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旗妇联2013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全旗各级妇联组织按照“创新奈曼,实现突破”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引领妇女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创造新业绩
一是强化服务,推进养鸡产业化进程。2009年,旗政府将农村经济发展的八大产业之一,鸡产业推进办公室设在了旗妇联。近年来,旗妇联把养鸡业作为深化农村牧区妇女“双学双比”活动、参与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突破口,为广大妇女提供小额贷款、开展技能培训、帮助企业与农牧户对接,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方式,由企业统一提供鸡雏、统一提供饲料、统一提供防疫技术、统一回收。2009年以来,累计为489户养鸡户提供各类小额贷款2388.8万元,受益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目前,全旗已建成规模化肉鸡养殖小区37个,407栋鸡舍,年饲养量达1000万只,全旗现已成为通辽地区最大的肉鸡养殖生产基地。中国妇女报、北方新报曾报道了奈曼旗妇联养鸡产业和养牛致富典型郝玉玲事迹。为强化服务意识和提高服务质量,年初,旗妇联制订了“巾帼致富工程”农村牧区妇女科技培训实施方案,采用“一事一训”、“一技一训”、“以会代训”、“农民辅导员联系示范户”等多种形式,开展女科技示范户、春耕春管、夏季田间管理、秋冬开发等科技培训。为进一步提升妇女掌握手工编织技能,发展壮大一批妇女手工编织企业和妇女手工编织带头人,带动和帮助更多妇女实现创业就业增收致富,旗妇联于12月18日举行全旗女工技能培训班。来自大镇140余名农村妇女骨干参加培训。此次培训班为期2天,课程内容形式多样。既有手工编织理论知识又有十字绣、蒙古耳枕、绳编、家用针织横机的基本操作等方面的实际操作,充分调动了学员们学习的热情。经过培训,不仅使学员们掌握了基本的手工编织技术,更重要的是真正做到了让学员们“一技在手”,为进一步拓宽她们的致富门路打下了坚实基础。一年来,举办各类培训班260期,培训妇女约2余万人,女致富带头人115人。为适应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的要求,旗妇联积极推动妇女合作经济组织新发展。目前,全旗有种、养、加各类妇女专业合作社30个,吸纳农村妇女2100余人。
二是发挥“联”字优势,大力争取微贷款项目。近年来,旗妇联结合农牧业产业化规划,大力争取微贷款项目,积极扶持农村妇女致富,发挥“联”字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多方开源,扩大妇女信贷额和受益面,缓解创业妇女融资难问题。争取微贷款项目资金。经过多方争取努力,争取到自治区妇联贴息贷款631万元,用于扶持75户农村妇女发家致富。在放贷的过程中,旗妇联强调以服务为依托,以帮助农村妇女摆脱贫困为目的,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使广大农村妇女充分了解开展妇女小额信贷工作的目的、意义以及贷款来源、申请使用贷款的条件、程序、要求,使贷款更广泛地惠及广大妇女群众。争取龙头带动型资金。针对妇女在创业就业、发展生产等方面遇到的资金困难,旗妇联先后为几家企业协调贷款700万元。通辽朵兰纺织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下岗女工为主体的服装加工企业,因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曾一度陷入发展资金不足的困境,旗妇联为其协调贷款300万元,及时有效地解决了该公司的资金瓶颈问题。该公司是旗妇联确定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基地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已先后培养安置工人2000多人次,其中下岗职工120人次,在拉动妇女就业创业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为蒙泰石膏制品公司争得创业贷款100万元,带动周边地区就业100余人,其中三分之一的岗位为女性。为通辽市铁骑王饮品制造有限公司协调贷款300万元。三是争取专项扶持型资金。以通辽市委、市政府启动的“万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工程”为依托,争取培训项目资金30万元,全旗有300名致富女能手、女经纪人、和返乡务工创业女能人将得到免费培训。四是争取用于改善生存发展环境的小额信贷。以“大地之爱•母亲水窖”项目为依托,争取到由中石油捐助的项目支持资金20万元,落户沙日浩来镇下宝贝河村,该项目的实施既能解决该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饮用水氟含量超标的问题,也能帮助妇女发展庭院经济,使妇女群众生活状况得到改善。
