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奈曼旗委、政府团结带领全旗各族人民,围绕“十二五”规划确立的发展目标,认真落实规划中各项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着力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基本实现了“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积极进展、社会事业进一步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更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的预期。
(一)经济发展指标
“十二五”以来,奈曼旗地区经济总体上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到2015年年末,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0亿元,是2010年的1.85倍,年均增长13%,比预期25.1%增速低12.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1亿元,是2010年的1.58倍,年均增长4.5%,比预期12.4%增速低8.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95亿元,是2010年的2.08倍,年均增长15.4%,比预期28.9%增速低13.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4亿元,是2010年的1.64倍,年均增长10.3%,比预期,24.6%增速低14.2个百分点。公共财政收入达到5.5亿元,是2010年的1.76倍,年均增长12%,比预期30.9 %增速低18.9个百分点。在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趋紧的情况下,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地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得到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1:50:29进一步调整为19:55:26,进入一产趋降、二产恒稳、三产缓升的过渡期,基本反映了我旗在工业化阶段的特征。但是,未能完成10:58:32的规划目标。
切实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组织实施各类项目700多个,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55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3.14倍,比预期19.5%增速高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仍是全旗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全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5.8亿元,是2010年的1.77倍,年均增长12.1%,比预期17%增速低4.8个百分点,接近完成计划目标。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9%下降为26%,呈现负增长的发展趋势,低于规划年均提高0.6个百分点的预期目标。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35%,达到预期目标。
经济发展指标由于“十二五”规划中指标设定偏高,受宏观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未能全面完成规划目标,但各项指标增速仍高于自治区、通辽市相应指标,在宏观经济形势趋紧的大环境下,能够达到现有水平,已属不易。
(二)人民生活指标
“十二五”期末,全旗总人口为44.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五年控制在4%以内,城镇累计新增就业907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858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840人;城镇基本养老保养参保人数1.42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77万人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4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15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5万人,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99.79%;建设保障性住房1116套,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4万户,以上各项指标均完成规划目标。全旗城镇化率达到39%,比预期45%的目标低6个百分点,未能完成规划指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735元,是2010年的1.82倍,年均增长12.7%,低于规划指标2.3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169元,是2010年的1.97倍,年均增长14.5%,低于规划指标0.5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指标基本完成规划指标,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较快,各项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如期完成。
(三)科技教育指标
“十二五”期间,教育各项指标年递增率均达到了规划目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3.4%,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2年,达到预期发展指标。研究与试验(R&D)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0.6%,年均提高0.05个百分点;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为0.1件,基本完成规划目标。
科技教育指标基本完成规划指标,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和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过低。
(四)资源环境指标
“十二五”期末,全旗耕地保有量287.9万亩;农业灌溉用水有效系数为0.623,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40立方米;活立木储蓄量为780万立方米,各项指标在规划调控目标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累计降低14%,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降低7.9%、2.54%、15.94%、2.26%,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在控制目标内。全旗森林覆盖达到30.81%,比预期目标低1.19个百分点。
资源环境指标基本完成规划指标。
(五)综合评价
“十二五”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确立的发展目标,认真落实规划确定的各项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继续推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现代服务业稳定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乡发展进一步协调;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管理进一步创新,民主法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全旗经济社会发展整体上实现了总量扩大、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生态改善、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森林覆盖率、城镇化率等发展指标与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未能实现全面完成目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估的整体结果。这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等复杂宏观因素背景下,成绩取得实属不易。
