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旗扶贫简报164期

发布日期:2020-06-30 浏览次数:219

信息导读:

 

领导活动:旗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在旗政府会议室召开

◆通辽市派驻奈曼旗工作队动态:套力波村:这里的帮扶真给力!

◆扶贫奈曼行动:奈曼旅游:农牧民的“淘金”路

最美驻村干部:马园林:你有困难 我就出现

◆脱贫故事:宋国利:心中有光 不惧脱贫路长

信息快递:旗委宣传部为固日班花苏木脱贫之星、致富榜样、文明家庭挂牌

 

 

 

领导活动

旗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在旗政府会议室召开

5月14日,旗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在旗政府会议室召开,旗领导布仁、王振成、邱军及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部分乡镇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旗发改委就部分乡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存在问题、整改意见和扶贫项目调整进行通报。

布仁旗长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和扶贫项目调整,针对扶贫搬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按照时间节点,落实好整改任务,并要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扶持,切实解决好搬迁群众后续发展问题,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通辽市派驻奈曼旗工作队动态

套力波村:这里的帮扶真给力!

近日,通辽市联通公司到包联村青龙山套力波村进行慰问。为10户建档立卡户家庭送去了米、面、油等慰问品,每到一户,都详细了解他们存在的困难和需求,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为美好生活努力奋斗。

2019年通辽市联通公司包联套力波村以来,先后帮助套力波村建设4G基站解决通信难问题。发动员工购买套力波村特色农产品,帮助村民增加收入。为套力波村购买了40只基础母羊和200只基础种兔,通过比例分红帮助建档立卡户脱贫和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通辽市联通公司派驻第一书记席朝鲁的精心帮扶,和在市联通公司的支持和帮助下,套力波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增强,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助力。

“经过2019年开展帮扶工作以来,我们看到很多贫困村已经逐渐脱贫,感到非常自豪。尽快的让这个村子富裕起来,在小康路上越来越好,这是我们通辽联通全体员工最大的愿望。”通辽联通党群工作部主任、工会副主席张永杰说道。

 

扶贫奈曼行动

奈曼旅游:农牧民的“淘金”路

走进奈曼旗宝古图沙漠,一绺绺蜿蜒起伏的沙丘,一座座点缀在沙海深处的蒙古包,一支驼队衔着落日缓缓行进,这些美景让人目不暇接,沙漠旅游的长足发展使这里的牧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近年来,奈曼旗深入实施旅游扶贫行动,通过狠抓景区景点建设、加强乡村旅游指导、举办节庆赛事活动等,积极帮助贫困群众谋思路、找门路,在旅游产业实践中增强能力、树立信心,实现脱贫致富,让广大农牧民吃上了“旅游饭”。

在位于白音他拉苏木境内的宝古图沙漠旅游区,每年沙漠那达慕的举办,使宝古图沙漠旅游区每年旅游人数达到4万人次。随着“沙漠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国家3A级旅游景区”等一系列金字招牌的落户,目前,每年旅游人数增加到10万人次以上,宝古图沙漠旅游区名气越来越大,也让更多的当地农牧民渐渐脱贫。

包头嘎查牧民阿木古一边给骆驼喂水,一边满脸笑容的谈起过去家里养骆驼和现在养骆驼的区别:“小时候家里穷,都住在很远的牧铺,那时候养骆驼是因为这里没有路,作为代步和驮东西每家养了一两峰骆驼,自从这些年这里开发旅游景区,政府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困难,去年一年在旅游区我家的6峰骆驼就赚了3万块钱。这不,前几天一峰大驼又下了驼羔子。”

旅游区所处的包头嘎查有192户547口人,全嘎查骆驼达200余峰,近50户的骆驼养殖户和阿木古楞一样,利用骆驼驮着游客在沙漠中游玩。同时,经营“农家乐”也给当地人带来了不少的收入,牧民何团亮告诉记者:每年大小假期都有来这里团游的,自己家能容纳20人住宿,管吃管住按照每位游客收取50元算,20个人一天下来就挣1000元。目前,包头嘎查几乎每家每户都吃上了“旅游饭”。

近几年,奈曼旗整合涉农涉牧资金2615万元用于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30个,培育旅游扶贫示范点10个,大力扶持“农家乐”“渔家乐”“农牧业观光”等乡村旅游业态,将乡村旅游发展和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长效脱贫相结合,把贫困户吸附到产业链上。目前,依托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发展“农家乐”“渔家乐”和销售农副产品的庭院经济等各类乡村旅游经营户200余户,辐射带动近万人从事乡村旅游相关产业。其中吸纳贫困人口650余人,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依托景区景点客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态,辐射带动周边乡村、农户从事旅游及相关服务行业,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安置贫困人口就业近200人。2019年,通过举办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共接待游客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带动2万余名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

