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提升残疾人工作者专业素养与服务能力,9月10日至11日,奈曼旗残疾人工作者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组织学员赴重庆市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开展系列研学实践与专题学习活动,以“走出去学、沉浸式悟、精准化练”为履职赋能,为后续优化本地残疾人服务体系积累宝贵经验。
调研实践悟经验,红色教育强初心
9月10日,培训班以“实地调研+实践体验+红色教育”为核心,走进沙坪坝区关键服务场景与教育基地,全方位汲取先进经验。
红色教育铸牢服务初心:全体学员走进红岩革命纪念馆,在红色教育基地中感悟“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将红色文化与残疾人工作深度结合,进一步坚定服务残疾人的责任担当。
专题授课+精准研学,夯实能力提实效
9月11日,培训班切换“沉浸式实地教学+针对性专题讲座”模式,聚焦残疾人服务全链条能力提升,前往九龙坡区开展学习。
实地研学:对标全流程,掌握业务规范
学员走进九龙坡区残疾人服务中心与九龙坡区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围绕核心业务深学细悟。
在九龙坡区残疾人服务中心,重点学习残疾人证办理、临时救助申请、儿童康复服务对接、残保金征收、两项补贴审核、残疾就业创业帮扶等核心业务流程,通过工作人员现场演示、台账查阅、互动答疑,掌握各环节规范要求、审核要点与便民举措。
在九龙坡区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实地观摩儿童康复评估、个性化方案制定、运动疗法与语言训练等实操环节,深入了解康复设备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及效果跟踪机制。
专题授课:破解工作难点,强化数据支撑
下午,培训班特邀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健康传播专委会理事李成波开展专题讲座,主题聚焦“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与监测”。课程中,李成波副教授结合政策要求与实际案例,详细讲解残疾人调查监测背景、调查与监测基本原理、基于数据时代的现有调查与监测反思等,并针对“数据不准确、群众配合度低、结果应用不充分”等难点提供解决方案,帮助学员系统掌握科学工作方法。
此次赴渝学习,奈曼旗残疾人工作者全面汲取重庆地区在特殊儿童康复、残疾人社区服务、无障碍建设、业务流程规范等领域的优秀成果,实现“理论+实践”双重提升。下一步,参训学员将把所学经验转化为实际举措,切实优化奈曼旗残疾人服务质量,为当地残疾人事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学员心得
市残联教就部工作人员 刘晓宇:此次赴重庆参加残疾人工作者履职能力提升培训,收获颇丰,启发深远。培训将宏观政策与微观实践紧密结合,多位教授的专题讲座内容翔实、案例生动,让我对残疾人事业有了更系统的认识,特别是“以残疾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深深印入我的脑海。
我深刻意识到,真正支持残疾人,必须走出思维定式,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感知他们的真实需求。在教育就业工作中,更应注重个性化服务,精准对接残疾人的就业意愿与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质量。
专题讲座中提到的“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仅是一句口号,更应成为我们日常工作的基本准则。
我将把此次所学切实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支持方式,努力为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旗残联组织维权教就部主任 周二林:怀着满心的期待与热忱,来到山城重庆,走进了向往的高等学府重庆大学。参加了此次残疾人工作者履职培训班,在这几天的培训时光里,收获颇丰,内心深受触动。
大学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残疾人权益保障相关法律法规,一条条法律条文,宛如明亮的灯塔,为我们在残疾人工作的茫茫大海中指引方向。我深刻认识到,残疾人的权益不容侵犯,我们工作者肩负着确保这些权益落地生根的重任。无论是就业、教育,还是医疗、康复领域,法律都赋予了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我们需时刻以法为据,为残疾人撑起权益保护的坚固盾牌。
此次培训,不仅在知识层面给予我极大的提升,更在思想认识上引发我深刻的反思与感悟。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残疾人工作的意义与价值。残疾人,他们是社会大家庭中特殊的一员,虽遭遇命运的不公,却拥有着顽强的意志与对美好生活的炽热向往。我们作为残疾人工作者,是连接他们与社会的桥梁纽带,我们的每一份努力、每一次付出,都可能为他们的人生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让我深感使命光荣,同时也深知任重道远。
我坚信,只要我们每一位残疾人工作者都能怀揣着爱心、耐心与责任心,齐心协力,砥砺前行,残疾人事业的明天必将更加灿烂辉煌。让我们携手共进,用行动诠释对残疾人的关爱与尊重,为他们书写更加精彩的人生篇章,让他们在社会的温暖怀抱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奈曼旗博爱儿童康复中心院长 王刚:此次在重庆大学参加奈曼旗残疾人工作者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是一次充实且深刻的学习之旅,让我对基层康复服务的内涵与价值有了全新认知。培训中,教授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残疾人权益保障最新政策的深度解读,为我们打通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参观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儿童康复托养中心等地,先进的经验做法让抽象理论变得具象可学。
作为基层康复中心负责人,我也清醒看到以往工作的不足,我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带领团队做好三项工作:一是组织全员开展技能复盘,把所学转化为服务标准;二是完善残疾儿童动态需求档案,为每位服务对象定制“康复+生活”双轨计划;三是在康复过程中加入融合教育,让他们更好融入社会。我始终坚信,基层康复服务不仅是技术支持,更是传递温暖的桥梁,我们必将以更专业、更贴心的服务,助力残疾儿童活出精彩人生。
治安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残联主席 尹玲艳:此次残疾人工作者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从政治理论学习到业务知识的深度剖析,再到实际工作案例的分享与讨论,不断深化我对残疾人工作的认识,提振了做好残疾人关心关爱和服务工作的信心。
在特殊儿童学校看着孩子们天真的脸,深感基层残联干部的责任重大,在巧姐无声调解室看着听障群众迫切的维权需求,坚定自己肩负着为残疾人谋福祉、为社会传递爱的神圣使命,我会把此次学习成果转化成为指导具体工作的行动指南,把全心全意服务残疾人融入到日常工作的每个细节。
一是持续加强政策学习,确保各项惠残政策在乡镇得到有效落实。定期组织乡镇残疾人工作者进行政策培训,让大家熟悉政策内容和办理流程,确保残疾人能够及时享受到政策福利。二是注重资源整合,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加强与民政、教育、卫生、就业等部门的合作,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支持。三是从身心健康、就业增收等多方面真正做到格外关心、格外关爱残疾人群体,从健康服务、无障碍改造、就业技能培训等多方面抓实抓细各项工作。
残疾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今后工作里我会保持与残疾人的血肉联系,共同创造无愧于时代的精彩人生。
六号农场残联理事长 钱勇伟:本次重庆大学残疾人工作者履职能力提升班,内容充实、形式多样,令我深受启发。何跃教授的课程增强了我们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理论认识;参观大渡口区爱心惠残众创空间,让我看到社会力量参与助残的创新模式;王江老师对《宪法》《残疾人保障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解读,进一步强化了依法履职的意识和能力;实地走访沙坪坝区残联、九龙坡区残疾人服务中心及体验洪崖洞无障碍设施,更让我直观感受到重庆市在残疾人服务和无障碍环境建设上的扎实成效。
作为场残联理事长,我深感责任重大。此次培训不仅拓宽了视野,更让我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一要依法推进残疾人权益保障,加大普法宣传和政策落实力度;二要积极探索“普惠+特惠”服务模式,推动本地残疾人就业、康复等服务的提质增效;三要着力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从细节入手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我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努力让我场残疾人感受到更多温暖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