分析未能如期完成“十二五”规划预期目标,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十二五”规划设定的基期计划数据与上级反馈认定数据存在偏差。主要表现在:地区生产总值计划数据为111亿元,上级反馈数据为92.1亿元,基数偏高1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计划数据为55.5亿元,上级反馈数据为45.6亿元,基数偏高1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计划数据为36亿元,上级反馈数据为26.8亿元,基数偏高10亿元。基期计划数据偏高产生的误差需要有更高的增长率来实现预期目标,因此部分经济指标难以完成预期目标。二是部分经济指标预期设定偏高。“十二五”规划中,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等指标计划增速均在百分之二十以上。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国家、自治区、通辽市经济下行趋势明显,全旗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减缓,在经济基数持续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大产业、大项目做支撑,已经很难保持较高的增长率。三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十二五”以来,受到全球经济持续低速增长影响,国内经济发展步入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的新常态,国家、自治区、通辽市相应下调了经济发展指标,在宏观经济形势趋紧的大环境下,我旗主动调低经济发展速度,未能完成规划目标,也在情理之中。四是规划中部分重大项目未能够如期实施。“十二五”规划中油页岩循环经济、2×35万千瓦热电联产、2×60万千瓦超临界空冷机组、30万吨烧碱、30万吨PVC、45万吨电石、3000吨多晶硅、30万吨谷氨酸、50万吨生活用纸等重大项目都没有实现破题,预期中的经济高速增长未能在“十二五”期间实现。
二、“十二五”主要工作进展
(一)现代农牧业建设稳步推进。以无公害、绿色、有机为方向,发展高产、优质、特色、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节水增粮、粮食增产等项目建设,全面推进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高标准农田建设,节水高产高效农作物面积达到150万亩,打动全旗粮食总产量达到33亿斤。扶持蔬菜、西瓜、谷子、葵花、红干椒、蒙古野果、万寿菊、甘薯、水稻等高效特色产业发展,绿色高效特色作物面积稳定在100万亩,逐渐形成了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区(带)。农牧业机械装备水平逐年提高,全旗农机保有量达到2.8万台(套)以上,以玉米机收为主的大型农机具数量逐步攀升,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70%。以提高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突出牛、羊、猪、禽产业,抓好养殖示范镇、专业村、育肥牛场、养殖重点户、规模化家庭生态牧场建设,加快推进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牧业年度家畜存栏227万头只,家禽饲养量500万只。科学发展草原畜牧业,加快推动自然放牧向建设养畜、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建设高标准饲草基地24万亩,围封草牧场360万亩。启动实施培育新型农民专项行动,坚持就地转移和向外输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全旗年均组织劳动技能培训7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稳定在12万人次,经济劳务收入9亿元。推进农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加强龙头企业在产业化进程中的带动效应,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全旗农牧业龙头企业22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到2000多家。“曼沙西瓜”、“老哈河大米”、“奈曼小米”、“青龙山粉条”、“蒙沙野果”等品牌效应明显提升,被评为全国优质沙地无籽西瓜生产基地。
(二)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大范围、宽领域、深层次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成功引进一批投资大、前景好、事关奈曼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组织实施镍铬新型材料、宏基水泥、龙源风电、辽河油田等投资超千万元项目180多个,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00多亿元,工业带动型县域经济迅速崛起。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建材、绿色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五个主导产业,聚集项目280多个。新材料产业强势起步,形成20万吨镍铁的生产能力;能源产业成长迅速,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33万千瓦,原油产能达到10万吨;巩固提升新型建材产业,形成300万吨水泥熟料、60万吨水泥、8万吨覆膜沙、5万吨孚盛砂生产能力;轻工食品加工业快速崛起,旺牛、蒙古包、宇鹏肉食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成长;装备制造业承接配套产品加工,发展稳定;化工产业实施搬迁、转产措施,转型发展。全旗工业企业发展到276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到47户,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6家。园区产业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六个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发展到27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70多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
(三)服务业提速增量。物流业,启动建设了华明、京新佳禾、新材料、煤炭等物流园区,各类物流企业发展到60家,其中大型物流园区1个,第三方物流园区1个,专业物流园区1个,配货站和中介组织34家,仓储企业3家,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商贸服务业,龙兴购物广场、香格里拉购物中心、嘉汇商业广场等一批重点商贸建设项目相继建成,培育农机、农资、建材、杂粮、红干椒收储加工等专业市场和综合交易市场50个。建设改造“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和“十个全覆盖工程”便民连锁超市440个,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商贸流通体系。商贸流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7万个,商贸流通业从业人员6.2万人。旅游业,进一步配套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吃、住、行、游、购、娱”体系进一步完善;推出沙湖观光游、宗教文化游、历史古迹游、沙漠体验游等特色旅游项目,建设3A级旅游景区三家,2A级旅游景区一家,累计接待游客27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2亿元。金融业,各类金融机构发展到31家,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7家、小额贷款公司6家、保险公司15家,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3.74亿元和38.71亿元,助农金融服务点达到683处。电子商务,“奈曼商城网”目前已经开发完成并投入运行,已经入驻企业和商户305家,“奈曼商会”微信公众平台已经建立,目前会员已达到800人。
(四)民生状况持续改善。把扶贫开发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以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和经营方式为重点,突出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移民扩镇和劳动力转移为重点,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71亿元、金融贷款2.6亿元,扶持1.52万户、5.2万人稳定脱贫。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大力促进创业服务,落实大学生就业、就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就业援助、财政投入、平台建设等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城镇累计新增就业907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858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840人,农牧民转移就业428637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4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等政策,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和基本养老金标准,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牧区的范围。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保险制度,建立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和临时救助资金保障机制,逐步扩大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以及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全旗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1116套,组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4万户,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五)社会建设扎实推进。