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由奈曼旗应急管理局牵头召开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工作推进会,自然资源局、住建局、气象局、人防办、消防救援大队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会,共同为专项规划优化建言献策。
应急管理局局长米爱军同志结合当前防灾减灾形势与民生保障需求,着重强调了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他指出,应急避难场所并非简单的临时安置空间,而是整个防灾减灾救灾体系中的核心载体,是在地震、洪涝等各类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庇护、基本生活保障的关键设施,更是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 “生命线”,其规划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应急处置效率与民生福祉。
应急管理局局长米爱军同志结合当前防灾减灾形势与民生保障需求,着重强调了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他指出,应急避难场所并非简单的临时安置空间,而是整个防灾减灾救灾体系中的核心载体,是在地震、洪涝等各类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庇护、基本生活保障的关键设施,更是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 “生命线”,其规划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应急处置效率与民生福祉。
在会议中,卫廷军主任围绕规划总体思路作出明确部署,规划推进需严格遵循“科学布局、对标建设”两大原则:科学布局需结合人口分布、灾害类型等因素,优化场所空间选址;对标建设则要参照国家及行业标准,保障场所功能达标。同时,需按行政层级分级落实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目标,既明确整体方向,也细化各级责任,确保规划既具备应对未来风险的前瞻性,又能指导实际建设的实操性。此外,卫廷军主任还针对主城区初步拟定的九处应急避难场所,从选址理由、功能定位、建设规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具体指引。
针对现存重难点,与会人员围绕布局不均衡、设施不达标、标识不完善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部分单位提出,老旧场所改造需兼顾功能升级与资金节约,新建应急避难场所应充分考虑人口分布与灾害类型。
各单位结合职能提出修改意见,如住建局建议强化空间预留,教体局提议统筹学校场地资源。下一步,应急管理局将梳理意见完善规划,加强部门协同,确保规划高质量落地,筑牢城乡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