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立户。1959年建新立户生产大队,1983年称村。
2、、白图营子。“白图”为蒙古语,白为牌或表示边界的标杆。图为有,意即有边界标牌的地方,于民国年间形成自然屯。
3.1、沙巴日淖尔。“沙巴日”为“泥”,“淖尔”为泡子,意即泥泡子。
3.2、查干淖尔。“查干”为“白”,“淖尔”为泡子,意为净白的泡子。过去在其屯北有五个小水泉,汇流成一个清澈的水泡子。以此得名,并以泡子名命村名之。
4、淖尔台。“淖尔”为“泡子”,“台”为“有”。意即“有泡子的地方”。1872年开始形成村落,以村东的一个大泡子而得名。
5.1、西呼拉斯台。“呼拉斯”为芦苇,“台”为“有”,意即“有苇子的地方”。民国5年开始形成自然屯,以附近的苇塘得名。
5.2、茫哈。“茫哈”为“沙漠”,民国年间形成自然屯。
6、东呼拉斯台嘎查。1745年在此地修了一座庙,以庙东的苇塘起名叫呼拉斯台庙。尔后逐渐形成了村落。东呼拉斯台嘎查也就承用了呼拉斯台这一名称,庙名转成村名。
7、苏都。“苏都”意为“地榆”,系中药,在止血药方中使用,平时可当茶煮着喝,凉性饮料。民国初年建屯,位于治安镇政府西南方向。
8、百家。1913年建屯,当时以百、季两家姓氏得名,从那以后人们总习惯称百家为百家街。
9、小百兴图。1935年伪满奈曼旗公署的一户姓何的科长在此开荒建地铺得名。1947年为区别于同名者称小百兴图。
10.1、腰营子
——治安镇腰营子嘎查。1745年修建包尔呼硕庙时在此地建砖瓦窑,后形成自然屯,得名窑营子。相传,在建庙时,来自四面八方的佛教信徒们,怀着虔诚而坚定的心情,一路纵队排站在从窑营子到包日胡硕庙工地(相距约5华里),将砖一一传递,送往工地,如此不知经过多长时间。因此,后人传说,包日胡硕庙是用施主们的真实信念所造就的。
10.2、满都拉图。1946年形成自然屯,以屯南的满都拉图沼地取名为满都拉图村。意即振兴或宏扬。
11、胜利庙。1813年在这里建庙名称叫包日胡硕庙,1948年更名为胜利庙村。
12、永乐屯。1914年该屯居住有伯贝的人,以此人名称屯为伯贝艾勒,1948年改为永乐屯。
13、明嘎斯台。“明嘎斯”为“獾子”,“台”为“有”,意即多有獾子之地,以此得村名。1935年成屯。
14、阿仁艾勒。“阿仁”为“后或后边”,“艾勒”为“屯子”,意即后边的屯子,本名是因建在包日呼硕庙(现称胜利庙)后边而得名,于民国初年形成村落。
15、二号村。1958年建二号生产大队,1983年设二号村。1925年日本人在此地建华兴公司,同时招来一些朝鲜人在这里种植水稻,当时把这里的大片耕地分成十大块,每块地都是48垧地,依次排序。此村落于二号地块而得名。
16、三号村。1925年日本人在此地建华兴公司,同时招来一些朝鲜人在这里种植水稻,当时把这里的大片耕地分成十大块,每块地都是48垧地,依次排序。此村落于三号地块而得名。
17、六号村。1925年日本人在此地建华兴公司,同时招来一些朝鲜人在这里种植水稻,当时把这里的大片耕地分成十大块,每块地都是48垧地,依次排序。此村落于六号地块而得名。
18、七号村。1925年日本人在此地建华兴公司,同时招来一些朝鲜人在这里种植水稻,当时把这里的大片耕地分成十大块,每块地都是48垧地,依次排序。此村落于七号地块而得名。
19、查干好来 汉意白土川或白沙口。因村南有大片白碱地而得名。起初为查干好来大队,1954年建村。
20、大包力皋。“包力皋”即泉。因村南有一水泉而得名,1920年左右建屯。
21、小包力皋。“包力皋”即泉,以村东的水泉得名。1940年建屯,为区别于大包力皋,称本村为小包力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