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苍蝇坏一锅汤 农机购置补贴贪腐不能小觑

发布日期:2020-06-22 浏览次数:224

——山东莱西的一桩农机补贴贪腐案引发八部门联合强农惠农资金整治

山东省莱西市没有纳入国家补贴目录的手扶拖拉机,更换铭牌后却冒充国家补贴农机销售,农民买回家却拿不到补贴。背后黑手竟然是供销商和农机站人员勾结,套取农机补贴资金,涉案金额高达700万。

昨日,记者从莱西市检察院获悉,在检察机关介入后,不仅帮农民挽回了损失,还挖出了农机站工作人员贪污、挪用公款的犯罪行为,并引发全市农机系统的大检查。 

860台拖拉机没有补贴 

2013年6月,莱西市检察院接到群众反映称:某市农机局审核把关不严,致使青岛某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在2012年度将没有进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目录的860台手扶拖拉机,更换产品铭牌后冒充国家补贴的农机予以销售。农民购买后,因为不在国家补贴目录内,到相关部门申请时,竟然拿不到国家补贴。 

得到线索后,办案人员先后赴青岛市、县两级财政局了解农机购置补贴的办理程序和管理规定,查阅调取了2010年至2012年该市农机购置补贴的电子汇总表及相关账目98册,涉及金额4000余万元;调查、走访了8家农机经销商和60余家购机农户,询问了90余名农机购置人员。 

经销商串通倒卖拖拉机 

莱西市检察院发现,该农业机械管理局在具体操作中,因在审核、发放农机购置补贴中存在把关、审核不严等问题。经查,该市农机购置补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经销商与没有购置补贴资格的非农民购机者或青岛地区以外不应享受补贴指标的购机者串通,找本地区符合资格的农民冒充、虚报购机,变相转让、倒卖补贴机具;经销商与厂家相互勾结,将因产品技术性能不够先进或质量不高,而没有进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目录的机具,擅自更换产品铭牌,冒充国家补贴的农机予以销售;经销商与厂家将没有销售的机械虚构购销关系,由经销商借与农机部门关系,代办虚假手续再加价销售。 

随后,莱西市检察院认真梳理后撰写了调研报告,对某市农业机械管理局提出了建议。 

农机站长勾结挪用公款 

该市农业机械局收到检察建议书后,对涉案公司侵占的补贴资金予以追缴,并返还财政;当年9月10日,对违规操作的涉案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责令限期整改,在整改期限内,暂停其经销产品补贴额度的结算,并报青岛市农机局备案。同年10月,该局会同财政局对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开展了专项检查、重点抽查,并加大了对当年农机购置补贴的监管力度,保障了国家惠农政策的顺利实施。 

莱西市检察院还发现,农机局将其拥有的大面积场地,高价出租给涉案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允许该公司在租赁场地大门加挂农机推广站的牌子,导致一些购机者误认为该公司是农机推广站的附属机构。该公司作为该市最大的农机补贴经销商,所占补贴总额达到全市农机补贴总额的70%。农机推广站站长赵智某,多次接受涉案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汉某的宴请以及礼品,对该公司违规代办申报农机购置补贴的行为放任纵容,并与之相互勾结,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据此,该市检察院一举立查了赵智某以及涉案农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汉某,该农机站会计左云某、出纳姜韶某等四人滥用职权、挪用公款、诈骗案,涉案总金额达700余万元。后赵智某等四人均被法院作出有罪判决。 

全市开展惠农资金检查 

青岛市两级检察院在办理这起农机购置补贴行政执法检察监督案件时,不仅监督追缴了177万元被套取的农机补贴,推动莱西开展了惠农资金落实情况的全面检查和整改,而且还严肃查处了案件背后的职务犯罪线索,使腐败分子受到了法律的惩处。后由莱西监察局牵头,检察院全程监督,财政局、审计局、农机局等8个部门共同参与,对全市农机购置补贴等15类24项强农惠农资金展开了专项整治,查找并整改了多个违规问题。(来源:青岛全搜索电子报)


信息来源:暂无来源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