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旗特色劳务品牌展播之“奈曼青龙薯乡人”劳务品牌——特色产业孕育特色品牌 助力多面共赢

发布日期:2025-07-17 浏览次数:1

在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的南部,有一个充满自然韵味的小镇——青龙山镇。凭借着独特的地理环境,青龙山镇产出的甘薯口感香甜、品质上乘,深受市场欢迎如今,奈曼甘薯已成为了青龙山镇的一张亮丽名片。在发展甘薯产业过程中,青龙山人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种植,而是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道路成功注册了“青龙山粉条”地理标志商标,奈曼甘薯先后入选了内蒙古和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此基础上,“奈曼青龙薯乡人”劳务品牌应运而生“奈曼青龙薯乡人”劳务品牌是产业发展与劳务输出完美结合的典范。它以特色产业为依托,通过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等方式,实现了农民增收、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多赢局面。

多方合作,完善技能培训

为了提升劳务人员的技能水平,“奈曼青龙薯乡人”劳务品牌通过政府、企业多方携手合作,构建了完善的技能培训体系。政府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出台相关政策,为培训提供支持和保障;企业凭借自身的实践经验和市场需求,为培训提供方向和实践指导,并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让培训能够更高效地覆盖到每一位需要的人。

在培训内容上,涵盖了甘薯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加工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一套全面且系统的知识与技能传授体系,截至目前,累计培训人数2140人。

李永军是青龙山镇的一名普通农民,曾经的他收入微薄,仅能维持基本生活。但自从加入“奈曼青龙薯乡人”劳务品牌后,他的人生迎来了转机。李永军积极参与品牌组织的甘薯种植技术培训,学习新的种植理念和管理技巧。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他逐渐掌握了科学种植的精髓,自家甘薯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由于他在种植方面表现出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被聘请为技术指导员。如今的李永军,不仅自己走上了致富之路,还将所学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周边农户,带动大家共同进步。在他的技术指导下,种植户的甘薯产量由原来的平均亩产3500斤到后来的平均亩产5000斤。

劳务输出,拓展产业版图

“奈曼青龙薯乡人”劳务品牌不将目光局限于本地,还积极向外拓展开展劳务输出,将本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传播到更广阔的天地。劳务人员凭借在本地积累的扎实技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赢得了各地农业企业的认可和青睐。

张金俅是赤峰市敖汉旗贝子府镇一名甘薯栽植大户,正值2024年甘薯收获的季节,一条天气预报让张金俅瞬间慌了神,“天气预报说晚上7点前有大雨,大雨过后气温骤降,如果不能抢在大雨前把甘薯及时收获,80亩甘薯今年就全赔了。”一时间附近也找不到太多能收获甘薯的技术工人,就在张金俅急的团团转的时候,他想起了于凤军“奈曼青龙薯乡人”劳务品牌的一名劳务者,在与于凤军取得联系后,于凤军带领80多名工人第一时间赶往贝子府镇,经过于凤军团队的精诚配合,终于在大雨前完成了全部甘薯的“归仓”工作。

依托“奈曼青龙薯乡人”品牌,于凤军组建了一支专业的甘薯种植与管理劳务团队凭借其团队精湛的技术实力与卓越的服务态度,赢得了众多合作企业的深厚信赖与高度评价。从甘薯的种植规划、田间管理到最后的收获,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确保了甘薯的高品质和高产量。凭借着良好的口碑,于凤军团队的业务不断拓展,年收入实现了数十万元的突破。他们的成功,不仅为自己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也为“奈曼青龙薯乡人”劳务品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寻求合作,进一步推动了当地劳务输出的发展,为青龙山镇的甘薯产业开辟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让“奈曼青龙薯乡人”的名号在更远处叫响。“奈曼青龙薯乡人”劳务品牌全年带动8000余人次实现零工就业,群众增收近1800万元。

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新动能

“奈曼青龙薯乡人”不仅为农民带来了就业机会,也推动了当地企业的发展。位于青龙山镇甘薯产业园区的内蒙古曼通农产品有限公司,在“奈曼青龙薯乡人”劳务品牌的促动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公司依托当地丰富的甘薯资源和专业的劳务队伍,在甘薯深加工及延链补链强链上持续发力,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酸辣粉生产线试运营成功,预计年销售量200吨。“有了‘奈曼青龙薯乡人’劳务品牌的帮助,我们企业发展有了更大的信心和动力。曼通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岩说:“‘奈曼青龙薯乡人’劳务品牌有专业的技术人才,我们用工质量更高了,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奈曼青龙薯乡人”劳务品牌通过积极构建“从田间到舌尖”的完整劳务产业链,实现了群众增收、企业增效的互利共赢局面,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让青龙山镇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奈曼青龙薯乡人”劳务品牌的成功,印证了乡村振兴“从甘薯种植到深加工,从技能培训到劳务输出”的完美路径。它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也为地方经济注入了强劲动能。“奈曼青龙薯乡人”以其专业实干的精神和不断创新的理念,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贡献更大的力量。

信息来源:暂无来源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