今年,奈曼旗积极打造“点线面”结合、“吃住行”配套、“游购娱”一体的特色鲜明的旅游精品线路,让更多的农牧民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

 

最美驻村干部

马园林:你有困难 我就出现

“踏实、稳重、热心肠,为百姓脱贫致富有想法”——这说的就是通粮集团派驻到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哲日都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马园林。

自开展扶贫工作以来,他从点滴做起,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在他的带动下,贫困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扶。他以一名共产党员不变的初心,温暖了哲日都村的贫困群众。

本着“扶贫扶志、智志双扶”教育为先的初衷,马园林和村两委班子人员于2019年6月1日来到哲日都村小学,为在校小学生每人送去了一本《弟子规》百衲本,勉励小学生们好好学习。

贫困户雷明仪患有间歇性精神障碍疾病,马园林先后到通辽精神卫生医院和奈曼盛京精神卫生医院多次探望。马园林鼓励他,要有勇气战胜精神障碍疾病,早日回到家人身边和社会中,成为自食其力的人。通过马园林多次与残联和医院协调沟通,为雷明仪办理了精神二级残证,免去了他住院期间每月400元的生活费,获得相应等级的残疾人补贴,大大减轻家庭经济压力。

雷明仪住院期间,他的老母亲在春节前去世,剩下老父亲雷井玉一人过年,马园林时刻关注着老人的生活。春节刚过,马园林便克服疫情阻碍前去看望雷井玉老人,老人激动地说:“共产党的政策好啊!才有你们这些好干部,惦记着我这老头子……”

贫困户张金的儿子张慧鹏,由于没有考上高中,便随父母去外地打工,因为没有一技之长,总觉得没有出路。张金打电话向马园林说明了孩子求学的诉求,他即刻找到奈曼旗民族职专的工会,经过协调联络,在征求张金老两口的意见后,把张慧鹏输送到西安技师学院,学机电一体化专业。儿子有了信心,张金老两口也觉得日子有了奔头。

2019年10月,哲日都村整村贫困户全部脱了贫,但马园林每天仍然坚持走访入户,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看到他们满脸的喜悦,他感到了欣慰。但马园林同时也意识到,实现贫困人群的物质和精神双脱贫工作,任重而道远。

为了搞好白音他拉苏木哲日都村的人居环境整治,马园林协调通粮集团所属企业大沁他拉国家粮食储备库出资,为包联村定做了两台人力保洁车并交付使用。

马园林于2018年3月份,应市委组织部派驻参加脱贫攻坚工作,一直担任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几年来,他脚踏实地,尽心尽力为贫困群众做贴心事、暖心事,在贫困群众中有着很好的口碑。

他相信,今后的哲日都村,一定会越来越好,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宽,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远。

 

脱贫故事

宋国利:心中有光 不惧脱贫路长

一份耕耘、一份希望,一份辛苦、一份收获。东明镇兴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宋国利,用实际行动谱写出一首脱贫致富的奋斗赞歌。

“年前卖了2头猪,卖了8000多元,又卖一头牛,卖了1万多,现在,还有2头牛,5头猪,照这价算下来也有四五万元资产了。”宋国利边喂牛边算账。“2017年利用15000元产业帮扶资金买了3头牛,去年冬天卖1头,卖了1万多元。帮扶队了解了我们生活实际情况后,给我安排了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一年也挣8000多,增加了家庭收入。”宋国利说。

据兴发村驻村第一书记钱志刚介绍,宋国利家四口人,宋国利和哥哥宋国权均为残疾人,父亲在2018年得了脑血栓,全身瘫痪,生活无法自理,导致家中经济状况十分困难

2017年因残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精准帮扶2019年顺利脱贫。

谈起驻村工作队,宋国利用纯朴的语调跟我们说:“我们哥俩残疾,加上我父亲常年卧床,需要有人照顾,没法外出打工,自从纳入贫困户之后,驻村工作队多次来我家了解情况,帮助我们寻找适合我们的发展路子”。

“原以为我的生活就这样了,可谁都没想到,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生活条件好了,而且我也找了个老伴,生活上互相有了照应,日子有奔头了。”宋国利高兴的跟我们说。

 

【信息快递】

◆5月15日,旗委宣传部为固日班花苏木巴彦敖包嘎查脱贫之星、致富榜样、文明家庭挂牌。

◆大镇昂乃村组织妇女观看全国自强脱贫和助残扶贫先进事迹网络员报告会。


信息来源:扶贫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