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质量兴农之路,要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八仙筒镇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抓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产业,拓宽村民增收渠道,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这份“不愁卖”的底气,藏在20多年的坚守里。最初,时常红只是试探性养了几十只土鸡,靠着细心照料慢慢摸索经验;后来为提效益、优品质,她专程考察引进了高产优质的宁夏海兰褐蛋鸡苗,从鸡舍通风到饲料配比,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打磨。如今,她的养殖场已从“几十只” 发展到“千只规模”,蛋品因口感细腻、营养新鲜成了“俏货”,一条稳步增收的养殖路越走越宽。

走进西塔日牙图村养殖户侯建民的院落,另一番热闹景象映入眼帘,一群浑身泛着墨色光泽的“黑宝贝”正围着食槽打转,偶尔低头叼起几片带露珠的鲜嫩野菜,吃饱了便扑棱着油亮的黑羽,在院角树荫下踱步,清脆的“咕咕”声引得路过街坊忍不住多瞅几眼。这些“黑宝贝”,正是养殖户侯建民的致富“心头好”。
“别瞧这黑鸡模样‘低调’,肉质可是一绝!不管清炖还是红烧,一口下去满是小时候的‘鸡香味’。” 老顾客张富栋上门选鸡时,忍不住向旁人推荐。
养殖户侯建民揣着“科学养殖、生态为先”的理念,为了选好品种,他特意从广州引进“黑玉”系列优质鸡苗,喂养上,坚持用自家种的玉米、新鲜蔬菜搭配杂粮,日常管护里,饲料配比、鸡舍消毒、疾病预防更是样样不落地记在台账上,用精细化管理守住了“好肉质”的口碑。

从黎明村的“粉皮金蛋”到西塔日牙图村的“墨羽珍禽”,八仙筒镇的养殖户们凭着对品质的坚守、对市场的敏锐,把寻常的养鸡事业做成了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稳稳抓住了属于自己的“鸡”遇。
下一步,八仙筒镇将紧扣自身资源 “优势牌”,把特色养殖打造成强农富民的“金钥匙”,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市场拓展等措施,绘就出村集体经济“强”、乡村发展“活”、群众生活“富”的生动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