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理念,在保护的前提下让老百姓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收入。”
近年来,八仙筒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区域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积极引导和鼓励辖区群众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种植,不断推动全镇“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有机融合,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注入强劲动能。
当下正值林下蔬菜集中采收季,代林筒村的千亩果园内一派丰收盛景:圆润饱满的萝卜扎根沃土,挺拔健壮的大葱整齐排列,紧实鲜嫩的白菜裹满晨露……林地里绿意葱茏,树荫庇护下的蔬菜生机盎然,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果园只种果树,就会面临‘果树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单一、土地资源利用率低’的难题,现在我们打破了传统局限,让土地‘活’了起来。”代林筒村党支部书记敖辉介绍道。
代林筒村依托千亩果园资源,创新探索“果树+小麦+蔬菜”林下立体种植模式:春季在果树行间规模化种植小麦,夏季小麦收割后,抢抓农时播种萝卜、芥菜、大葱、白菜等应季蔬菜。这套种植体系实现了“果树稳产保基础、小麦种植补空窗、蔬菜培育增收益”的全年布局,成功将土地利用率与经济效益双双提升,让“一地三收”从设想变为现实,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赛道。

目前,代林筒村已有80余户村民主动参与到林下蔬菜种植中,种植面积达400余亩,所选品种均为市场需求稳定、销路广阔的蔬菜品类,形成了“家家参与、户户增收”的良好发展氛围。
“以前这果树地里只能通过卖果子挣钱,树下的地就闲置了,现在搞林下种植,收益比预期还高!”正在地里忙碌采收的村民张翠平笑着说。今年,她家种植了3亩地的芥菜与白菜,尽管是首次尝试林下蔬菜种植,却收获了意外惊喜——芥菜一亩地产量达3000余斤,白菜一亩地产量近8000斤。

仅蔬菜种植这一茬,每亩地就能增收1500余元,3亩地算下来可增收4500余元。更让张翠平满意的是,林下种植与果树的管护、收获时间错峰,完全不影响日常农事安排,为家庭增添了一笔稳定的“额外收入”。

同样在地里采收的村民潘福民,今年种植了6亩地的大葱与萝卜。由于家中农事繁忙,潘大爷外出务工存在诸多不便,而林下种植让他实现了“家门口增收”。“不用出村,在果园里种种菜就能赚钱,既能照顾家,又能多一份收入,这真是再好不过的事了!”话语间,潘大爷笑得格外满足。
从“单一产业”到“多元融合”,代林筒村林下种植模式不仅激活了千亩果园的资源潜力,更构建起“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协同发展的新格局,给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下一步,八仙筒镇将持续整合各类资源,不断探索产业融合新路径,进一步释放生态与经济双重价值,让林下种植成为带动群众稳定增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为全镇农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