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山镇5月23-29日工作开展动态

发布日期:2022-05-30 浏览次数:232 点击跳转外部链接

1、市旗两级相关部门到我镇进行汛前安全检查

5月23日,市旗两级应急管理局、气象局,水务局等相关部门到我镇进行汛前安全检查,副镇长付永久陪同。

2、青龙山镇集中开展防范养老诈骗宣传活动

为严厉打击欺诈老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深入整治规范涉老领域行业乱象,切实提高老年群体对养老诈骗等犯罪行为的防范意识,提高老年人识骗防骗能力,青龙山镇集中开展防范养老诈骗宣传活动。各村通过开展防范养老诈骗知识培训、悬挂宣传条幅、发放宣传资料、入户走访等方式,进一步增强老年人防诈骗意识。

3、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深入各村进行“三资”清查

为有效合理利用好“三资”,摸清家底,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深入各村进行“三资”清查,逐一核实登记。

4、党政领导在青龙山村指导党群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工作

5月24日,镇党委书记张永全同志到青龙山村查看、指导党群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工作,参照“五个三”标准,对功能区划分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党委副书记侯永伟,组织委员王雨陪同。

5、旗武装部到我镇检查基层武装部建设

5月24日,旗武装部副部长樊迪,作战科参谋李松到我镇检查基层武装部建设和争先创优考评,镇武装部部长张祥庆陪同。

6、青龙山镇组织妇女劳动者进行家政技能培训

为进一步提高全镇妇女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促进就业创业,青龙山镇妇联联合月缘家政公司,对辖区内35名有就业需求的妇女进行家政技能培训。

7、奈曼旗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会议暨聘任仪式在青龙山镇召开

5月25日下午,奈曼旗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会议暨聘任仪式在青龙山镇召开,旗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郭建,旗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红霞,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林建春出席会议,各乡镇法庭庭长、部分乡镇司法所长、青龙山镇派出所、司法所、平安建设办公室及各村受聘驻村调解员参加会议。

会上,为31名特邀调解员颁发了聘书,并进行业务培训。旗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郭建强调,做好诉前调解工作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责任感;二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溯源治理;三要强化协作配合,构建大调解格局。

8、综合行政执法局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

当前,正值春耕的关键时期,因山区地形地貌等因素,致使土地边界不清晰,春耕季节土地纠纷频发。青龙山镇综合行政执法局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化解土地矛盾纠纷,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9、青龙山镇便民服务大厅设立24小时自动售书机

青龙山镇在便民服务大厅设立一台24小时自动售书机,购书者只需点击选择图书—扫码支付—取出图书—关闭柜门4个步骤,就可以完成购书,在方便快捷的同时,满足群众阅读需要,是深化文化惠民、延伸文化网点、扩大全民阅读覆盖面的有效举措。

10、青龙山镇开展“门前三包”宣传活动

为创造有序、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提升“门前三包”知晓率与参与度,青龙山镇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平安建设办公室开展“门前三包”宣传活动,并与镇内商户签订“门前三包九保”责任承诺书。

11、查看旱作高标准农田耕种情况

5月26日,党委书记张永全到旱作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的地块,实地查看耕种情况。

12、内蒙古交科道路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到我镇测绘道路

为改善辖区内道路交通环境,方便群众出行,内蒙古交科道路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到我镇测绘道路,为后续道路施工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政府副镇长张祥庆陪同。

13、青龙山镇大力宣传鼠疫防控知识并发放灭鼠用品

青龙山镇通过微信群宣传鼠疫防控知识、发放灭鼠用品等方式,引导广大群众安全投放,科学灭鼠,有效预防鼠疫疾病传播,保障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

14、群众抢抓有利天气,田间耕种忙

近日,青龙山镇出现有效降雨,大大缓解了旱情。群众抢抓有利天气,播种耕作,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15、奈曼旗慈善总会到我镇了解资金拨付情况

5月27日,奈曼旗慈善总会副会长敖力布一行到我镇入户走访,了解慈善总会资金拨付情况,副镇长付永久陪同。(索振铎)

16、组织护林员进行线上培训

为提升我镇生态护林员业务知识、基本技能、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能力,青龙山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组织全镇护林员参加“科尔沁沙地优良乡土树种造林综合示范业务技能培训”视频会。

17、持续推进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青龙山镇持续开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切实改善村容村貌,营造舒适整洁的居住环境。

品牌青龙山

   青龙山镇甘薯栽植忙       
青龙山镇地处山区,十年九旱,特别是春旱特别突出,镇党委政府根据该地区春季雨水少,种地难的气候特点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甘薯产业。
甘薯又名红薯,营养价值非常高,含有⼤量的糖、蛋⽩质、脂肪、各种维⽣素、矿物质及叶酸、钾、钠、镁、磷、钙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和⾎补中,宽肠通便,增强免疫功能,防癌抗癌,抗衰⽼、防⽌动脉硬化等多种功效,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在青龙山镇的田地里到处可见甘薯种植户用抗旱水桶拉水进行抗旱栽植甘薯。覆膜机在前面覆膜,后面四人一组,浇水、插秧、培土,相互之间配合十分默契。
“像这样的3立方米的水桶,一桶水可以栽植1亩地。四五个人拉水栽甘薯,一天最多只能栽3亩地,但栽植甘薯比较节水,如果种玉米,像今年这样的旱情,为保证出苗一亩就得12吨水”路显民向我们介绍说。

路显民今年计划栽植甘薯50亩,现在已经栽了20亩,预计再有5天就可以全部栽完,路显民对栽植甘薯充满了希望。他已经连续20多年栽植甘薯了,从最初的栽植二、三亩地,发展到了近几年每年都要栽上四五十亩地。

