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沁他拉街道办事处
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计划
一、十三五工作总结
十三五的五年,是大沁他拉街道解放思想、团结拼搏、喜撷收获的五年。五年来,大沁他拉街道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旗委、旗政府有关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关注民生”、“和谐稳定”两大主题,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开拓创新工作思路,街道社区呈现出和谐有序的发展态势。
(一)服务体系日趋完备。一是社区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扎实推进集社区办公、便民服务、居民娱乐和群众休闲于一体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振兴、富康、希望、阳光、新兴、光明6个社区办公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新建富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该中心将于2020年10月投入运营,街道办迁入旗原武装部办公楼院办公。新增6个社区,街道所辖社区由原来的9个增至15个,在合理调整社区布局的基础上,对现有网格进行重新划分,配齐网格员,实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建立了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综合设置民政、社保、党建、计生、信访、司法、等便民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便民服务,综合服务保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二是人员结构不断优化。通过积极争取大学生志愿者、公益性岗位人员和招录社区服务人员等方式,不断充实优化街道社区工作人员队伍,现有大学生志愿者20人、公益性岗位人员221人、社区服务人员40人。通过专题讲座培训、社区间交流学习、举办社区工作者业务技能大赛等形式,不断加强街道社区工作者的服务理念,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为民服务的主动性。三是社区管理更加规范。自行研制开发了“全面覆盖、动态跟踪、功能齐全”的人口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人口信息与各项工作的紧密结合,推动了社区网格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同时,严格落实“三务”公开工作,切实做到了工作动态随时公开,热点问题全面公开,敏感事项重点公开,让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服务内容拓展升级。一是公共服务更加健全。以开展“阳光八送”(送政策、送法律、送温暖、送岗位、送安全、送健康、送文化、送新风)为载体,重点做好了低保、就业、社会保障、计生、残联、社救等与居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政策的落实。低保方面,加强低保户的全面普查和新申请户的入户核实,建立了公开透明和群众多方参与的管理机制,推动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享受低保1458户、2870人。计生方面,做好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发放、生育服务证办理和出生人口监测工作,2020年上半年人口统计,总性别比117、年出生率3.7‰、自然增长率3.4‰。保险方面,养老保险累计参保人数1107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总参保人数14245人。社救方面,保证及时足额发放各类补贴和救助,每年承接民政部门大病医疗救助受理对象250人左右,受理日常医疗救助580人左右。做好优抚对象、三无人员、孤儿等社救工作。残联方面,建立了大沁他拉街道居家助残服务管理站,开展居家助残服务工作,主要做好残疾人补贴发放、扶贫、康复救助等工作,目前享受残疾人护理补贴1280人。统计方面,圆满完成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工作,普查单位1738户,个体户5874户。二是便民利民服务更加优质。推行社区网格精细化管理,吸纳居民代表、居民党员、在职党员、辖区企业负责人、商户代表等各界参与网格管理,并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在细化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并推行“定人、定岗、定责”的“AB岗”工作机制,变“坐等”为“上门”,变管理为服务。在街道所辖的9个社区全部建立了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推行错时服务制、限时办结制、服务点餐制、首问责任制等便民服务机制和民事代办等制度。深入推进社区“一社一线一卡一册”工作(即便民服务社、便民服务热线、社区爱心一卡通和便民服务手册)。以网格为单位,建立居民微信群,制作了社区服务公示牌,将服务人员、服务内容及联系方式公示于众,确保了服务对象各项需求都能及时得到满足。在振兴社区成立了电子商务服务站,为辖区下岗失业者、文化爱好者和奈曼民族特色商品义务搭设对接实体和链接网络的销售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双向推广销售,实现了就业创业与便民利民双赢。三是志愿服务彰显特色。以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为载体,以完善志愿者服务队伍为依托,打造党员融入、居民融入、单位融入的“三融入”工作模式,建立了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开展志愿者星级认定和志愿者回馈活动,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志愿者队伍达到142支、1000余人,开展了“微心愿认领”、“敲敲门,帮帮你”、“扶贫济困”、“帮老助残”、“一刻钟便民服务圈”、“爱周六”、“善行义举”、“创城活动我奉献”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年均开展各类服务150余次,受益群体达1万余人。四是居民自治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围绕居民日常事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目标,以富康社区为试点,健全完善了小区物业管委会、业主委员会等自治服务组织,成立了矛盾调节、环境监督、文体娱乐、法律服务等功能小组,优化了居民代表会、民情恳谈会、议事协商会、监督管理会等组织架构,健全居民参事会制度和居规民约,加快居民自治进程。
