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规模养殖场(户)、生产销售及相关单位企业:
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生产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的发生与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等法规要求,结合我旗实际情况,现就布病防控工作要求及操作指南告知如下,请各相关场(户)单位遵照贯彻执行。
一、工作要求
1.做好调运牲畜落地检疫,注意外地引入我旗的牛羊和易感大畜家畜,对疑似病畜及时报告、规范处置,严禁私自处理或交易病畜,谨防疫情流入我旗。
2.做好消毒灭源工作,特别是老疫区和布病发病的地区,务必做好消毒灭源工作。
3.加强与卫健部门联系,持续关注人间布病等疫情动态,定期开展人畜布病监测,重点排查高危人群和养殖场(户)。
4.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布病防治知识,提高养殖场(户)、从业人员及公众的自我防护能力,形成群防群控意识。
二、操作指南
01 养殖户防控操作指南
1.科学饲养管理。
坚持自繁自养,如需引种,必须查验检疫证明和布病检测报告,新引进牲畜隔离观察30天无异常后再混群。
圈舍与生活区分开,定期清洁消毒(推荐使用2%烧碱或含氯消毒剂)。
处理流产胎儿、胎衣等污染物时,佩戴手套、口罩,消毒后深埋或焚烧。
2.定期监测。
配合兽医部门开展定期检测,发现阳性畜立即报告,按规范淘汰或无害化处理。
3.个人防护。
接羔、挤奶、清扫圈舍时穿防护服、戴手套、口罩,工作后彻底洗手消毒。不饮用生鲜奶,牛羊肉煮熟煮透后再食用。
02 屠宰加工及交易环节防控
1.严格检疫制度。
牲畜屠宰前必须持有有效检疫证明,严禁屠宰、加工、销售病畜产品。交易市场加强监管,对无检疫标识的牲畜禁止入场交易。
2.规范操作流程。
屠宰场所每日消毒,刀具、案板生熟分开,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从业人员定期体检,工作期间做好个人防护。
03 个人防护与饮食安全
1.高危人群防护。
兽医、饲养员、挤奶工等高风险人员工作时穿戴防护装备,避免皮肤黏膜直接接触病畜分泌物。
2.饮食卫生。
不喝未煮沸的生鲜奶,不食用未熟透的肉及内脏。家庭加工生熟食品分开,刀具、餐具使用后彻底清洗消毒。
04 疫情应急处置
1.发现疑似病例。
牲畜出现流产、关节肿胀等症状,立即向苏木乡镇(场)兽医站报告。
2.配合采样检测。
人员出现发热、关节痛、乏力等症状且近期有牲畜接触史,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接触史。
3.规范处置。
对阳性畜群隔离,同群畜连续监测2次(间隔30天)阴性后解除隔离。病畜流产物、污染物按规范消毒、深埋或焚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