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旗居家助残服务扶贫项目

发布日期:2020-10-16 浏览次数:204

奈曼旗居家助残服务扶贫项目


 

一、项目建设背景

奈曼旗辖14个苏木乡镇、1个国有农场、1个街道办事处,355个嘎查村、15个社区居委会。是国家首批扶贫开发重点旗。总人口44.78万人,其中:残疾人2.6万人,约占总人口的6%。另外,据不完全统计,全旗目前还有“五保”及老残一体家庭2千多户,身体条件和生活环境极差。农村牧区现有敬(养)老院规模和床位还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急需居家服务,日间照料,改善生活质量和品质。

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根据旗脱贫攻坚工程总体部署要求,致力于提高重度残疾人和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品味,兼顾重度残疾人的生活品质与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残疾人的就业增收,实施居家助残服务扶贫项目,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高质量就业,助力全旗如期实现脱贫摘帽达小康的目标。

二、项目资金及来源

本项目建设周期为:2年(20197月——20217月),设计总投资为400万元。其中,光伏扶贫受益资金300万元,专款专项用于居家助残服务队员(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公益性岗位补贴;地方匹配残疾人保障金100万元,用于站点建设和购买服务费用。

三、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实行旗、乡、村(小组)三级服务管理模式,旗级层面建立一级管理中心——奈曼旗居家助残服务中心,其中包括智慧助残平台管理中心和贫困残疾人康复托养日间照护生活区。通过项目建设将城镇残疾人的康复托养与农村牧区贫困残疾人的居家助残、日间照护有机高度融合,实现托养一人,解放一家,脱贫一户,幸福一生的目标。二级管理中心——每个苏木乡镇(场、街道)建立居家助残扶贫服务站(乡镇残联理事长负责制),配备专人,购置专业设备。其中,在大镇、八仙筒、东明、新镇、青龙山、义隆永、治安、沙日浩来8个重点镇建设居家助残服务与扶贫基地功能兼具的高标准综合服务站;在明仁、苇莲苏、白音他拉、黄花塔拉、固日班花5个苏木乡建设“五个一标准”化助残扶贫服务站;三级管理团队——二级管理中心的延伸,以嘎查村为单位组成服务团队或服务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向服务对象提供优质的居家服务。形成辐射全旗16个苏木乡镇场街道、355个行政村的庞大的服务网络。

四、项目所涉人员

服务对象:坚持按需设岗原则严格筛查选定服务对象户,严禁将有儿有女且在本嘎查村(或在临近嘎查村)的户列入服务对象。在全面实施之前,以乡镇为单位组织旗乡村三级干部(残疾人工作者)开展走村入户审核审批确定服务对象,并逐一登记造册,录入大数据平台。

服务人员:项目所涉服务人员主要从辖区内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中的具有一定劳动能力(适合本服务岗位)且有意愿参与本项目服务活动的残疾人(或其监护人)和助残志愿者组成。

五、服务内容

项目实施初期,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家政服务(室内外卫生保洁)、康复护理知识科普、医疗卫生问诊服务、理发助浴服务、家庭无障碍服务等。以提供定期上门服务为主,以满足不定期临时呼救呼叫为辅,保证每周上门服务至少2/每次2工时以上。随着项目进度的深入,将结合实际不断拓展居家助残,日间照护服务项目和内容,根据不同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定期或不定期免费提供居家助残、日间照护等菜单式、个性化、精准化服务活动,使居家服务项目更具贴心、温馨。

六、运营模式

本项目以残联监管+企业运营+残疾人收益的运营模式,通过招标采购法定程序,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选定项目运营承接主体,在全旗范围内建立起旗乡村三级助残服务网络和智慧助残养老服务大数据监管体系。按照按需设岗,以岗定责原则,经过严格的筛查选定的项目服务人员,将与承接主体签订劳动就业协议,参与公司化运营和管理。

七、团队组建

以苏木乡镇场街道为单位共组建16个助残服务团队,辐射全旗355个行政村、784个自然村。根据服务半径的大小和服务对象的多少,按照就近就便,精准高效原则,确定每个服务团队成员。坚持精准高效服务,实行“一对一、一对二或一对三”的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结对子服务模式。年内全旗服务团队成员达到350人,服务对象达到500户以上。其中可直接吸纳安置就业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或其家庭成员、监护人)300人以上。

八、人员报酬

项目所涉服务人员实行底薪+绩效“年薪制”。根据其服务对象、工作量多少确定:“一对一”服务人员每人每年底薪(公益岗位工资)不低于8760元(730元/月);“一对二”服务人员每人每年不低于13000元;“一对三”的服务人员每人每年不低于16000元。同时实行多劳多得,优胜劣汰服务成效考核奖惩激励机制。从旗本级匹配的光伏扶贫资金中列支。助残志愿者成员无劳务费。

九、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项目筹划及试点(2019.6.12019.12.30)。

组建专门工作组,选择两个乡镇先做试点,为全面推广积累经验,同时结合实际认真做好项目全面推广方案设计,完成项目申报和审批。

第二阶段:走村入户,深入调研。(2020.1.12020.4.15)。组建专门工作组,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各乡镇场街道,走村入户,坚持按需设岗、以岗定人,逐乡逐村筛查选定项目所涉人员——居家助残服务对象及服务人员。

第三阶段:合理布局,制订方案(2020.4.162020.5.20)。结合实际,以乡镇为单位,组织召开服务人员培训、对接会议,认真做好项目方案及请示,完成项目申报和审批程序。全面完成服务团队成员选聘和培训教育以及进行入户走访,服务对象的登记造册和送达告知书。签订服务人员劳动协议。

第四阶段:全面实施(2020.5.21-2020.7.30)。完成组建服务团队三级网络任务和项目所需招投标程序,完成智慧助残养老服务软硬件购置及基层服务站点建设任务。建立健全项目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监督制约机制。并能高效运转,取得实效。

第五阶段:总结提高和巩固(2020.8.12020.12.30)。进一步完善三级助残服务网络体系,认真总结成功经验,查缺补漏,引入第三方绩效考核机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与成效,残疾人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第六阶段:建立长效机制(2021.1.12021.7. 1)。按照项目总体规划,研究落实和建立健全奈曼旗居家助残服务扶贫项目长效机制,不断丰富服务项目,形成残联主导、专业服务机构承接、社会志愿者服务组织广泛参与的长效可持续运行模式。

十、效益分析

本项目通过对丧失自理能力的残疾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与帮助,为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残疾人(低保残疾人)提供适当的工作岗位,完成300名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就业安置,年人均工资性收入达8000元以上,实现稳定脱贫。同时能为全旗500户以上“五保”、重度残疾、鳏寡孤独失能老人、老残一体城乡家庭免费提供居家助残、日间照护服务。实现安置一个人,温暖两个家庭“双赢”效应。


信息来源:残联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