全面落实了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两免”政策,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3.3%,小学净入学率99.8%,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0%;投资3.7亿元完成209所学校(幼儿园)校安工程和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基本消除危房;第一中学、实验中学、第三中学、第五中学、实验小学、第三小学迁入新址,民族职专晋升为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深入实施“科教兴旗”战略,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申报发明专利4项;启动了培育新型农民专项行动,年培训农民16万人次。加强城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旗体育场等公共体育设施相继投入使用;充分发挥老年体协、网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等社会体育组织的带头作用,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校园足球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文化大旗建设成果丰硕,苏木镇全部建有综合文化站,嘎查村文化室、草原书屋覆盖率分别达到88%和100%,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完成53194户电视“村村通”和“户户通”、14个苏木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79个村级文化广场、355个草原书屋和270个嘎查村文化室建设任务;农村电影“2131”工程放映电影25600场,启动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完成奈曼画院暨少儿版画培训基地建设,实施“三馆”免费开放。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得到全面实施;新建6所基层卫生院和200家标准化村卫生室,旗人民医院迁入新址;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旗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基本建成,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821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546人,开放床位615张,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居民健康水平全面提升;完成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广大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继续实施“少生快富”工程和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及特别扶助制度,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全旗总人口为4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
(六)城乡面貌显著改观。积极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构建“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三条发展轴”的区域发展格局,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39%,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城关镇面积扩展到19.92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7.83亿元,新增城市道路43.1公里,铺设供水管网22公里、雨水管网32公里、污水管网14公里、供热管网28公里、燃气管网30公里,安装路灯、景观灯1845盏,新增绿地面积近70万平方米,大沁他拉镇成功创建区级园林县城。坚持硬件建设与产业培育相结合,加快推进八仙筒、白音他拉、青龙山和治安四个重点镇建设,梯次推进其他苏木镇小城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功能,夯实产业支撑,打造宜居宜业特色小城镇。强化组织保障、责任落实、协调配合和资金保障,分类实施、集中推进、提标扩面,累计投资10亿元,完成244个嘎查村“十个全覆盖”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七)生态环保有效加强。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重点区域绿化、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等生态重点工程,完成植树造林77.45万亩,水土保持综合治理1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81%,累计提高0.65个百分点。严格执行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目标责任制,保持全旗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制度,压减农田灌溉井4300眼,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等指标实现规划目标。严禁各类高污染、高耗能项目进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以总量控制为主线,全面加强污染减排,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等四项污染物削减量达到通辽市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推进电力、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的技术进步,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技术和企业,单位GDP能源消耗累计降低14%,完成二氧化碳减排目标。落实最严格的生态、土地、水资源红线管控制度,发展不影响主体功能定位和资源环境可承载的产业,保障生态系统稳定,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
(八)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一批公路、电力、水利和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水利建设,新打配机电井1562眼,累计维修机电井25130眼,新打山区大口井140眼,新建扬水站20处;建设饮水安全工程241处,解决了12.8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小型水库除险加固26座、西辽河堤防加固63公里,孟公灌区节水配套改造9公里,我旗获得国家饮水安全示范县称号。交通建设,累计建设通村沥青(水泥)路1150公里,街巷硬化810公里,实现了苏木镇全部通油路,行政村全部通等级路、通客运班车;全旗公路总里程达到3218公里,其中高速122.4公里、国道146.8公里、县道226.1公里、乡道910.4公里、村道1813.6公里;公路货运量421万吨、客运量218万人。巴新铁路建成通车。通讯建设,铺设光缆总长9000余皮长公里,建设移动通讯基站581个,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8.8万户、固定电话用户2.78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超过3万户、有线电视用户6.7万户,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5%,学校、图书馆、医院等公益机构全部实现宽带接入。进一步完善城乡电网布局,推进城乡电网改造升级,全旗建有2座220千伏主供电源,25座66千伏变电站总容量487兆伏;66千伏、10千伏和低压供电线路长度分别达到587千米、4515千米和6652千米;“手拉手”环网供电、“四新技术”广泛应用,供电能力大幅提升。
三、经济社会发展制约因素
一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从农牧业看,我旗总体上还处于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过程之中,生产经营方式粗放。从工业看,主导产业明显偏重,建材、矿产资源开发、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近80%,产业后续延伸加工率严重不足,非资源型产业、新兴产业比重不高。从服务业看,我旗服务业增加值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26%,不仅低于全国46%的平均水平,也明显低于自治区和通辽市平均水平。
二是市场主体发育不充分。从企业数量看,全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47户,仅占全区的1%左右;个体工商户勉强突破2万户,大多数资金少、实力弱、进出市场频率较高。从企业规模看,我旗目前尚未有一家企业产值达到百亿元。从企业产品看,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都很低。
