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2024年1月3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要坚持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以“双碳”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
——习近平2024年3月6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的讲话
——习近平2024年3月20日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2024年3月18日至21日在湖南考察时的讲话
——习近平2024年4月3日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讲话
——习近平2024年4月3日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讲话
——习近平2024年4月3日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讲话
绿化祖国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扩绿,就是要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适地适树、适时适法,种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兴绿,就是要注重质量效益,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更好联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护绿,就是要加强林草资源保护,做好防灭火工作,深入开展重大隐患排查整治,守护好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三北地区是国土绿化的主战场,要把更多力量集中到“三北”工程建设上来,筑牢北疆绿色长城。
——习近平2024年4月3日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讲话
——习近平2024年4月23日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2024年4月22日至24日在重庆考察时的讲话
——习近平2024年5月22日至24日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
——习近平2024年5月22日至24日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
——习近平2024年6月18日至19日在青海考察时的讲话
——习近平2024年6月18日至19日在青海考察时的讲话
——习近平2024年6月18日至19日在青海考察时的讲话
——习近平2024年6月19日至20日在宁夏考察时的讲话
——习近平2024年6月19日至20日在宁夏考察时的讲话
——习近平2024年7月8日致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绿色发展论坛的贺信
——习近平2024年7月15日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关于中央政治局工作的报告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据新华社北京2024年7月21日电
——习近平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据新华社北京2024年8月6日电
得知十年来越来越多库区群众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用心用情守护一库碧水,库区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环境更美了,我很欣慰。
——习近平2024年8月13日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的回信
——习近平2024年8月22日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2024年9月12日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党中央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能源粮食安全基础不断巩固,高质量发展亮点不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站到了更高起点上。同时也要看到,仍有不少难题需要进一步破解。
——习近平2024年9月12日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2024年9月12日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2024年9月12日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2024年9月10日至13日在甘肃考察时的讲话
——习近平2024年9月10日至13日在甘肃考察时的讲话
——习近平2024年10月15日至16日在福建考察时的讲话
——习近平2024年10月17日至18日在安徽考察时的讲话
——习近平2024年11月4日至6日在湖北考察时的讲话
建设一个可持续的星球,需要二十国集团倡导可持续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深入推进绿色低碳、环境保护、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国际合作,秉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更多支持。32年前,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里约热内卢举行,达成了《21世纪议程》等重要成果。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里约热内卢相聚的一项重要议程,就是讨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希望里约热内卢峰会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大动力和更强信心。
——习近平2024年11月17日在巴西《圣保罗页报》发表的题为《万里交好共命运 携手扬帆正当时》的署名文章6
——习近平2024年11月18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第二阶段会议关于“全球治理机构改革”议题的讲话
——习近平2024年12月17日在听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讲话
——习近平2025年2月8日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讲话
云南生态地位重要,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要健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持续开展石漠化、水土流失及小流域综合治理。要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衔接,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和重点湖泊环境治理。
——习近平2025年3月19日至20日在云南考察时的讲话
植树造林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一环。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行动起来,动员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造林绿化,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弘扬生态文化,汇聚共建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让祖国大地更加绿意盎然、生机勃发。
美好生活都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广大青少年要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等公益活动,在劳动中锻炼身体、锤炼意志、增长知识,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义务植树是全民行动,要一代接着一代干下去。要增强责任意识,创新参与方式,强化服务支撑,把这项活动扎实开展好,不断提高造林绿化实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绿色转型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协同推进民生福祉改善和气候治理,统筹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等多重目标。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和支持,助力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增进各国人民共同和长远福祉。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中国是世界绿色发展的坚定行动派、重要贡献者。自5年前我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中国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中国还是全球“增绿”最快最多的国家,贡献了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绿色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