(三)民生保障更加有力。从解决群众实际生活困难入手,重点做好就业、住房、安全饮水和临时救助等工作。一是就业创业成效明显。坚持市场引导就业、社会帮助就业、街道援助就业相结合,积极拓展就业岗位,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广泛与辖区企业、个体工商户联合,定期组织开展大型就业招聘会,帮助200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再就业。二是民生实事贴近民心。对街道辖区平房区巷道、危房、老旧小区、公厕和各类贫困群体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统计,通过“居民点单,部门领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攻坚行动,共驻共建单位认领整修居民区巷道295条,居民自修巷道63条,对12个老旧小区院内路面及水暖管道进行了更新,帮助17户危房户入住公租房,新建水冲式公厕8处、旱厕2处,维修公厕2处,定位安装路灯230盏,41名家庭困难学生已由旗处级领导认领包联,86户大病致贫家庭列入帮扶日程,协调解决了3处比较集中的烧烤店烟气污染问题,切实解决了居民群众行路难、住房难、上学难、就医难、如厕难等实际困难。积极协助住建部门做好部分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牵头组建成立业委会,先后协调筹措资金帮助解决平安小区等12个老旧小区污水沉积堵塞、楼房墙体破损、大热管道破裂、业主与住户电力施工纠纷等问题。三是救助帮扶精准到位。建立健全弱势群体日常救助机制,在社区成立了2个爱心超市,加大对特困群体的临时救助力度,解决好困难家庭日常生活面临的实际困难。完成了大沁他拉慈善超市的维修和扩建。组织开展了大沁他拉慈善超市集中捐助活动,共接收145家共建单位、35家爱心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及200余名爱心人士一对一捐赠的善款78330元、米面925袋、食用油300桶、被褥及新衣物2500余件、书包200个、自行车19辆、电饭锅及洗衣机等家用电器170件、图书500本,解决了285户、1012人的日常生活实际困难。积极争取慈善总会、民政等救灾救助资金,对辖区内285户患有癌症、白血病、尿毒症三大类疾病及患有其他严重慢性病、重大疾病的居民进行了救助,发放救助资金70余万元。救助工作正步入规范化、常态化。联合内蒙古腾跃肥料科技有限公司,向6个乡镇10个村捐赠价值36万元的叶面肥,助力脱贫攻坚。四是环境综合治理扎实开展。扎实开展爱国卫生活动月宣传教育活动和国家卫生县城复审以及文明城创建工作,与驻镇包联街巷机关单位建立长期联系,集中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累计出动人力50000余人次,车辆5000余次。坚持日常保洁与突击整治相结合,切实做好辖区环境卫生的管理,对脏、乱、差等影响广大居民生活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努力打造宜居、乐居的社区环境。健全完善了《居民公约》,开展清洁之家、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面貌焕然一新,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一是平安创建深入开展。以“平安社区”创建为牵引,积极创新服务管理模式,努力为居民安居乐业创造条件,全力打造宜居、安全的社区生活环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活动,在9个社区建立了服务点,协调公安部门推行民警全天候进驻社区制度,累计开展法律知识讲座、送法进社区等活动85场次。建立推行了“四个三”民事服务法(通过干部问事、居民说事、代表谈事三个渠道搜集民事,通过建档立卡、梳理分类、分析研究三个步骤受理民事,通过居民自治、联席会议、组织上报三个途径解决民事,通过评议社区“两委”、评议党员干部、评议解决事务三个层面监督民事)。组建了“社区管理监督员队伍”,建立了社区公开栏,加强了居民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了居民民主参与意识。二是矛盾化解深入推进。深入推行“以访促调、以联促调、以服促调、以情促调”四项机制,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重点人群管理教育工作,坚持每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全面开展民间矛盾纠纷“零激化”活动。引导上访群众通过法律途径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五年来,356起,调处成功341起,调处成功率95.8%,得到了有关领导和信访维稳部门的肯定。在重大节点,对重点人员实行一对一盯防,有针对性解决居民关注和迫切需要的问题,加强对重点人员和流动人口的管理,积极做好安置帮教工作,开展就业援助等服务,通过“一帮一”结对等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认真做好“12345”市长服务热线办理工作。按照“镇街统办、一号通办”工作要求,坚持抓协调、抓督办、抓落实,确保服务热线工单流转正常,处置及时,群众诉求及时得到有效解决。三是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大力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积极调动社会各界和辖区群众参与扫黑除恶斗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举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知识竞赛,营造扫黑除恶的深厚氛围,助推街道社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发展。四是安全生产监管有力。对辖区内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全面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职责。定期对燃气、用电、防火进行排查,督促平房区住户全部安装漏电保护器,在个体工商户店面的醒目位置,逐户张贴用电用气安全知识《安全提示》宣传警示语,从而提高了居民安全自觉性。对监管范围内的“四品一械”及学生“小饭桌”等监管户进行普查建档,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监管责任。截止目前,街道辖区共有各类中小企业、学校等安全监管户3715家其中林产品加工经营户7家、商贸服务业3286家、学校45家、文化娱乐场所48家、烟花爆竹经营户27家、大型商场9家、九小场所293家。
(五)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从“送文化”到文化进社区,从秧歌赛到广场舞,从节庆赛事到日常活动,社区文化活动日益红火,全民健身工作蓬勃展开,充分挖掘社区内各类文体人才资源,培育组建舞蹈队、健身气功、太极拳、太极剑、书画等文体队伍34支。一是基础建设不断夯实。加大文体活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积极推进阵地建设,街道所辖9个社区都有室内活动场所,辖区室外活动场所20处,全部免费向居民开放,满足了辖区居民业余文化需求。二宣传教育灵活多样。借助社区居民讲堂和文化宣传栏等平台,开展生活常识、法律知识、就业技能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宣传,用健康、积极的文化去感染人、影响人。组织开展“文明社区”、“卫生社区”、“文明家庭”、“文明楼栋”等评选活动,选树培养各类典型,以点带面促进居民之间团结友爱,社区成员之间和谐共处。三是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文体活动,全民尽享文明成果。充分利用社区文化资源,经常组织开展高品味的节庆文化、广场文化和家庭文化为重点内容的文娱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强身健体、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街道层面,先后举办了首届社区杯足球赛、3届社区居民广场舞大赛和3届共驻共建杯排球赛及有关文体等活动。社区层面,以服务为主题,寓教于乐,坚持每月大活动,每周小活动,每天有活动,组织居民和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理想道德、科学教育和健康向上的宣教活动,教育引导居民尊老爱幼、扶困助残、拥军优属、团结互助、移风易俗,不断增强居民的文明意识和公德意识。通过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居民的融入度、参与度和归属感。积极营造文明氛围,携手共建和谐社区。