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古台村2018-2020年三年规划

发布日期:2019-09-05 浏览次数:175

奈曼旗新镇朝古台村

2018-2020年脱贫攻坚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位于镇政府东北15公里处,辖查不干钦塔拉、南组、北组3个村民组,全村总土地面积2.2万亩,其中耕地1.2万亩、林地1万亩,耕地都具备水浇条件。主导产业以养殖和种植为主,全村牛存栏934头、羊存栏2000只。种植业以玉米为主,今年玉米面积种植1.15万亩,谷子500亩。村北固朝线公路东侧建有羊市1处,占地面积150亩,是集种羊改良、托养、交易和服务接待于一体的综合性牲畜交易集散中心,年商品羊交易量20万只以上。全村户籍人口3521340人,常住人口3461155口人,其中低保户5295口人,五保户33口人,党员24名,截止20197月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12户口38人,贫困发生率为2.83%。目前,无村集体经济。

二、致贫原因

一是因立地条件差致贫。土地以沙地为主,过去均不具备水浇条件,加之十年九旱,种植业收入比较低。

二是因病因学致贫。全村患有恶性肿瘤、尿毒症的大病重病患者4人,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58人、职业学校1人、专科本科学生27人。

三是因主导产业单一致贫。群众相对比较保守,传统种植观念强,结构调整步伐缓慢,玉米独大;养殖业经营粗放、大规模、小群体、单打独斗,特别是羊品种改良步伐缓慢、效益低下。

四是部分老人分户单过,子女未能履行赡养义务,将责任推给社会。

三、指导思想及规划原则

(一)指导思想。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立足本村实际,加快产业调整,打造“一村一品”,着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促进农业增收致富,实现早日脱贫、奔小康的目标。

(二)规划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立足本村实际,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主导产业的重要手段,通过土地流转,种养殖大户典型示范带动,实现产业富村。二是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面向市场选择和培育主导产品,大力发展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产品。三是整合资源,重点突破的原则。统筹安排,优化资源配置,适度整合项目资金,适当集中物力财力,向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倾斜,努力实现投资与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使优势特色产业得到突破性发展。

四、脱贫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8年,巩固好正常脱贫和稳定脱贫成果,贫困发生率降低至2%以下,村集体收入实现零的突破。2019-2020年,把以肉牛、肉羊养殖为主导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以胡萝卜种植作为经济作物的突破口,形成农民新的致富增长点,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以上,村集体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引领全体村民踏上小康路。

• 建设内容

• 发展壮大主导产业

1.肉羊产业。

现状:全村共有养羊户49户,羊存栏2300只,品种主要以小尾寒羊舍饲养殖为主,小群体、大规模,经营粗放。

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困境:①禁牧政策实施后,饲草料主要以黄贮为主,大部分养殖户饲草料短缺,舍饲养殖出栏周期长。②小尾寒羊肉质差,销售市场萎缩。③缺乏肉羊饲养技术,育肥羊达不到出栏标准,主要以出售羔羊为盈利手段。④羊舍简陋狭小,不达标,不能满足养殖规模需求。⑤粗放式经营,农户单打独斗,村级没有整体规划,属于自然发展。⑥随着养殖效益降低,养羊户的养殖信心在逐渐降低。

年度扶持措施:2018年主要任务是羊改良,向上级农牧业主管部门争取深度贫困村扶持项目,引进以杜泊、萨福克为主的种公羊50只,发放到养殖户,村集体与养殖户签订养殖合同,每年向村集体缴纳500元使用费,产权归村集体所有。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5万元,同时,深入推进村集体光伏发电项目,年创收1万元以上。2019年争取棚舍改造项目50户,羊存栏达到3500只。重点培育建设朝古台育肥羊基地,采用“公司+农户+党支部+贫困户”的模式,对养羊户特别是贫困户中缺乏资金、饲养技术匮乏的,提供托养、代养服务,对育肥羊统一防疫、统一改良,解放大量劳动力务工,增加农民收入。③到2020年培育规模在100只以上的养殖大户30户以上,羊存栏达到5000只以上,人均增收1200元。

2.肉牛产业

现状:全村共有养牛户126户,牛存栏934头,舍饲养殖,小群体、大规模,粗放式经营。

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困境:①缺少资金,难以扩大规模。②棚舍简陋狭小,不达标,不能满足养殖规模需求。③粗放式经营,小规模、大群体,没有村级产业规划。④生活区和养殖区不分离,牲畜防疫和群众健康生活得不到保障,难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养殖。

年度扶持措施:2018年争取100万元深度贫困村产业扶贫资金,采取有偿使用的方式扶持养牛大户扩大养殖规模,每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或者将1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投放到银行发大10倍向养殖户提供低息贷款。2019年争取棚舍改造项目150户,培育规模在5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10户以上牛存栏达到2000头。2020年建设养牛小区,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设规模化、产业化养牛产业,实现人畜分离,统一防疫、统一销售,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培育规模在5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20户以上,牛存栏达到4000头以上,实现人均增收6000元。

3.种植业。

现状:全村共有耕地1.2万亩,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成立胡萝卜种植合作社1家,胡萝卜种植面积300亩。土地平整程度较差,土层较浅,土质主要沙土,不保水。所有耕地水浇方式主要以喷灌为主。

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困境:①以喷灌为主的水浇方式费工、水利用率较低,造成生产经营支出较大。②以玉米为主的种植业,经营粗放,广种薄收,个别农户亩效益在150-200元左右。③没有特色产业作支撑,无法向土地要效益。

年度扶持措施:2018年重点扶持300亩胡萝卜产业,在销售上提供帮助,实现亩纯收入2000元,增强群众探索发展特色种植业的信心。2019年争取1万亩浅埋滴灌项目,解放劳动力,降低生产经营性支出,引导群众发展重心向养殖业倾斜。发展以沙地、绿色、无公害为品牌的胡萝卜产业,采取“合作社+农户+党支部+贫困户”的模式,扩大胡萝卜种植规模,流转土地500亩以上,发展社员10家以上,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争取项目建设村集体冷鲜库1处,实现胡萝卜反季销售,增加产值,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2020年胡萝卜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以上,有独立品牌,所有耕地实现浅埋滴灌全覆盖,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4.发展第三产业。利用朝古台集市、商业户众多、商业中心近的优势,鼓励村民发展第三产业,做小生意,搞活庭院经济,使群众日常有活钱,务工有需求,拓宽增收渠道。

• 改善人居环境

1.铺设朝古台村到查干塔拉小组(2.3千米)通村水泥路。

2.实施安全饮水项目,实现自来水入户使用全覆盖。

3.建设养殖小区,实现人畜分离。

六、保障措施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组建成立以包片领导、驻村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负责政策引导、创造环境、规划安排、督促检查、考评验收等工作。明确各成员职责,加强协调,齐抓共管,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整合各类资源,拓宽投入果道。抓住对深度贫困村政策支持力度大的机遇,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项目和资金支持。积极创造条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农村公共设施,建立以农民为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国。利用标语、宣传栏和广播等形式,宣传脱贫攻坚、小康建设的重大意义、内容和目的。召开好党员、村民小组会,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合力;召开村民代表和村民会议,引导村民自觉脱贫致富奔小康。

 

 


信息来源:暂无来源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