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大沁他拉镇委员会
关于深入推进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和旗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深入推进新形势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工作,结合我镇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通辽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坚持忠诚、干净、担当,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强化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做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和推动发展“两手抓、两促进”,使全镇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镇的中流砥柱。
二、主要任务
(一)从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等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扎扎实实学、经常深入学,把好“总开关”,坚定“主心骨”。广泛开展“学党章、明党史、强党性”宣讲活动,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基层进课堂进头脑。采取请讲师讲党建理论、听党委书记讲政策、听纪委书记讲党纪条规、听党委成员讲党课、学模范先进事迹、远程教育等形式,重点开展好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依法治国等专题集中学习。坚持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做到学习“五有”即有计划、有重点、有台账、有笔记、有成果。完善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坚持每月组织一次集中学习,每年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12天。落实党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制度,每年至少为基层党员、干部讲1-2次党课。完善讲学、述学、评学、考学、督学制度,建立干部理论学习档案。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和引导基层党员、群众学习讲话和批示精神。注重学以致用,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约束行为、推动工作。
2.加强党纪党规和法治教育。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严格按照党章、党规办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自觉用党章规范言行。加强党员干部法治意识和纪律意识教育,使法治精神贯穿于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镇的实践中,自觉在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范围内开展党务政务活动。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守法,完善党员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法律和党纪党规列入党支部学习计划中,提升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能力。
3.强化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严守理想信念阵地,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树立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全镇各党支部、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不动摇,进一步增强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的政治定力,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各党支部要加强党员干部的革命传统教育、党情党史教育、国情区情市情旗情镇情教育,深入开展“学先进,树典型”活动,让示范引领和典型人物转化为推动全镇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坚持以上率下、问题导向、分类指导、知行合一的原则,开展一轮专题集中培训、带头上好一堂党课、开好一次专题民主生活会等措施,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强化党性修养,切实把“三严三实”要求落实到为官、做人、干事方方面面。
4.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理论学习、政绩考核、选人用人和基层党建等环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道德,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发挥好“道德讲堂”、农家书屋的作用,引导党员干部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要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形象生动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知荣辱、讲正气、做表率、作贡献、促和谐的良好氛围。
5.抓紧抓实意识形态工作。各党支部要牢牢把握新形势下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党委书记亲自抓党建,敢于对舆论热点及时表明立场态度,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党员干部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认识问题,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敢于担当。严禁党员在各类媒体和场合发表反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央已经作出决定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历史结论的意见,严禁歪曲党的历史、诋毁党的领袖人物和党的优良传统,严禁发表与中央不一致的言论,严禁编造传播政治谣言,严禁参与任何非法组织活动,严禁参加宗教组织、参与各种封建迷信活动,全镇党员要严格要求自己、劝导身边人。
(二)从严落实党内政治生活
6.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规矩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确保在政治原则、政治立场上始终保持清醒坚定。认真落实“九个严禁、九个一律”要求,强化纪律的约束、监督和惩戒作用。各党支部要自觉担负起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责任,对大是大非问题有坚定立场,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问题。镇纪委要在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上从严要求、重在行动,坚决查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坚决杜绝组织涣散、纪律松驰的现象;坚决纠正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等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坚决维护党委政令畅通。
7.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执行《党委议事规则》,坚持和完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坚持完善“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一把手”末位表态、议题设置、预告制度,把民主集中制落实到决策、执行的全过程,严格规范和约束权力运行。
8.提高组织生活会质量。执行好《党委民主生活会制度》等相关规定,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交心谈心“两个常态化”,进一步完善民主生活会“三不开三重开”、“五个必谈”制度,提高运用民主方法开展工作的本领。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从严落实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和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坚持和完善“十星级”党员创评制度,落实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制度。建立党内组织生活情况定期检查制度。
(三)从严管理党员干部
9.严格党员干部监督管理。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主体责任”,党委书记与党政班子成员、党支部书记,分管领导与分管站办所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书,建立起上下联动的责任网络。推动谈心谈话常态化,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与下一级党组织负责人每年至少进行1次谈心谈话,主要负责人与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之间、各支部书记与支委委员之间也要开展经常性谈心谈话,掌握了解党员干部的思想活动和8小时以外生活状态。对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约谈、诫勉,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不定期开展警示教育,扩大警示教育范围,丰富警示教育大会内容。
10.严格干部考核评价。完善“双考双评双挂钩”镇村干部考核办法,切实改进政绩考核评价机制。科学设定考核指标,分类考核管理,制定差别化目标考核体系,实现考精、考准、考实的目的。探索建立镇村干部综合表现评价工作机制,对干部的理想信念、担当精神、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作出科学评价。建立领导干部完成重大工作任务登记制度,强化对干部的跟踪管理,注重考核结果在干部评先选优、绩效奖励中的运用。
(四)从严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
