列创建评选活动,共评选出各类典型模范450户。全苏木各嘎查村动员党员、村民代表、保洁员共同参与,持续开展卫生清扫工作,坚持“三包九保”制度。确保村屯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有制度管、有人做、有成效。顺利通过旗级和市级2018-2020人居环境三年工作验收考核。

---民生福祉得到大幅改善。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群众幸福感有了新提升。城乡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7.7%,年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6%,农村牧区危房改造256户,进一步保障居民住房安全。对嘎查村实施连村集中供水提升巩固和饮水安全覆盖工程与零散实施安全饮水到户项目,有效解决村民饮水安全问题。“一卡通”发放惠农惠牧补贴资金,农牧民政策性收入持续增长,政策性红利得到有效落实。

---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建立党员干部网格化管理机制,推动信访维稳、环境卫生等各部门网格员职责整合,加强群众自治能力建设。推进“七五”普法,建立“人民调解员培训及法律服务宣传群”,进一步扩大普法范围;推进人民调解工作,落实法律援助责任。依法规范信访秩序,预防化解社会矛盾,信访案件按期办结率达100%。紧盯安全生产红线,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监督职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辖区内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三五”期间,苏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受各种因素影响,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综合发展水平还不能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任务紧迫;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农牧业基础依然脆弱,防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牧民增收缓慢,改善农村面貌任重道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较大;主导产业处于起步和形成阶段,规模小,特色不突出,效益不明显;产业化水平较低,缺少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办法;国土空间格局有待优化,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体系需要完善,重大基础设施保障能力薄弱;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区位优势没能充分发挥;助力乡村发展的各类人才极度匮乏等。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十四五”期间认真加以解决。

第三节  面临的发展形势

“十四五”时期,我苏木经济社会发展在全旗布局定位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体来看是机遇大于挑战、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当前,我苏木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政策机遇叠加前所未有。国家实施乡村振兴等战略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我苏木在多元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等领域,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提升发展能力和水平;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巩固绿色发展优势;我苏木区位优势独特、产业基础坚实、人文环境和谐等条件,叠加优势明显。发展战略定位举措符合上级政策导向,文化旅游、民俗旅游、绿色农畜产品、绿色能源等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发展态势强劲。从总体看,“十四五”时期,全苏木上下要准确把握机遇和挑战的发展变化,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全面建设新时期的黄花塔拉开好局、起好步。

第二章  科学谋划“十四五”发展战略

全力融入乡村振兴大局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秉承“以人民为中心,以发展为要务”的基本理念,紧紧围绕通辽市打造绿色农畜产品加工输出基地的发展方向,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打造特色文化名镇,加快推进三产融合,把加快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生态建设、改善民生工程、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增长作为核心目标,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社会生产发展水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自治区党委、通辽市委和奈曼旗委的决策部署,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激发苏木各族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转方式同调结构、延长产业链条、创新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相结合,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科学制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集中精力做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第三节  预期目标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按照党中央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结合我苏木实际展望2035年,全苏木与全区全市全旗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和绿色发展水平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全旗同步迈上新台阶,基本实现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符合战略定位的现代产业体系、新型城镇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成,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形成开放协作、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各民族大团结局面更加巩固,法治苏木基本建成,平安苏木建设全面深化,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更加完善;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群众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全区全市全旗战略布局,综合考虑我苏木现实基础和发展优势,经过五年不懈努力,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取得实质性成果,全苏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增速高于全旗平均水平,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实体经济加快发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持续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到2025年达到3.6亿元。

——改革创新迈出新步伐。完善创新体系,推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借助外力发展的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统筹城乡区域差异化协调发展,形成更加科学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动草原林地封禁保护和村屯绿化巩固提升,生态自我修复能力显著提升,水资源紧缺矛盾初步缓解,生态治理走在全旗前列;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建设用地总量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乡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乡风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创建乡村志愿服务品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全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魅力小镇建设取得新突破,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效明显,各民族团结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力争创建全国美丽乡村。

