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大沁他拉镇委员会大沁他拉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沁他拉镇2022年农村工作安排》的通知
各嘎查村、各办公室、中心、局:
现将《大沁他拉镇2022年农村工作安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大沁他拉镇委员会
大沁他拉镇人民政府
2022年4月6日
2022年大沁他拉镇农村工作安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稳住农牧业基本盘、抓好“三农”工作,持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定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为做好大沁他拉镇全年农业农村工作,现将工作内容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中央、自治区、市委、旗委农村工作安排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全镇“三农”工作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为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提供有力支撑,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稳步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二、总体目标
(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绿色高效种植、现代化养殖、特色经济林、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农牧业现代化进程。
(二)确保5年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措施保持稳定,落实落细防返贫监测帮扶、京蒙协作、产业提升、就业帮扶、金融帮扶等各项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三)稳妥推进乡村建设,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四)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妥善解决农村牧区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一)全力抓好种植业绿色发展。一是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2022年全镇农作物播种总面积达到39.5万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4.15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建设玉米绿色节水高效核心示范区3460亩,其他作物种植面积4万亩,确保粮食安全。二是深入落实三大行动。落实大豆扩种行动,发展大豆种植达到5000亩,其中,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大豆3000亩,清种大豆2000亩。落实节水增粮行动,推广玉米绿色高产种植3.1万亩。落实冷凉蔬菜振兴行动,重点围绕主城区建设蔬菜供应基地,新建、改扩建或修缮棚室面积91亩,发展设施蔬菜和裸地蔬菜达到1万亩,确保“菜篮子”产品稳定供给。三是着力扩大特色种植。依托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力度,特色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全面推进高效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发展谷子0.8万亩、优质食用葵花2万亩、高粱1.5万亩、红干椒0.6万亩、大豆0.35万亩、药材0.2万亩、圆葱0.35万亩、青贮5万亩。四是推动现代园区发展。继续推进大沁他拉镇10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完善提升规划设计,丰富园区建设内容,加强政策资金支持,加快补齐短板,提高示范引领水平。五是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应用,打造种植业标准化生产面积24万亩。其中,玉米标准化种植面积20万亩,蔬菜、葵花、大豆等标准化种植面积4万亩。六是实施品牌引领战略。加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深入挖掘品牌价值,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持续打造绿色农畜产品品质认证,争创自治区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镇”。七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深度节水控水,突出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5月中旬前,完成2020年常胜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任务,2022年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奈林塔拉嘎查700亩、尧勒甸子村500亩。稳步推进耕地轮作项目,实施耕地轮作2.7万亩,完成深松整地作业1.15万亩,保护性耕作0.9万亩,有效提升耕地质量。八是深化土地综合改革。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年内实现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实破5万亩,不断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九是提升农业机械装备支撑。深入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大型农机具补贴力度,力争全镇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90%以上。
(二)加快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确保稳定发展畜牧养殖。坚持种养结合,草畜一体,加快完善现代养殖体系,突出抓好肉牛产业,提升肉羊产业,巩固生猪产业。全镇牧业年度家畜存栏达到20.7万头只以上。其中,牛8万头、羊12万只、猪0.7万口。加大棚舍、窖池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新建棚舍1万平方米、窖池1.2万立方米。二是着力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继续实施粮改饲和优质牧草种植补贴项目,引导养殖企业(户)实施连片全程机械化青贮种植,发展青贮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扶持苜蓿、饲用谷子等优质种草种植,新增优质牧草种植面积0.2万亩。大力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引进和推广立杆粉碎收获、捡拾打捆、揉搓打包等秸秆收储技术,提高秸秆利用率,保障饲草料供给。三是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黄牛改良试点建设,新增黄牛冷配点3处,完成黄牛冷配3万头以上。引进优质种公羊100只,改良肉羊4万只,持续培育“科尔沁肉羊”优质品种。四是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大力扶持中小养殖户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发展工厂化集约养殖、立体化生态养殖等新型模式,扩建畜禽标准化生产企业1家、人畜分离项目试点1个。五是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实时开展免疫效果监测,强化非洲猪瘟、炭疽、牛结节性皮肤病等重大疫情防控工作,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计划免疫。
(三)推进农牧业生产经营体系建设。构建以农户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积极开展示范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申报、认定及备案,年内完成2家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水平提升工作,力争新认定家庭农牧场22家,创建自治区级示范社1家、市级示范社2家、示范家庭农牧场5家。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推进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新改扩建小型仓储保鲜库1处。
(四)加强现代化科技人才支撑。深入落实“科技兴蒙”行动,强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提升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育致富带头人。一是强化农村适用人才培育和“乡贤”带头发展,鼓励致富能手、外出经商人员、复员军人、本乡本土大学生返乡创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二是争取京蒙协作资金3万元,组织致富带头人、公益岗位人员等开展专业素质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和就业能力。三是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研院所等技术支持,培育推广耐旱、抗倒伏、密植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种子,提升肉牛、肉羊品种选育水平。
(五)拓宽就业创业增收渠道。一是加强农村劳务经纪人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集聚。二是开发产业链促进就业链,依托镇郊和经安、牧原等重点企业优势,抓好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3000人以上。