11.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着力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群众工作总体格局。把群众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和部署,提出各个时期的目标、任务、要求,研究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健全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镇党委班子成员每人至少建立一个基层联系点,每月至少1次到联系点走访群众、解决问题。坚持以“五抓五促”为总抓手,深入推广“三级联动”和“532”工作法,完善社会矛盾预防排查化解处置机制。完善群众接待、信访代办、定期回访、法律援助等制度,建设“法律援助之家”。
12.深入开展作风专项整治。一是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28项配套规定规定,坚决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和省市区相关配套制度规定。严格遵守自治区党委下发的党员干部作风“十不准”要求和市委、旗委的贯彻措施,带动干部作风和社会风气的转变。要紧紧盯住作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及时跟进相应的对策措施,着力从体制机制上防止“四风”反弹和蔓延,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把作风建设制度规定落实情况纳入党委重大部署督查内容,加大制度规定落实的监督检查力度,明确违规处理办法,严肃查处违反作风建设制度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对顶风违纪、影响恶劣的案件点名道姓公开曝光,触犯法律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二是厉行节约,严控“三公”经费,严肃查处用公款相互宴请、收送礼金礼券购物卡、公款旅游、违规消费和违规操办宴席敛财等突出问题。三是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和失职追究制等制度,整治“庸懒散慢浮”和“冷硬横推拖”等行为。四是加大日常巡查工作力度,对顶风违纪、阳奉阴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从严处理,决不姑息,确保执行禁令“零容忍”。对整改工作抓得不紧、整改措施落实不力、整改效果不明显的,搞形式、走过场、群众意见大和“四风”问题反弹回潮甚至顶风违纪的,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13.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充分发挥纪委在反腐败协调小组中的领导作用,全面落实党委反腐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促进执纪执法机关相互协调配合、资源共享,形成反腐败工作合力。坚决查办发生在工程建设、土地出让、教育医疗、扶贫开发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加强群众信访举报受理工作,规范管理和处置反映干部的问题线索,决不允许隐匿、瞒报线索。建立典型案件通报制度,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震慑和警示作用,让心存侥幸者收敛收手。
14.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深入贯彻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和区市旗配套实施意见、实施办法,完善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相关党规党纪和法规规章,推进管权管人管事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制度建设,加强对行政审批、干部任用、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行政执法与司法等权力运行的规范约束。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实行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健全镇村干部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
15.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完善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把党风廉政教育贯穿干部的教育培养、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等环节,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领导干部党风廉政教育制度体系。整合各种宣传教育资源,通过主题教育、现身说法、案例剖析、廉政短信等形式,广泛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
(六)进一步推进基层发展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16.从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巩固扩大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成果,建立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常态机制,每年坚持将全镇年度综合考核排名靠后的嘎查村党支部进行重点整顿。针对软弱涣散的不同原因,分别制定切合实际的整顿措施。建立包保整顿工作机制,落实镇党委班子挂点指导整顿责任。
17.深化农村基层组织服务体系建设。围绕搭建服务平台,完善村干部值班服务和公章管理制度、发挥村级活动场所和便民服务中心站点功能;围绕创新服务载体,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机制;围绕完善服务机制和强化服务保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整体推进农村基层组织服务体系建设。
18.健全基层民主管理机制。保障群众知情权,运用好群众听证、一事一议等做法,健全完善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制度。保障群众参与权,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保障群众决策权,完善“六议两公开”议事决策规则,健全基层民主决策制度。保障群众监督权,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理事会的作用,建立规范的村级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七)加强基层党员教育管理服务。
19.健全党员教育培训机制。建立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和党员信息库。建立党员服务中心,加强对党员和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大力推进域外流动党员党组织建设,做好流出党员服务工作。对“失联”党员进行摸底,做好沟通、联络和服务工作。加强和完善党内表彰工作,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建设,严格执行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严把党员入口关,畅通“出口”。
20.推动人财物向基层倾斜。落实农村“一定三有”政策。坚决按村预算、管理和使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探索既符合财经纪律、又简便易行的“村财乡管”机制。继续落实村干部报酬待遇并建立定期增长机制。充实村干部队伍,选派年轻干部到村工作。关心村干部健康成长,注重从群众中培养选拔村干部,适当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逐步改善工作生活条件。
(八)进一步落实从严治党责任
21.强化主体责任。各党支部要严格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主体意识,明确责任清单,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避免“一手硬、一手软”。完善各党支部履行党建责任的工作机制,坚持党建工作“书记抓、抓书记”,各党支部书记要担负起抓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支委委员要严格履行从严治党责任,带头把本村党建工作抓成示范。要严格落实职责范围内的党建责任,纪律检查部门要从严做好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组织、宣传部门要严格做好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等工作。
22.强化党建考核。把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纳入支部书记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围绕党建功能是否增强、党员干部素质是否提高、党的建设各项部署是否落实、党的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是否明显、人民是否满意“五条标准”,细化量化党建工作考核指标。完善对村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考核制度,健全党员领导干部履行党建工作责任述职评议制度。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抓党建成效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
23.强化责任追究。健全完善党建工作责任追究体系,严肃查处管党治党上的失职渎职行为,不搞“法不责众”、“下不为例”、“情有可原”。对履行党建责任不到位,导致出现不良倾向和苗头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致使不正之风蔓延、发生腐败案件的,在干部调整时不能列为考察对象、确定后备干部时不能列为人选,并严肃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24.强化改革创新。要善于把握党的建设规律,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找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的重大难题和薄弱环节,在改革创新中探路子、出经验。
25.强化舆论宣传。要制定专门宣传方案,充分发挥手机短信、微信等宣传媒介作用,广泛宣传党的创新理念和从严治党的做法、经验、成效、典型,吸收广大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加以运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