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加快了街道文化建设步伐,推动了街道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此外,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旗委、旗政府部署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细化网格管控,全力联防联控,与共驻共建单位共同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辖区84个共驻共建单位2005名干部披星戴月、顶风冒雪值守82个重点小区达59天,累计发放小区出入证12万人次,查测体温人数近100万人次。街道社区131名工作人员、150名网格员、134名干警、24名医务人员、100余名物业人员和490名志愿者参与街道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值守62个单体楼及23处平房区值守点。开展地毯式排查,共电话遍访2次,入户排查3次,共排查出旗外返乡人员7939人,做到了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设立集中留观点1处,集中留观重点疫区返乡人员34人。加强重点疫区人员管控,严格落实“六包一”监控责任,每日跟踪随访。加强废弃口罩等医疗固废垃圾处理,设置定点回收箱320余处。全体参战人员用使命和担当确保了辖区居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安全。
五年来,街道社区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旗委、旗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锐意进取、团结奋斗、开创了街道社区工作的崭新局面。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工作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街道管理体制中一些举措没有完全落实到位。社区服务功能不够完善,没有形成体系和网络,社区软件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等等。
二、十四五工作计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起步期,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进一步巩固小康社会成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阶段特殊、意义重大。今后五年,大沁他拉街道总体工作思路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旗委、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街道在城市管理与服务中的重要作用,着眼于居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整合各类资源,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深化“居民点单、部门领办”工作机制,推进服务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形成高效快捷的工作机制、优质便捷的服务机制、统一顺畅的协调机制,把街道社区建设成为各种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围绕这一工作思路,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推进街道社区基础建设。探索建设“智慧社区”,建立街道和社区综合服务平台,街道所辖15个社区的办公服务用房面积100%达到上级标准,健全完善街道综合性便民服务中心,15个社区建立服务站,提供“一站式”公共服务,促进公共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智能化、便捷化,切实管理和使用好阵地资源,真正解决居民办事不方便的难题。
(二)推进就业、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加强就业困难群体人员管理,充实社区与企业就业再就业工作平台,实现网络联通、信息共享。依托辖区内的教育培训资源,重点对下岗失业人员、“4050”人员和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开展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求职招聘会等各项服务。积极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促进和帮助享受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相关人员尽快实现就业。到2025年,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确保完成2500人,力争完成3000人。已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率达到100%。下岗失业人员登记率达100%,就业困难人员得到有效援助,社区内登记失业人员全部实现就业,无零就业家庭。加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完善大病医疗及临时救助和廉租房补贴制度,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做到“应保尽保”。积极开展残疾人服务和优抚对象服务。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切实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三)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理和服务。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健全完善街道突发性治安事件应急机制、自然灾害应急机制、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刑释解教人员帮教机制。继续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治理现代化、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和控制,矛盾排查率达到100%,化解率达95%以上,上级交办问题按期办结率达95%以上,突发事件妥善处置率达到100%。健全完善街道实有人口、流动人口、居民房屋座落、辖区单位和企业档案信息数据库,配合公安部门,加强外来暂住人口、刑释解教人员和吸毒人员的动态监管,流动人口登记率和房屋租赁登记备案率达到100%。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活动,认真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及时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最大程度地增加社区居民的和谐因素。信访工作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在京、自治区不发生有影响的信访事项。扎实开展“七五”普法工作,大力提高辖区居民的法律素质,确保社会更加稳定、秩序更加良好、人民安居乐业。通过“12345”市长服务热线,更好搭建服务群众的平台,推动群众诉求得到快速合理解决,打通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四)推进卫生健康和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的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为重点,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服务。组织开展居民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和重大传染病专题宣传工作,居民基本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进一步健全计划生育管理网络体系,利用人口信息管理网络平台,做好特殊人群的计划生育管理,坚决遏制违法生育,倡导优生优育,符合政策生育率达100%,出生统计准确率100%,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已婚育龄妇女建档管理率100%;MIS信息数据库录入准确率100%。