三是经济内生动力不足。全旗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群众消费能力有待提高。财源型、支撑型骨干企业少,达产达效的企业不多。企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够合理,经济自主增长机制还未形成,延伸产业链条、发展高端产业更需要较长时间。在一定时期内,全旗的经济增长仍然要依靠投资拉动。
四是发展保障能力不足。基础设施还不完全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公路密度和公路等级、铁路电气化率、农村公路通达率还都不够高;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利、信息等方面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生态环境脆弱状况没有根本改变;资源综合开发水平不高,部分产业能耗、水耗高,环境保护压力大。
五是生产要素优势变化日趋明显。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支撑经济增长的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传统要素供应发生很大变化,要素成本价格持续上升,原有竞争优势开始减弱,特别是我旗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优势正在逐步下降,势必给“十三五”期间产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六是民生和社会建设薄弱。我旗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3900元和1800元。居民教育、医疗、购房等支出压力较大,消费需求和消费预期总体处于较低区间。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高,社会建设和管理有待加强。
七是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正在稳步升级。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个体利益诉求明显分化,需求正向全面化、高级化、个性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在物质需求继续提高的同时,对文化和环境的需求明显增加,对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的需求大幅上升,对消费质量和服务提出更高要求。这些需求需要在“十三五”期间通过加快发展予以解决。
八是生态环境约束更加强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预示着全旗生态环境总体面临更大挑战,影响大气、水资源、土壤等环境因素增多,工业废弃物、生活污水垃圾、汽车尾气等污染物总量持续增加,加之我旗还处于工业化上升阶段,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也在攀升,生态环境的硬性约束越来越大。
四、经济社会发展比较优势
一是发展环境。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基本面是好的,经济发展步入了新常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总体部署,持续推进产权制度、要素市场、政府职能、财税体制、社会组织等基础性制度改革,将为我旗经济社会发展释放巨大的红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将有效激活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崭新局面。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战略和举措,产业转型升级机遇重大。国家、自治区出台一系列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我旗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区位条件。我旗处于东北地区进入华北和内蒙古东部入海两大地理走廊的交叉点上,是东北三省与内蒙古的结合部,也是自治区、通辽市面向东北、华北地区的重要通道和对外开放桥头堡,地缘优势明显。我旗属于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及环渤海经济圈叠交区域,具备良好的资源、市场、劳动力等基础条件,在承接沿海、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方面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我旗享受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民族区域自治等各项优惠政策,政策叠加效应明显。我旗被列入“一带一路”、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锡赤通朝锦”经济走廊战略规划,政策环境利好。
三是发展基础。“十二五”期末,全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0亿元,公共财政收入5.5亿元;全旗粮食总产量33亿斤,牧业年度家畜存栏227万头只;新材料、新能源、建材、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五个主导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综合交易市场达到50个,各类物流企业发展到60家;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21735元和9169元,我旗已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进一步应对挑战、加快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我旗幅员辽阔,未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丰富;非金属资源富集,风能、太阳能和硅砂、石灰石、麦饭石、石油、油页岩等极具开发潜力;农牧林业资源富集,可耕地面积390多万亩,草原面积3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81%;劳动力丰富,土地成本低廉,大企业享受直供电政策,金融融资有政策支持,生产要素仍有一定优势。我旗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仅为26%,发展空间很大,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为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和平台;我旗城镇化率为39%,比全区平均水平低二十一个百分点,加快新兴城镇化进程为扩大消费和投资创造巨大潜力,也为服务业提供重要发展动力。
四是扶贫开发。奈曼旗是国家级贫困旗,享受国家专项扶贫资金扶持。自治区领导包联我旗扶贫工作,协调推进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等领域项目投入。通辽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奈曼旗扶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工作意见》,从2015年开始,除国家、自治区直接下达旗县项目资金外,将新增项目资金和市级统筹的扶贫资金三分之一投向我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发展方式,培育龙头企业,发展经济合作组织,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确保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奈曼旗6.2万贫困人口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五是后发优势。“十二五”期间,我旗发展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工业带动和城镇牵动,消费增长潜力、产业升级潜能、技术创新空间和城乡协同发展空间巨大,更有条件培植新的增长点和动力源。近几年开工建设的新材料、新能源、沙产业等一大批转型升级项目和交通、电力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陆续投入使用,发展后劲将在“十三五”期间集中释放。我旗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加快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立旗项目——内蒙古(奈曼)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开发为奈曼旗新一轮跨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要素支撑。我旗产业优势、人才优势、环境优势进一步显现,新型城镇化格局逐渐完善,一批竞争力较强的内生型骨干企业正快速成长,五大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新的经济热点不断涌现,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形成。
六是项目筹备充足。“十三五”期间,我旗储备了280个重点项目,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现代农牧业、生物制药、商贸物流、城镇、交通及水利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领域,计划总投资2000亿元,特别是镍铬新型材料、双百万千瓦能源基地、油页岩综合开发、沙产业、应急产业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带动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为全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