——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打造平安乡村,推进“网格化管理”,深入推进民主法治和平安苏木建设,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和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显著增强,公共安全体系不断完善,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提升。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共建生态宜居苏木,富余劳力就业更加充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速,收入差距持续缩小;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农牧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取得实效;提高卫生健康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覆盖城乡、趋于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第四节    战略重点

一、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助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主体功能区战略,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把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理念,全方位融入全旗国土空间布局和城乡发展,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城镇建设品质和管理精细化水平,实现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和谐宜居。

——优先确定生态保护空间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打造生态镇,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强化生态功能和价值,构建生物多样化、林地草地综合治理与保护屏障,科学编制国土生态修复规划,实施沙地治理、水土保持、全域土地整治等重点工程。

——保障农牧业发展空间优化农牧业生产空间布局,重点保护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和基本草原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畜产品供给,科学布局设施农业发展区、粮食生产区、特色农业种植区、畜牧发展区,,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提高农畜产品生产能力。构建集约现代农牧业空间格局。

——优化城乡融合发展空间塑造多元宜居城镇新空间。根据城镇化、农牧现代化及旅游产业发展需求,提升城镇服务经济发展的功能,引导人口和产业聚集,塑造生态宜居的城镇空间,协调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加快推进城镇建设。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根据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合理布局生活空间,适度增加生产空间,科学保护生态空间。推动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多元化增值,增强地方特色产品时代感和竞争力,增强乡村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创造条件建设农村牧区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立健全适应农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培育农牧业现代化供应链主体,加强农商互联,发展农超、农社、农企、农校等产销对接的新型流通业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发展乡村共享经济新业态,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强化农牧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作用,构建全程覆盖、区域集成、配套完备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新城区建设与老城区改造,实施老城区更新行动,统筹新城区规划、建设、管理,推进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实现老城区横向腾地增绿,规划区整体布局优化拓展、增容塑新。推进新老城区排污和排水项目建设、公厕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垃圾一体化转运项目,加强民俗文化保护、塑造生态美镇风貌。

——建设特色旅游文化名镇。突出优势特色产业,推动“以产聚镇”“一村一品”,推动特色小镇发展融入全旗发展格局加快产业、文化、旅游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打造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的休闲绿色生态观光园。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区域教育、医疗、文体等镇区服务功能,推进特色小镇多元功能聚合。着力打造“四胡之乡”品牌,建设民俗文化名镇。推进民俗文化名镇市场化运作,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牧区现代化

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努力绘就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美好图景。

(一)全力打造“产业强镇”。

发展新型农牧业,打造乡村振兴产业支撑,实施牛出院,树进院工程做好年度规划方案苏木政府协调自然资源和林草部门落实养殖场建设用地申请上级专项资金和衔接资金年内新建东界哈日麻台、东太山木头2处养殖小区,改扩建巴彦敖包养殖小区处加快推进牛出院”。根据苏木实际,在腰营子、新发村等农户院落小的实施牛出院,发展庭院经济;在农户庭院面积大的村,实施四区分离。

引导村民按照经济+经济作物模式鼓励发展庭院经济重点发展鸡心果、沙元宝枫等经济林种植林下发展红干椒谷子蔬菜等经济作物至少打造3个标准化庭院经济示范村进一步宽农牧民增收渠道推动“树进院”。

做好农牧业人才支撑,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邀请旗有关专业部门来我苏木开展设施农业技术、科学养殖业、家政服务、手工艺品编织、养老护理等多种专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增加嘎查村农牧业专业技能人才。2020年转移农村劳动力392人,年收入588万元,人均年增收1.5万元。今年力争实现转移劳动力500人次。

发展新型经营服务主体,培育家庭牧场、养殖专业合作社,推行“人畜分离”养殖模式,突出抓好育肥羊、育肥牛、基础母羊、母牛产业发展。今年重点要抓好8个家庭农牧场1个旗级示范家庭农牧场5个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和2个旗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壮大专业合作社2个:一是壮大东哈日麻台的蒙峰养羊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是张海福现有育肥羊存栏32000只,年内实现产加消一体化经营。二是壮大哈日特斯格道伦养牛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是金海涛,现有基础母牛和育肥牛存栏630头。三是壮大东太山木头嘎查冀金全农机服务队。实现为30户以上贫困户、相对贫困户提供免费耕地、播种等全程机械化服务鼓励农民向合作社靠拢以合作社为依托提高机械化种植水平提高生产力解放劳动力

