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胜村十四五规划

发布日期:2022-07-08 浏览次数:114

 胜村十四五规划

  第一章 基本情况 第一节 自然条件及资源概况 一、地理位置  常胜村位于大沁他拉镇西部,与赤峰市相邻。,距政府所在地25公里。 、土地资源  全村幅员面积20200亩 、生态环境状况  常胜四面环沙,不适宜动植物生长,林覆盖率较低,生态环境一般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人口构成。  常胜为一个行政村,行政区域面积:20200亩,总户数:593,总人口:1845 ,有建卡贫困户82194人。2021年12月因大病及突发情况,经入户核算评选监测户3户。年末实有耕地面积: 6000,年末林地面积:800 , 二、贫困状况  目前,常胜村共有建卡贫困户84194  人,占全村人口10.5%,享受低保124人。

通过调查,全村主要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1、没有产业支撑。全村主要靠务农和外出务工为主,种养殖业均没有规模,没有支柱型产业,农户增收困难。 2、群众综合素质低。劳动技能差,缺乏技术和长远发展的创业眼光和自立精神,长期以传统的种养业为生,在一定程度上有“等、靠、要”思想。 第三节 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分析 一、有利条件 1、常胜村被确定为重点贫困村,有政策和项目支撑。 2、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辽市医院包联常胜村,北京通州对口帮扶常胜村,常胜村实施扶贫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外部条件。 3、常胜村在开展扶贫开发工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吸取了很多教训,党员和群众发展意愿强烈,脱贫致富干劲十足。 二、制约因素 1、劳动力紧缺。由于没有产业支撑务农收入较低,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在家的绝大多数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造成劳动力紧缺。 2、人均耕地少,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务工耕种方式较为粗放,种植物单一,土地产出率较低。 3、部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行路难。虽然村里通水学泥路,但路窄弯急,部分路面已损坏,田间路为土路雨季无法行走,路况极差。 4、群众综合素质低。多数村民劳动技能差,没有一技之长,外出务工更多是靠体力吃饭,回乡创业意识缺乏,致富带动作风发挥不充分。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发展产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发展种养殖业投资失败,只有靠政府救济。 第二章 总体思路、原则和目标   第一节 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政府主导、农户主体、社会参与、形成合力的工作思路。强化产业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目标,资源为依托,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种养结合,逐步构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基本门路。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进一步改善精准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持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致富步伐,全面促进村域经济社会、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在政府主导的同时,积极协调社会力量参与常胜村整村推进发展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2、精准扶持、户户受益原则。准确掌握精准扶贫对象,按照缺啥补啥实行一户一规划,做到户户受益。 3、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原则。要充分发挥常胜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扬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精神,引导干部群众抢抓发展机遇,主动对接各方帮扶,积极参与发展。 4、扶贫扶智、统筹推进原则。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加大智力扶持力度,掌握新的致富技术,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5、真帮实扶、量力而出原则。各帮扶单位和结对帮扶干部,要做到因人制宜、因户制宜、量力而行,出实招、真帮扶、见实效。 6、保护生态、持续发展原则。扶贫开发与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实现资源、人口和环境的良性循环,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二节 规划目标 一、规划期目标 1、规划期 本规划期为5年,即2021—2025年。 2、规划目标 ——到202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0000元; ——人口素质、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有所提升,村民精神风貌有所改观; ——“一业为主、多品共生、种养结合、以短养长”发展格局形成; ——人畜饮水、交通道路、农田水利、农民住房、文教卫生、人居环境等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改善; ——生态建设和全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所增强。 二、2021年目标展望 ——到2021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以上; ——人口素质、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有所提升,村民精神风貌有所改观; ——主导产业类型成为全村贫困农户稳定增收主要来源; ——生态建设和全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所增强。 第三章 建设内容、规模及布局 第一节 基础设施建设

一、道路建设  申请利用项目资金把村内未硬化的路面硬化。把村内20公里的田间路铺沙石。  水力工程建设  解决群众浇地难,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彻底改善耕地内机电井、管道老化问题。 第二节 产业发展 一、种植业 1、粮食种植:粮食种植面积为2000亩。主要推广种植耐旱高产玉米、小麦等作物,确保粮食稳定供给。 2、发展种植经济作物4000亩,提高农民收入。

二、养殖业 1、养殖生猪:年出栏生猪800头。 2、养殖:年出栏1000头 3、养殖年出栏1000只

三、劳务产业  紧贴市场需求,按照培训一批输出一批的原则,每年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300人。 第三节 环境整治及生态建设 一、人居环境整治  通过“两建三改”等措施对全村人居环境进行整治。改厨改厕新建猪圈美化院落室内地坪硬化修建垃圾屋3个。 二、生态建设  实施好现有林木管护,严禁毁林伤林,保持水土,保护生态。 第四节 社会事业及基层组织建设 一、教育发展  1、义务教育。为改善全民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对困难学生给予救助,确保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2、劳务输出培训。为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有计划地对45岁以下劳动人员分批进行各类实用劳务技能培训。如电工、焊工、家政等技能培训,促进就业,提高收入水平。 3、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对致富带头人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比如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实现劳动力就地转化就业。 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1、扶持村级卫生站发展,改善卫生设施,实现小病不出村,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2、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实现计生达标。3、规范运行草原书屋,发挥好文化阵地作用。 三、社会保障  1、根据有关扶贫文件精神,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国家政策和县十大救助制度等救助政策落实到位,切实解决群众困难。 2、继续实施好新农合政策,确保全村新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3、实施好各类政策性保险政策,确保社会保障到位。 四、基层组织建设 1、管护好村委会活动阵地,促进规范化运行。 2、加大干部培养力度,每年发展党员1名,培养年轻干部2名。  

信息来源:暂无来源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