(五)推进文化、教育、体育管理和服务。加强街道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推进文化“进社区、进小区、进家庭”,传递文化正能量。动态掌握辖区各类文化活动团体情况,加强各类公益性群众文化、教育和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科普知识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居民群众文化素质。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充分发挥辖区学校、市民讲堂的作用,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科普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科学素质。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结合城市建设,积极拓建居民体育活动场所,配置健身器材,组织社区居民参加各类体育活动,不断增强居民体质。依托节庆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巩固提升文明县城创建成果,积极开展文明社区创建和文明居民评选活动。
(六)推进环保、环境卫生管理和服务。提倡“低碳生活、节能环保”,垃圾分类等,通过倡导平时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步行或骑自行车,购物要自带环保袋,不用一次性塑料袋,尽量使用节能灯,使用节水用具,循环用水等,教育引导居民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把这些好习惯作为每个人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模式。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网格化综合治理,形成以街道社区为主、条块结合、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长效管理机制,使辖区卫生工作有制度、有管理、有成效。同时,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培养提高辖区成员的环保意识和卫生习惯,大力整治辖区卫生环境,坚决治理脏、乱、差现象,使辖区达到净化、绿化、序化、美化标准。配合环保、环卫等部门加强社区公共设施和绿化建设,保持良好的社区公共设施,不断提升社区美化绿化、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100%,小区业主委员会等自治组织组建率达100%。协助改善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
(七)推进安全管理和服务。以创建“平安奈曼”为目标,深入开展“平安小区”、“平安社区”、“平安单位”、“平安家庭”和“无毒社区”创建活动。进一步增强全民公共安全意识,健全完善责任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及公共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辖区各类突发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加强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和管理,在人员配备、器材装备以及制度上墙等方面实现标准化。继续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强化辖区内的“九小场所”和小区消防通道及居民居家安全监督管理,继续做好居家安全的年度宣传和排查,确保居民居家安全。确保工商贸企业不发生亡人责任事故和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八)推进多元参与的共建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街道驻区单位、在职党员作用,以开展“六联六建”工作为契机,统筹协调开展区域内各项工作。建立健全两代表一委员联系居民开展工作制度,健全完善入户走访、民情恳谈、民主听证等制度。加强与辖区单位的互助共建,与95%以上驻辖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辖区单位可开放服务设施向居民开放率不低于80%。建立驻辖区单位与社区建设评价激励机制,普遍推行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和驻辖区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形成规范运行机制,广泛发动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参与共驻共建。
(九)推进居民自治服务体系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居民民主自治积极性,围绕居民日常事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目标,建立健全小区物业管委会、业主委员会等自治服务组织,健全居民参事会制度和居民公约,加快居民自治进程。利用社区资源,大力培育和发展生活服务类民间组织,鼓励和支持社区居民成立社区老年人协会和各类文化、教育、卫生、体育、计生、残疾人协会等社团组织及中介组织。积极引导各类民间组织和个人依法有序开展社会救助、优抚、助残、老年服务、再就业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十)推进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依托,坚持“党政关心、社会需要、志愿者所能”的原则,健全并规范志愿者体系建设,普遍推行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建立健全多支服务意识强、综合素质高、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志愿者队伍,紧紧围绕群众所需设计策划志愿服务活动,把志愿服务的着力点放在政府职能相对薄弱的领域,侧重于公益性、扶困性、文化性的民生服务项目,逐步创建符合街道社区实际、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品牌,逐步实现志愿服务的社会化、制度化、常态化发展,进一步促进文明和谐奈曼建设。
(十一)推进勤政廉政建设。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筑牢思想防线,不越法律红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自治区28项配套规定和市旗两级各项配套规定要求,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深入推进三务公开和机关作风建设,认真落实从严管理干部的有关规定,加强岗位监督,严肃工作纪律,切实增强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文明阳光的基层服务良好形象,打造讲政治、有创新、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