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旗大沁他拉镇刘家堡村蔬菜大棚
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奈曼旗大沁他拉镇镇人民政府
2019年3月
目 录
1、项目名称:奈曼旗大沁他拉镇刘家堡村蔬菜大棚建设项目
2、建设性质:新建
3、主管部门:奈曼旗农牧业局
4、责任单位:奈曼旗大沁他拉镇人民政府
5、实施地点:大沁他拉镇刘家堡村
6、建设内容和规模:项目占地面积70亩,建设10680平方米,日光温室大棚10栋蔬菜大棚及其附属设施,年产蔬菜76.56吨。
7、项目资金规模:项目总投资380万元。
8、资金来源:自治区财政扶贫资金380万元。
9、经济效益:项目年销售蔬菜76.56吨,年销售收入53.71万元,年创利润总额30万元,投资利润率7.9%。
10、带动作用:项目带动受益贫困户59户,受益贫困人口176人,其中未脱贫贫困户35户,未脱贫贫困人口102人,正常脱贫户24户,正常脱贫人口74人。项目带动本村和周边村共59贫困户176人参与此项目。村集体每年分红收入14万元,用于精准扶贫户、低保户、特困户和新发生贫困户的产业帮扶及积累基金,壮大集体经济。
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
3、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4、《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17〕8号。
5、内蒙古自治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内财农规〔2017〕11号)。
6、《通辽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通财农规〔2018〕84号)。
7、国家现行的财会、税收政策。
8、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及规范。
9、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扶贫开发贯穿于整个报告的相关论述中。这对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较为突出,扶贫对象规模大,相对贫困问题凸显,返贫现象时有发生,贫困地区特别是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繁重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扶贫开发方式。如果经济发展不科学,发展方式不转变,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窄;如果扶贫力度不加大,扶贫方式不转变,扶贫攻坚停滞不前,社会就会不和谐,进而会影响或制约国家总体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对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且也提出了多项综合性政策举措,更创新发展了扶贫开发理论、丰富了扶贫开发内涵,为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扶贫开发,特别是随着《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实施,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全球减贫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为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纲要》中提到要发展产业扶贫。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培植壮大特色支柱产业,大力推进旅游扶贫。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互助资金组织,带动和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引导和支持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带动贫困农户增收。
奈曼旗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旗,根据国家、自治区和通辽市对扶贫开发工作的具体要求,奈曼旗认真组织贯彻落实,并建立了《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奈曼旗大沁他拉镇刘家堡村蔬菜大棚建设项目就是项目库的主要项目之一。根据大沁他拉镇刘家堡村扶贫开发的项目计划,拟在2019年利用自治区扶贫资金380万元,建设占地70亩的设施农业基地,主要建设内容为蔬菜大棚16栋及附属设施。通过这项产业开发,可以使亩效益比种植蔬菜大幅度增加,带动农民和贫困户通过蔬菜种植稳定脱贫。
项目通过规模化建设蔬菜春秋大棚,必将带动当地的设施农业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性作用。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直接表现形式,是增强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有效屏障,是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增加产品价值的有效手段,是农民增收、贫困户脱贫的必然选择。并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通过本项目建设,可以助力奈曼旗大沁他拉镇刘家堡村通过发展设施农业产业实现脱贫目标。有利于项目所在地通过农业提质增效、标准化建设、创建农产品绿色有机品牌等措施,采取统一技术指导、集中建设基地等模式,紧密产业发展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项目实施和贫困户收益,实现脱贫攻坚从输血向造血转型。同时按照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可以通过这个项目建设当地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贫困户增收。项目通过增加资本投入、适度扩大规模和强化组织管理等来提高特色产业规模和效益,实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利润最大化,从而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贫困户建立长效的脱贫机制,实现快速、稳定脱贫。