三是家政服务工作有新突破。为有效整合全旗家政服务资源,旗妇联依托家洁美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成立巾帼家政服务中心及家政服务工作站14个,聘请乡镇妇联主席担任站长,形成纵横交错的职介网络。服务中心注重家政服务管理工作,建立目标管理、用户回访、跟踪服务等制度,学员建立个人档案,逐步推进家政服务市场的服务意识优等化。同时,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宣传月活动,协调旗电视台组成专题报道小组,深入到外埠用工单位和旗内苏木镇,实地采访报道外出务工典型和返乡创业典型,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影响和带动更多的群众投入到外出创业大军。目前,外输内置务工人员3000余人。
四是“巾帼建功”活动内容有效推进。一年来,积极开展了“巾帼文明岗”服务社会的“岗村共建”活动。国家级“巾帼文明岗”国税局服务大厅以“岗位奉献,文明服务”作为工作目标和口号统领整个服务大厅开展工作,并为联建村办好事,10名爱心妈妈结对资助10名留守儿童。旗医院文明岗为农村牧区妇女送科技书籍、开展义诊等联谊活动,投入物资折合人民币1多万元。目前,我旗已组建20对岗村对子,有效地推进了“送理念、送服务、送科技、送教育、送健康”、“五送到乡村”活动的开展。同时,还向各行各业广大妇女提出“争做新女性,创造新岗位,创造新业绩,创造新生活”的号召,业务上求精,服务上求质,岗位建功,岗位成才,为打造实力奈曼做出新贡献。
二、扶贫济困在创建幸福奈曼过程中做出新贡献
一是关爱留守儿童。5月至9月期间,旗妇联在全旗14个苏木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个国有农场全面开展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教育生活问题主题调研活动。通过召集全旗部分乡镇妇联主席、村妇代会主任参与调研、座谈,深入学校、留守流动儿童家庭了解情况,听取各地妇联的综合情况汇报、填报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情况调查表、实地调研走访等方式,对全旗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生存和学习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并形成了调研报告,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及建议。目前,全旗初步掌握留守儿童1355人。在深入调研,掌握留守儿童生存现状的基础上,发出倡议,组建了200多名的“爱心妈妈”志愿者队伍,开展了助教、助学、助养留守儿童活动,累计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500余件,结对帮扶了549名留守流动儿童。明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老总、“爱心妈妈”沈也红牵手救助了大镇双合村王晓燕、王艳龙姐妹俩,两年来资助善款2万余元。“六一”期间,旗国税局、旗地税局、大镇政府、黄花塔拉苏木政府的“爱心妈妈”与所牵手的留守儿童共渡节日。同时,建立留守流动儿童家园。旗第四小学有学生740名,其中留守流动儿童216名。在区、市妇联的大力支持下,该校建成了由电子阅览室、心理亲情室、音乐绘画室、体育活动室、周末影院组成的“留守流动儿童家园”。目前,家园中17名教师是留守流动儿童的“爱心妈妈”,外聘1名心理教师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共有50多名留守流动贫困儿童得到社会各界的救助。8月23日,与市妇联共同举办“牵手相伴•共享阳光”留守儿童联谊活动。市旗两级妇联以及来自全旗各界爱心妈妈代表、妇联执委代表、留守儿童代表及其家人近百人参加活动。联谊会上,为20名留守儿童现场捐赠爱心书籍、文具、足球、毛绒玩具等物品,并为大镇妇联“爱心小屋”捐赠米面,总价值达1万元,市妇联还为大镇兴隆庄村妇女之家捐赠电脑、打印机各一台。随后,领导们与留守儿童用手中的画笔共同描绘心中的梦想并与留守儿童一起玩起了亲子游戏,有“快乐爆破”、“我喂妈妈吃豆豆”、“写纸条送祝福”等,在充满亲情的氛围中孩子们度过了久违的快乐时光,与他们的“爱心妈妈”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二是关爱孤残贫困儿童。2010年,旗妇联积极争取到内蒙古妇联香港爱心人士何崇本先生助学项目。项目用于救助我旗56名贫困孤残儿童,每年度10万元,三年共计30万元。7月份,香港爱心人士何崇本先生在自治区妇联副主席张淑华的陪同下,回访了我旗儿童助学项目,深入到我旗第四小学实地回访,与受助儿童座谈,对项目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了解。这次回访,何先生表示有意向在我旗继续实施捐资助学等公益项目。同时,“三八”节期间,旗妇联以宣传爱心人士关爱贫困儿童的感人事迹为主题,召开了全旗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暨爱心人士座谈会,倡议全旗机关单位、个体工商户,都积极行动起来,为救助孤残贫困儿童工作添一份力,在活动中有500余名孩子得到救助。