大力发展高效特色种植业,加强特色种植基地的项目管理,实施产业联合,完善生产经营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增强产业品质控制、技术指导、市场开拓及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使产业园区效益实现新突破。

落实葵花种植面积6000亩高粱5000亩越南野山椒2000亩优质牧草种植20000按工作要求2021年完成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3000亩,主要在东太山木头、西太山木头、乌干沙日和前乌兰额日格4个村实施。

土地流转适度规模化经营,调整种植业结构。进一步推进土地流转工作,毛敦艾勒嘎查流转土地2100亩给海涵合作社,泊和乌苏嘎查流转土地2000亩给安硕合作社,继续打造葵花,红干椒两个特色种植产业。在此基础上,今年再流转土地2000亩,新打造一个重点村种植业合作社。

实施浅埋滴灌节水工程。巩固提升东太山木头西山木头、腰营子和巴彦敖包4个嘎查村16000亩浅埋滴灌项目,计划新申请浅埋滴灌项目11000亩,其中伊拉麻图嘎查三道古街集中连片7000亩、巴彦花嘎查4000亩,力争达到3万亩的目标任务

积极组织各嘎查村、政府工作人员做好2020年度青贮数量核实工作通过核实购买种子小票种植亩数和实地察看窖池大小,核实青贮种植面积7000亩。我苏木羊存栏8万多只、牛存栏2万多头,结合全年禁牧,力争今年完成青贮种植2万亩、干贮10万亩。

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按照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多乡一业”的发展思路计划在腰营子村发展庭院大豆种植种植面积达到200亩以上在新发发展庭院种植果树经济林500亩,主要栽植鸡心果。打造以东界哈日麻台为中心的育肥羊专业村4个,发展育肥羊大户50户,达到年存栏4万只;打造以哈日特斯格为中心的养牛专业村5个,发展养牛大户40户,达到年存栏4000头。

着力做好苏木第三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改造升级农贸市场,建设集仓储、农贸交易为一体的交易平台,全力打造高质量物流中转中心,打造肉牛、肉羊交易集散中心。以坚实的产业基础和优异的区位环境汇聚资金流、人才流,带动地方服务业发展,提升黄花塔拉经济发展质量。

(二)全力打造“生态美镇”

严格生态空间管控,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持续开展破坏草原林地违规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完成土地例行督察和卫片执法检查反馈问题整改,严格执行全年全域禁垦禁牧政策持续开展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以典型嘎查村为试点,探索多规合一、覆盖全域、分类分级的新型村庄建设规划模式,苏木统筹规划、区域连片推进、嘎查村整体实施。向上级部门申请环卫资金支持,完善嘎查村清运车辆,结合旗垃圾处理“村收集、镇转运、旗处理”,争取建设垃圾转运站1处,并配齐车辆。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三清一改为重点继续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卫生评比活动,持续推进村屯环境和庭院居室卫生整治

打造绿色农村,加强生态环境建设。2021年完成造林10000其中乔木补植更新造林5000亩灌木造林2000亩果树经济林3000亩以乌干沙日、毛敦艾勒、伊拉麻图、合热营子为重点改造杨树过熟林(小老树),发展果树经济林1000亩;以新发、塔班乌素,奈林塔拉为重点,发展庭院果树1000亩;以巴彦敖包、太平庄为重点发展灌木经济林将巴彦敖包村南1000亩经济林地块作为精品地块组织实施

嘎查村屯绿化标准化建设。在巩固2020年巴彦敖包、毛敦艾勒、合热营子、西太山木头4个嘎查村屯绿化成果的同时,今年重点完成腰营子、塔不歹、泊和乌苏、东太山木头、查干套布格5个嘎查村村屯绿化。