栽植甘薯让路显民尝到了“甜头儿”,经过多年的甘薯栽植,不仅经验比较丰富,销路上也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客户。“8月中下旬甘薯膨大期,如果干旱就再浇一次透水,如果雨水好就可以等秋收了。卖鲜食每亩地能纯收入2000元,制作成粉条卖,每亩地还可以多收入1500多元。”路显民打算一少部分甘薯做为鲜食出售,大部分用来制作粉条。“种栽甘薯虽然累点,但甘薯的每亩收益能抵得上玉米的2—3倍,我们老百姓种地不就为了能多挣点钱吗。”路显民憨厚的笑着说道。

今年春季以来,青龙山镇未形成有效降雨,辖区内出现严重旱情,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面对旱情,青龙山镇采取有力措施,积极筹措抗旱资金,出动抗旱水车,整合各方力量,积极动员群众开展抗旱自救,通过自家水车拉水、利用方塘浇地等抗旱措施,保证甘薯种植。(李树刚)

生态青龙山

旱作高标准农田让农业生产量质齐增
“层层叠叠上远山,蜿蜒逶迤绕云间。改造山河旌旗奋,兴修水利人马欢。”走近青龙山镇修建完成的旱作高标准农田,层层叠叠,形状各异,望山山翠,看地地平,层层梯田如雕如塑,如诗如画,恍如仙境。
“原来这块地坡陡、上山的路也不好走,只能用毛驴种地,一天种不了几亩,耽误时间不说,地的质量也不好,没有多少收益。”青龙山村小井屯高广发回忆过去种地的艰难。
“现在可好了,修完了梯田,地平整了,可以用机器种地了,方便多了。”两下对比,高广发对旱作高标准农田带来的好处赞不绝口。
高广发大爷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家,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老两口,每年春季种地都成了老两口的大难题,修完了梯田,这个问题迎刃而解。这几天老两口就忙着送粪、捡捡地里的石头,做准备工作,再过几天,就可以耕种了。

青龙山村小井屯地处山区,属雨养农业,特殊地形造成很多田块高低不平、细碎零散、坡陡坎高,存不住天上水,自然农业收入就低。旱作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将让村里的“小田”变“大田”,“碎田”变“整田”。“这个项目涉及我们村315户8000多亩地,梯田修完了,能提高机器化使用率,群众对此非常认可。”青龙山村党支部书记关成龙说。
“梯田修完以后,每亩地至少增收500元。”说这话的是沙子梁村李茂玉,“去年别的村修梯田说好,我不太相信!”李茂玉对修梯田心存疑惑,但到年底的时候,他对比梯田和普通地的亩产收益,让他对梯田建设有了新的认识。“修梯田是好事啊,真能给老百姓增收。”李茂玉彻底认识到修梯田带来的好处了。今年村里开始修梯田的时候,李茂玉积极报名。
旱作高标准农田建设让“沉睡”的土地焕发出了新生机。这几天,沙子梁党支部书记贾存十分高兴,村里的项目已经完工,这意味着村民们即将要尝到旱作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甜头”。
“建设项目涉及我们村35户1500亩耕地。旱作高标准农田实施以后,能做到留住天上水,涵养地下水,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贾存对梯田建设充满希望。
今年,青龙山镇计划实施旱作高标准农田项目4万亩,分春秋两季实施,目前,春季工期已完成1500亩。旱作高标准农田项目将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利于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和规模化发展。(宋颖)

品牌青龙山

温室豆角,开辟乡村振兴新路径
豆角引路,种出生活幸福;乡村振兴,新添致富之路。走进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青龙山村,种植豆角的大棚内生机勃勃,绿意盎然,到处可以看到农民们忙碌的身影,伴随着他们忙碌的脚步,豆角采摘工作正如火如荼。
主动出击寻找机遇
将荒地增“色”,让旱地盘“活”。由于常年受气候环境影响,青龙山部分地区土薄石多,土壤肥力弱,粮食作物产量低,常年无人经营管理。面对发展现状,青龙山村党支部充分认识到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大胆创新、先行先试,积极组织村“两委”走出去学经验,引进来找出路。对此,青龙山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全面分析研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党支部+企业+农户”的集体经济发展新思路。
精准发力专业种植
镇党委、村“两委”多次派人外出考察,经过充分研究发现青龙山村可以尝试温室大棚豆角种植。项目可行性主要原因有:一是占地需求不高,完全符合青龙山村现状;二是产业效益可观,当前市场前景好,温室大棚平均1亩左右能收益2000到3000元;三是劳动力需求不大,每个棚有3至5人即可,在收获期需临时雇佣20人左右进行采摘工作,整体劳动力需求少。此外,村委会聘请豆角种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对本村长期、稳定种植人员进行培训,以保证产业发展专业化、标准化、持久化。
产业发展微取成效 
目前,青龙山村豆角温棚项目,通过招投标落实,利用125万元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占地30.2亩,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5栋,总面积7000平方米,建设全部配套设施。由村委会主导经营,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种植指导,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20余人,务工农户人均增收3000余元,预计今年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

青龙山村将继续沿着品种多样化、产品品牌化、服务标准化的“三化”目标,积极探索发展“党支部+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鼓励村民个体发展豆角种植,让“青龙山豆角”在为集体增收的同时,引领带动更多群众抢抓政策机遇,打破自身局限,全力打造“农业有干头、农民有奔头、农村有看头”的乡村振兴新局面。(李会园)
信息来源:青龙山镇人民政府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