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奈曼旗社区矫正领域始终以 “三个不发生” 为底线,积极推进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严把入口关,2018 年以来,通过一体化平台转派调查评估案件752 件。2025年1-8月完成调查评估69件,其中涉非法占用农用地29件。作为司法部社区矫正调查评估规范化建设第二批试点单位,旗司法局自2025年6月开展为期三个月的试点工作。通过建设一支专业队伍,完善一个标准模式,加强三个运行机制,突出五项规范流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建设专业化评估队伍。
司法局成立由旗(乡)两级具有法律、心理、社会等专业人员组成的专职调查评估队伍,明确 2 人以上实地调查,引进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参与,破解心理疾病风险评估难题。

二是完善精细化标准评估研判模式。
通过强化业务实操培训,提升沟通技巧和分析判断能力,通过细化《调查评估工作指引》清单,确保谈话笔录紧扣评估指标,通过赋分量化评估人一贯表现、社会危险性和社区影响及风险,防止个人情感代入。

三是建立多部门协作联动机制。
落实派出所司法所两所共建机制。发挥信息共享、评估配合、两所协作机制,为公安机关维护社区矫正秩序提供了实际抓手,最大限度消除风险隐患。
与法院“评”、“矫”无缝对接。建立调查评估意见反馈机制,对法院等委托部门的反馈意见,司法局及时复核和说明。完善委托书内容,明确时限节点,规范审前社会调查评估程序和内容,为审判工作提供高质量报告。
以巡察促评估。通过司法局自查和检察院巡察,查摆并解决评估材料初审、时限、意见书表述、送达回证等细节问题。建立犯罪行为定性及社会影响争议案件联席会议研讨机制,协同解决异地常住、家庭困难等问题。
四是优化评估内容手段流程。
规范接收:接收委托函、材料初审登记、快速分流到司法所。依托一体化平台实现委托接收、转派、调查记录、报告生成、送达等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规范指标:构建包含人身危险性、再犯罪风险、社会适应能力等维度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心理测评,掌握医院诊断证明等,为调查评估提供可靠的考量依据。
规范调查:实地走访做到与矫正对象本人、家属、邻居、所在单位等见面沟通,全面了解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犯罪原因、悔罪态度等情况。信息核查依靠两所共建查询违法犯罪记录、治安处罚情况等,对多次轻微治安违法的,视为法律意识淡薄;通过执行平台核实债务情况;伤害案,注重收集被害人及家属意见,故意伤害案,应充分考量谅解态度意见。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整合被调查对象信息,对犯罪风险、社会适应性等量化评估,减少主观认知偏差。
规范审核:建立评估报告三级审核制度。调查结束后,司法所工作人员综合分析各类信息,从个人基本情况、家庭社会关系、犯罪情况、悔罪表现、社会危险性及再犯罪可能性等维度赋分评估,结合实地调查感受形成评估报告,经大队审核后出具评估意见,履行审批程序后,反馈委托机关。对退回要求补充证据的,适时召开矫正小组会议。
规范应用:依据评估结果,强化针对性矫正工作。对再犯罪风险相对较高的,增加走访频次、强化心理干预;对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的,强化帮扶。试点期间,通过精准评估和针对性矫正,矫正对象适应社会能力明显提升。累计采用试点调查评估工作指引规范开展评估31件。其中简易评估 29件、普通评估 2件,有假释1件、未成年人1件。评估报告被社区矫正决定机关采信率高达98%。

奈曼旗将以试点为契机,总结经验,完善精细化评估标准和流程,持续优化工作机制,提升评估质量,推动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高质量开展,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更多更大司法行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