加大林业管理工作。全面核查近几年的造林地块对不合格地块依法依规责成造林主体限期更新造林造林率和成活率必须达到国家验收标准对不造林为了种地而假造林、应付造林的依法收回林地资源另行发包由承包方实施造林嘎查村为单位逐户落实建立村级台账,确保无立木林地必须恢复到位。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500亩,主要在塔布歹、东太山木头、乌干沙日3个嘎查实施。完成林业违法图斑限期整改。

(三)全力打造“文化

坚持塑造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的乡村思想文化体系,着力打造“四胡之乡”品牌,建设民俗文化名镇。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依托苏木丰富文化资源,以老年艺术团、四胡协会为基础,发展壮大民俗文艺队伍,整合项目扶持推动建设四胡、民族服饰等民俗工艺品手工制作作坊。打造文化活动品牌,整合挖掘地区敖包文化、集体过大年等文化活动,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文化义演等活动,形成全年度各项文化活动有效衔接,鼓励民间艺人利用新媒体创新表演形式,打造黄花塔拉苏木特色文化品牌。发展特色民俗旅游业,发掘布和贺西格、黑小等文化名人,发掘敖包等地区符号,形成“文化+产业+旅游”发展模式,开发特色民俗旅游线路,建设“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等多角度、全方位的旅游文化产业,以特色民俗文化推动苏木旅游文化经济发展

(四)全力打造“幸福小镇”

着力于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打造幸福小镇。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民生短板,加强民生保障和建设。以“清风引领”行动为抓手,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将矛盾纠纷遏制在萌芽状态,加快推进信访法治化,实行“访调对接”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着力化解重复访和信访积案。加强法制教育,提升农牧民法治素养,依法严厉打击农村邪教组织,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的打击力度,维护乡村安全稳定。加大安全生产隐患管控整治力度,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惩重罚食品药品违法行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营造乡村振兴良好环境。

聚焦改善民生,培育乡村振兴动力源泉。做好给水设施维护管理,全苏木4169户15976人已实现安全饮水2021年继续巩固好成果的同时,做好老旧给水设施修缮,实施24小时内快速维修管网工作在维护正常运行上加大力度让群众更满意。做好水资源利用管理。留住地表水用好地下水严禁新开采地下水资源防止进一步造成人畜饮水困难水源匮乏。加大水坝维护管理。积极争取资金,加大护村坝、护维护维修工作力度禁止在河道内种植农作物一经发现依法处理

聚焦人才振兴,加强种养大户等农村各行业专业人才培养,增强农村全面发展后劲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实施农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等农牧业生产经营人才、乡村教育、卫生健康、农技推广、文化旅游体育、农村事务管理、建设规划等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培育计划,建立乡村人才库,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助力乡村振兴。建立完善科技人才和乡村人才培训、引进、使用、流动和激励机制,开展农村土专家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全面落实上级人才培养政策,积极组织农村致富带头人提升致富本领。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人才引进和人才回引,以项目合作、兼职服务、顾问指导、对口支持、技术入股等形式,推进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建成符合苏木本地产业发展的教育培训基地,以实战实训形式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十四五规划期内建成食用菌、特色种养业等实训基地。建立健全人才储备使用制度和激励机制,发挥人才队伍在乡村振兴中的生力军作用。

聚焦生态振兴,全面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打造青山绿水生态宜居的崭新农村。持续开展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以典型村庄为试点,探索多规合一、覆盖全域、分类分级的新型村庄建设规划模式,建立政府主导、分级负担、集体补充、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工作机制,苏木统筹规划、区域连片推进、嘎查村整体实施。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推进造林绿化,改善生态环境,落实生态系统保护制度,发挥自然资源多重效益。持续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提升农村垃圾处理水平,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体推进项目,改善村容村貌。大力提升嘎查村基础设施水平,到2025年,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人居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力争达到95%,村庄绿化率达到40%以上。打造绿色能源基地。结合苏木资源优势,遵循国土空间规划有序开发新能源资源,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聚焦文化振兴,强化健康向上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提升群众文化水平和增强文化自信。立足民族苏木特点,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五个一”机制。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加强民族团结和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群众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弘扬中华美德新风尚,实施全民素质提升工程,倡导树立文明新风,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开展文明嘎查村、身边好人、“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系列评选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依托民间文艺骨干积极组建民间文艺团体,培育壮大嘎查村文化志愿服务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大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落实促进民族村发展政策,在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聚焦组织振兴,全面加强社会治理,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党员队伍和网格员队伍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责任和保障。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模式,深化乡村自治法治德治建设,完善嘎查村级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多措并举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实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集中攻坚。加快党群服务中心和便民利民服务设施建设。到2025年,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有效执行。多渠道促进群众增收,完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拓宽群众就业渠道。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健康乡村建设,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到2025年,农牧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万元