三是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妇女、贫困妇女,关注女大学生就业。6月份,按照市妇联“留守家园”建设方案要求,旗妇联在白音他拉村建立了“留守家园”。家园设有图书阅览、娱乐、活动、亲情沟通、心理辅导等功能设施,逐步构建向空巢老人、留守妇女、贫困妇女儿童及家庭成员提供教育、维权、帮扶、就业、娱乐等一体化服务的体系。年初,旗妇联积极争取到10万元的雪灾救助款,全旗100名贫困受灾妇女受益。“三八”节期间,旗妇联主席闫红梅到部分村妇代会主任家慰问,每人送去500元慰问金,感谢她们曾为全旗妇女事业所做出的努力。目前,全旗工作20年以上的村级妇代会主任100多名,我们正在努力协调呼吁各级政府,解决她们的待遇问题。在春节来临之际,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妇女群众的心坎上,旗妇联主席闫红梅等有关领导深入青龙山镇下洼村、西地村、古庙子村开展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为当地的百岁老人和老妇干们送去了面粉等生活用品。每到一户,闫主席都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并预祝他们度过一个愉快的春节。随后,闫主席等妇联领导先后来到社区贫困户丛秀丽、王秀荣家中,把慰问品交给他们。同时,要求社区干部要多关怀关注贫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帮他们想办法、出主意,切切实实为他们排忧解难,力争早日摆脱生活困境,过上幸福生活。为了让包扶村贫困户能过一个开心、祥和的节日,1月23日上午,闫主席一行,带着旗委、旗政府的深情厚意到包扶村黄花筒嘎查13户贫困群众家中,为他们送上节日的慰问和祝福。针对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形势,旗妇联加强了《奈曼旗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并就适合女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及女大学生就业、实习、见习的岗位信息及时向女大学生传递。
三、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彰显新作为
一是编制、启动实施了新“两规划”。新“两规划”明确了今后十年全旗妇女儿童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同时,表彰了12个2001—2010年全旗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先进集体和12名先进个人。在旗妇儿工委办的牵头下,继续做好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旗妇幼保健所“两癌”免费筛查工作组深入到大镇、黄花塔拉苏木、白音他拉苏木、治安镇免费为她们检查妇女常见病及“两癌”筛查。一年来,累计检查已婚育龄妇女15000人。3月份,旗妇幼保健所获得全国妇联农村牧区“两癌”检查项目工作的表彰。为了进一步发挥妇联组织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妇女的职能,切实关注两癌妇女民生,帮助她们解决生活困难。12月30日下午,旗妇联在大镇政府会议室举行“通辽市慈善总会五洲医疗慈善基金会救助资金发放仪式”。来自全旗各苏木乡镇场、街道妇联主席和受救助两癌患者共计50余人参加发放仪式。我旗共有29名两癌患者得到救助金共计2.36万元。针对旗妇儿工委办公室人员力量薄弱等问题,经多方协调,在旗委、旗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旗妇儿工委办公室人员待遇以及编制等问题得到解决。目前,旗妇儿工委办公室主任为实职正科,办公室副主任为实职副科,并设有1个专职工作人员编制。
二是有效开展维权工作。依托“妇女之家”巩固完善了297所家长学校。进一步夯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础,组建了《内蒙古母亲文化和家庭教育》宣讲团,在蒙幼、大幼组建了“3到6岁儿童成长发展指南”宣传志愿者队伍。为了提高妇女的法律意识和自我维权能力,旗妇联将妇女普法工作融入“六五”普法总体规划之中,并开展层层培训。2月份,全旗举办《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方案》等培训班1期,培训法律维权站工作人员及妇女骨干60余人次。
