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绍
奈曼旗耕地灌溉面积337.15万亩,但地下水可利用量仅30145万立方米,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仅89.41立方米,水资源短缺与粮食生产需求矛盾突出。为破解困局,奈曼旗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核心,通过健全制度体系、推广智能技术、构建示范网络三大举措,探索旱区农业节水增效“奈曼模式”。
二、主要做法
(一)健全制度体系,夯实管理基础。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与顶层设计。成立由分管副旗长任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制定《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精准补贴及节水奖励办法》等4项制度,明确改革路径与保障措施;二是精细化管理机电井。完成368个嘎查村机电井排查建档与现状图绘制,建立“一图一账”地下水管理数据库,为地下水超采治理提供数据支撑;三是推进用水计量智能化。安装农灌计量设施4630套,推动农业用水由“粗放估算”向“智能测控”转变。
(二)推广智能技术,提升管控效能。一是打造智慧管理平台。自主研发集成农业用水实时监控、超采预警、用水量自动核算及超定额计费功能的智慧管理平台,设置“旗—镇—村—井”四级管理权限及农户自主查询端口,实现用水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与异常精准监测;二是普及水肥一体化技术。种植户通过智能终端实时查看田间数据并远程操控设备,实现“按需供给、精准滴灌”,实现灌溉与施肥精准结合,配套建设储水罐等设施,显著提升供水效率;三是应用无人机作业。引入无人机巡航喷药,利用GPS精准控制范围与计量,提高效率、减少浪费,同时为农田环境监测和科学种植提供数据支持。
(三)构建示范网络,激发内生动力。一是打造三级示范体系。创建“八位一体”典型示范区,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在线计量、网格化管理等8个核心领域,打造2个旗级示范区,开展集成示范。同时,在苏木乡镇场选定15个示范村,在林场、水库等区域划定14个示范地块,构建起“旗级标杆—乡级试点—村级实践”示范网络;二是开展灌溉效率对比实验。制定《农业灌溉用水对比实验方案》,在山区、沙区、平原区布局4处实验区,安装雨量器、水表等监测设备,围绕地形、作物等6类要素开展灌溉模式对比研究,为技术优化与全域推广提供科学支撑;三是完善激励引导机制。健全节水精准补贴及奖励办法,统筹130万元专项资金,对5个乡镇19个嘎查村4.48万亩耕地实施节水奖励。结合“世界水日”等节点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节水氛围。
三、取得成效
改革显著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2024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687,高于全国(0.58)及自治区(0.583)平均水平,精准灌溉技术应用,亩均用水大幅下降(例如方家营子村示范点降幅达50%),浇灌效率明显提高,降低农业经营主体生产成本,优化了涉农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