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八仙筒镇深学笃行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锚定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大力推进标准化大棚建设,规模化种植西红柿、蓝莓、草莓等优质蔬果,以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为筑牢粮食安全底线、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注入强劲动能。
走进黎明村的农业设施大棚,目光瞬间就被挂满枝头的“宝贝”勾住 ,那一颗颗大棚柿子,像极了精心打磨过的晶莹红宝石。饱满的果肉裹着透亮的光泽,在翠绿枝叶的簇拥下沉甸甸垂着,空气里飘着淡淡清甜,光是看着就让人忍不住咽口水。
而这诱人“红宝石”的背后,藏着四个奶爸的“新农人”梦想。今年是他们跨界从农的第一年,为种出高品质西红柿,这群“门外汉”从选种、育苗到浇水、施肥全程亲力亲为,像照顾孩子般呵护每一株苗。“怕农药残留影响健康,我们坚持绿色管理;担心口感不好,反复调试温湿度。”种植户李堂前说道。
如今,他们的西红柿凭借优良品质打开市场,通过“线上+线下”模式,订单覆盖北京、青岛等地商超,采摘期的“红宝石”变身畅销“黄金果”,让新农人梦想稳稳落地。

23栋标准化农业设施大棚里,今年7月种下的西红柿经过三个月科学培育,果实个头均匀、色泽鲜亮、口感香甜,更凭借错峰上市实现供不应求。
为种出绿色健康的优质果,每个大棚都有专属“授粉帮手”,雄蜂穿梭其间自然授粉,既保证坐果率又提升果实品质;同时棚内均配备物理防虫器,全程不打农药,从种植源头筑牢绿色防线。
为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在抖音平台开启“一镜到底”直播,全程展示西红柿农残检测过程。工作人员在各大棚抽样后,将样品送至专业质检机构检测。检测结果表明,产品未检出农药残留,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直观的检测画面搭配绿色种植理念,让网友彻底安心,更打响了西红柿的口碑。

大棚西红柿的好收成,不仅给村集体带来实在经济收益,更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带动周边20余人实现就近工务。采摘队伍里多是黎明村及周边村庄的妇女,她们手法娴熟,手指翻飞间就将红彤彤的西红柿收进筐中。
“以前挣钱得去外地,顾不上老人孩子,现在在家门口摘西红柿,一天赚百来块,既能挣钱又能顾家,比打工强太多!”正在采摘西红柿的村民海英笑着说道。
黎明村的西红柿,不仅让四个奶爸的新农人梦想落地,更探索出“科技+农业+就业” 的乡村振兴新路径。“黄金果”让村民腰包更鼓,乡村振兴脚步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