奈曼旗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旗。土地面积8137.6平方公里,南部属于浅山丘陵,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19%,中部为风蚀沙地,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62%,北部为冲积平原,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19%。辖14个苏木乡镇、1个国有农场、1个街道、355个嘎查村、9个社区居委会、8个国有农场分场。总人口4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万人,蒙古族人口16万人。
大沁他拉镇位于通辽市西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北邻巴嘎波日和苏木、西与敖汉旗常胜乡、义隆永镇毗邻,东与白音他拉镇相邻。
大沁他拉镇是旗政府所在地,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土地面积1333平方公里,耕地19.23万亩,总人口11.3万人,总户数26,094户,劳动力31,770人,蒙古族33,528人,满族3187人,朝鲜族32人,回族45人,下辖7个居委会,50个嘎查村,4个国有农牧林场。现有耕地面积8.9万亩,有林地面积18万亩,荒山、荒沙面积40万亩,有机电井800眼,实现机井灌溉面积6.8万亩,森林覆盖率18.8%。
大镇刘家堡村位于镇西南3公里处,辖莫户皋和刘家堡两个自然村,全村总户数534户,总人口1802人,常住人口1776人,全村土地面积19000 亩,其中耕地 3600 亩,公益林面积6660 亩,草原面积7300亩,经济林面积300亩,村屯占地面积1140亩。党员 35 人,低保户57户94口人,五保户2户2人。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建档立卡贫困户17户54人,贫困发生率为3.1%,其中,因病致贫16户51人,占94.1%;因学致贫1户3人,占5.88%;残疾人67人。村民代表22名。
1、建设蔬菜大棚16栋,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
2、配套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小型机电井4眼及滴灌管网和场区道路??米。
4.2.1 结构方案
项目新建蔬菜大棚10栋,棚型选择具有采光、保温性能好的高效钢架结构的蔬菜大棚。温室长89米,跨度12米,建筑面积1193平方米,净面积1068平方米。温室檐高4米,脊高4.9米。墙体采用具有较好保温效果的砖墙填缝加保温材料,墙厚不得低于100cm。温室后屋面采用钢架结构,覆盖预制板,添加炉灰渣做保温材料,外面再抹水泥。温室骨架采用钢架,外拱用直径12-14mm的圆钢或12.7mm钢管、内拱用直径10-12mm钢筋、中间用直径8-10mm的钢筋焊接成花架,横拉杆用直径12-14mm园钢或12.7mm钢管焊接。棚膜采用聚氯乙烯薄膜(PVC),该膜具有保温、透光性好、耐老化、使用时间长等特点。夜间保温覆盖材料选择草帘加棉被,采用自动卷帘机和自动温控开关,棚内加取暖设施,以保证棚室温度,提高蔬菜产量,增加经济收入。
4.1.2 蔬菜大棚管理技术措施
1、增加蔬菜大棚内的光照度技术
一般可采取以下方式增加蔬菜大棚内的光照度
(1)使用不易老化的、无滴的透明覆盖物,并经常保持其清洁。
(2)合理布置设施的方位及结构形式。
(3)使用的设施材料,应考虑尽可能减少遮光。
(4)种植高杆作物应选择适当的畦垄方向。
(5)利用反光,后墙涂白或张挂反光幕。
(6)特殊情况可利用人工光源。
2、蔬菜大棚的提温保温技术
蔬菜生产适宜气温一般白天25~30℃,夜温10~20℃。在土温5℃以下或40℃以上时蔬菜生产受抑制,所以,要根据不同品种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来调节大棚内温度。一般可采取以下方式提高蔬菜大棚内的温度。
(1)增加蔬菜大棚的透光率。
(2)增加蔬菜大棚白天的土壤贮热。
(3)降低蔬菜大棚高度来增加保温比。
(4)减少热量散失。
3、降低蔬菜大棚内的空气湿度技术
蔬菜生产适宜相对湿度一般为70%,可采取以下方式降低蔬菜大棚内的空气湿度
(1)通风换气。
(2)加温。
(3)覆盖地膜。
(4)加放吸湿性物质。
(5)控制灌水量,采用膜下滴灌的节水灌溉系统
(6)使用除湿机。
4、增加蔬菜大棚内的[CO2]浓度技术
一般可采取以下方式提高蔬菜大棚内[CO2]的浓度:
(1)通风。
(2)增施有机肥。
(3)利用火焰燃烧式CO2发生器。
(4)燃烧天然气。
(5)利用酿造酒精的副产品(液体CO2)。
(6)将固体CO2(干冰)逸散于设施内。
(7)利用CO2发生器(将容器中放入碎石灰石,然后加稀盐酸)。
4.3 配套设施建设方案
1、建设小型机电井4眼及滴灌管网。日光温室内采用高垄膜下滴灌技术,并由电脑监控灌水量,其省水、省时,还可减少室内湿度。
2、项目用电从村网线路上接入,配置200KVA变压器1台,变压器距离项目区为300米,采用地埋线接入项目场区并配置安装配电箱等设施。
3、配套建设场区道路长393米,宽6米,其中从北往南路长193米,从西往东路长200米,共2358平方米,采用水泥混凝土结构。
4.4 蔬菜栽培技术方案
项目保护地栽培的蔬菜主要以春秋两季迎季蔬菜为主。
在种植种类和方式上,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节约能源为原则,改革传统的种植种类和模式,全部依照蔬菜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要特别注重反季节茬次的安排,保障淡季供应,周年均衡上市。蔬菜栽培技术流程见图4-1。
图4-1 栽培技术流程图
4.4.2 信息来源:刘家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