三、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按照中央脱贫攻坚五年过渡期的政策安排,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过渡期内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四个不摘”要求,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充分发挥组织保障作用,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致贫人口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及时发现、动态清零,对脱贫户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及时纳入社保,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统筹产业、资产、资金整合,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增强产业扶贫持续性,推动特色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增强就业稳定性,通过劳务输出、稳岗补贴、以工代赈、公益岗位等多种途径,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增强易地搬迁的长效性,持续提高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增强脱贫工作的延续性,加强小额信贷、村级光伏电站、扶贫公益岗位管理。注重扶智扶志相结合,激励和引导脱贫户靠自己努力过上更好生活。坚持和完善各类帮扶机制,进一步优化结对帮扶关系和协作帮扶方式。一是聚焦三类人群,持续推进产业扶持和内生动力相结合的助贫行动。做好三类人群重点监测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断提高产业收入,及时有效地实施致贫返贫风险防控行动;认真组织好边缘户和监测户的劳动就业和创业服务,通过引导从事第三产业不断增加工资性收入比重。二是聚焦项目运行和风险防控,持续推动扶贫项目绩效提升和巩固利益联结机制。健全到户扶贫项目动态监管机制,确保扶贫项目发挥可持续效益;健全到村项目全程跟踪问效机制,确保扶贫项目利益联结和绩效正常实现;强化扶贫项目的风险防控,明确项目产权归属,精准问责问效,确保扶贫项目不停工、不损失、不灭失;完善全苏木返贫致贫风险防范机制,确保扶贫项目绩效达产达标。三是聚焦脱贫摘帽过渡期政策,严格落实后续帮扶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产业、金融、教育、医疗、就业等帮扶政策,做到政策落实到位;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为边缘户和监测户创造更多的增收机会,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四、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优化营商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化改革。聚焦监管模式,梳理风险点,健全风险管控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健全新型监管机制,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化政务公开。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着力净化竞争环境,规范市场秩序。

五、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夯实经济发展基础抓住乡村振兴建设机遇,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规划申请实施一批乡村道路、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工程,提升嘎查村卫生室、幼儿园和村小校点的建设。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农村生产、生活道路高质量发展。立足农村产业布局、资源开发、旅游发展,推动串联乡村主要产业节点、旅游景区景点、资源开发地等乡村旅游路、产业路和资源路建设,逐步推进农村公路干线成网,提升农村公路网密度和技术等级。维护好通村畅乡、连田达园的农村牧区公路。加大乡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力度,加快建设标准适宜、经济实用的农村客货运停靠站点。落实乡村道路管护责任,实施村道安保、修复性养护、预防性养护等工程。协调推进各嘎查村的生产用电需求。

六、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领导责任、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持续深入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整治、从严监管执法、宣传教育、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等五项常态化工作,加强科技支撑,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专项整治行动,使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全苏木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并取得积极成效,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继续“双下降”。

七、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发展大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干部群众教育、全过程、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引导群众牢固树立守望相助理念和“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在人民心中深深扎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落实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政策,在基础设施、扶贫开发、生态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民族集聚的嘎查村发展。广泛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治理民族宗教事务,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增强全社会的民族团结意识,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苏木。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繁重、前景光明。全苏木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苏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党中央、自治区党委、通辽市委和奈曼旗委的决策部署,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黄花塔拉苏木新征程。

信息来源:暂无来源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