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是完善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常态化动态确定监测对象,重点关注61户监测户收支变动情况,将有返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纳入监测范围,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落实帮扶措施,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二是稳定优化保障政策。以实现“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收入持续稳定、支出负担问题稳定解决为目标,精准落实救助和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不断增强政策连续性和脱贫稳定性,计划年内改造危房3户,对符合发放教育补贴的应发尽发,对符合纳入低保条件的应纳尽纳,对大病患者应帮尽帮。三是突出产业就业增加脱贫人口和困难群众收入。充分利用扶贫产业项目带动和公益岗设置,充分发挥镇郊优势和农村劳务经纪人的作用,压实就业帮扶责任,加大就业帮扶力度,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不断提高群众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带动农牧民增产增收。四是加强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制定印发《大沁他拉镇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办法(试行)》,加快做好资产移交、到户类资产指导帮扶和风险防控,明确管护主体责任,明晰产权关系,防止资产流失、闲置弃用,确保扶贫项目资产长期发挥效益。五是巩固拓展中央定点帮扶、京蒙协作和社会帮扶成效。坚持和完善京蒙协作、对口支援和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继续加强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交流、科研项目等方面的帮扶力度,计划争取北京市通州区帮扶资金1000万元,实施产业类、公益类等项目3个。充分发挥慈善总会、工商联社会帮扶作用,实施“幸福家园”村社互助众筹项目的嘎查村达到2个以上,持续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
(二)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一是稳妥推进厕所革命。巩固户厕改造问题排查整改成果,严格执行最新改厕技术标准,充分尊重农牧民意愿,按照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原则,稳妥推进厕所革命,按旗级安排部署,实施户厕改造300余户,不断提升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二是推进生活垃圾治理。按照“村收集、镇转运、旗处理”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积极争取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购买压缩式垃圾清运车1台,新建垃圾存放点不少于2处。三是推进生活污水治理。积极争取环保资金项目,优先解决城中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四是推进村容村貌提升。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以“三清一改”为重点,继续落实“门前三包”,开展美丽宜居村庄、清洁之家、整洁庭院创建活动。对2021年建设的5个村屯进行全面回头看,新打造绿化美化嘎查村11个。五是推进“牛出院、树进院”。加快推进人畜分离小区和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建设人畜分离小区1处,培育庭院经济林嘎查村1个。六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昂乃等3个自然村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在全镇8个嘎查村实施农网改造工程,进一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七是健全完善管护机制。坚持“建管并重”原则,完善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明确管护队伍,压实管护责任,掌握管护标准,不断强化农村公共设施管护力度。
(三)完善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嘎查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全镇管理体制改革,健全乡镇党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加强乡镇、嘎查村集中换届后领导班子建设。强化镇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沟通协调、有效衔接,强化对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的监督。二是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创新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继续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广泛开展“五个一”文明实践活动。整合文化惠民活动资源,倡导群众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网格化等治理方式,推进农村婚俗改革试点和殡葬习俗改革,深入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三是继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全面开展镇村两级干部乡村治理主题培训,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作用,不断提高镇村干部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完善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经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四是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防范黑恶势力、家族宗教势力等对农村基层政权的侵蚀和影响。不断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持续打击“村霸”。依法严厉打击农村黄赌毒和侵害农村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的犯罪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打击农村制售假冒伪劣农资、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违法行为。健全农村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体系,严格落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措施。
五、持续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
(一)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以国道111线为轴线,构筑生态安全屏障。计划年内完成人工造林1.5万亩、封山育林育草6万亩;生态封禁保护4万亩、已垦草地还草0.3万亩、建植人工草地及裸斑修复0.18万亩、草地改良0.6万亩;完成退化林分补造修0.1万亩。
(二)加快培育发展林产业。以国道111线沿线为重点,国道111线两侧以塞外红、沙果、123苹果为主打品种,新打造经济林1万亩。依托欧投行贷款造林等项目资金支持,引导和鼓励发展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实行林草、林药、林经复合经营,新建木本粮油基地0.2万亩。鼓励各嘎查村实施标准示范园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经济林栽培管理技术培训,组织动员有栽培意愿和经营管理能力的农户参观考察镇内外经济林栽培典型,组建林果专业合作社,提高全镇果树经济林经营管理水平,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三)切实维护生态安全。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严格执行全年禁垦禁牧政策,严厉打击违法放牧、非法采挖移植树木、林区乱搭滥建、林区非法采矿等行为,构建林长制智慧管理平台,提升林草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加大河道整治力度,严厉打击涉水违法违规问题、非法采砂盗采乱采行为。切实抓好森林防火、森林草原病虫鼠害监测预警和防治工作,实施退牧还草和毒害草治理项目。
(四)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加强农业生产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农膜科学使用回收。与黑龙江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合作,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生物可降解膜及土壤改良修复、秸秆发酵饲料化、粪污资源化、锦鸡儿饲料化等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扎实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总要求,全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建立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牵头抓总、相关办公室、中心、局协调配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机制,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认真履行党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责任,准确把握农村改革发展方向和重大决策,强力推进“三农”工作有序开展。
(二)完善项目建设管理。建立完善项目储备库机制,推进项目提前谋划、入库储备、排序优化等工作,确保项目实施具备科学性、可行性和普惠性。加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类等项目建设与管理,严格按照规划方案批准的建设内容、建设标准、投资规模进行建设,不得擅自变更调整。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及时督促施工单位按时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
(三)加大产业发展支持。充分发挥项目资金作用,持续加大重点村重点产业发展投入,逐年提高帮扶资金中产业发展资金占比。完善财政扶持政策,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及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充分运用新媒体,解读产业政策、宣传经验做法、推广典型模式,营造全镇共同参与、协调发展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