四、加强妇女思想引导在弘扬主流文化中激发新活力
一是制作《留守儿童 留守的爱》专题片。为呈现我旗留守儿童的现状,呼吁社会上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爱心妈妈”志愿者队伍中来,旗妇联制作了《留守儿童 留守的爱》专题片在旗电视台《奈曼纵横》栏目播放,旨在呼吁爱心人士从思想上给予留守儿童一份关爱,从经济上给予留守儿童一份支撑,为留守儿童成为一名阳光少年、有为少年做出努力。
二是开设了“关注女童、关注留守儿童”小栏目。旗妇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广泛宣传实施“爱心工程”的重大意义。在奈曼电视台《奈曼纵横》节目中开设了“关注女童、关注留守儿童”小栏目,与记者一道深入贫困女童、留守流动儿童家庭进行专访,跟踪报道热心人士关爱贫困女童、留守流动儿童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三是开展妇女权益法律法规宣传。加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专项宣传,做到与媒体、党校、嘎查村(社区)、家庭创建活动联合,强化宣传的广度、深度和知晓度。利用3月维权周、“6·26”禁毒日时机,开展了“妇女法律宣传在行动”大型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达1万多份,各苏木镇维权站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5万份,接待来询群众50余人次。
四是加大对女干部的培训及关注力度。为了提高妇联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掌握新时期妇女工作重点,加强妇联的自身建设,促进妇联各项工作创新发展,由旗委组织部、旗妇联、旗委党校联合举办的以“提升个人素质,增强履职能力,推动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全旗妇联干部培训班于8月15日举行,来自全旗各界妇联干部90余人参加培训。此次培训班为期3天,设置了中国梦的内涵及实现途径、贯彻十八大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读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奈曼工业经济发展趋势、建设生态文明走生态立旗之路、以案说法等课程。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使学员们既收获了新的理念和知识,又收获了信心与希望;既明晰了工作思路,又提高了自身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进一步推进全旗妇女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女干部配备上,近期我们对全旗女干部数据库进行了重新统计。目前,全旗副处级女干部5名,正科级女干部25名,副科级女干部55名,科级后备女干部63名。
五、夯实妇联组织基础在自身建设中提高新本领
牢牢把握妇女工作的正确方向,自觉用十八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按照《奈曼旗嘎查村(社区)妇女之家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妇女之家”管理,拓展服务范围,丰富工作内容,创建13个“妇女之家”示范点,强化宣传引导、技术培训、维权保障、家庭教育、就业服务、组织活动等功能,发挥好凝聚妇女、服务妇女的阵地作用。大镇妇联、大沁他拉街道光明社区、东明镇东明村、通辽绿野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四个层次的“妇女之家”受到了市妇联的表彰及奖励。以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宣传企业文化为切入点,推进全旗56家非公有制企业和5家中介组织中妇女组织的规范与管理,进一步发挥“两新”组织中妇女组织的职能与作用。继续组织发动各界妇女群众组建、参加志愿者队伍,加强巾帼志愿者队伍制度建设。“三八”节期间,旗妇联联合旗巾帼志愿者旗妇幼保健所服务队开展了送医送药免费义诊活动,150多名妇女受益。结合“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活动,旗妇联组织部分执委入村入户了解妇女需求、解决妇女困难,针对留守妇女相对较多的村,提出发展“不离家不离土”的手工业、庭院经济、有机绿色食品精加工等建议,得到了广大妇女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