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苇莲苏乡:林下“长出”致富菇 生态经济双丰收

发布日期:2025-06-30 浏览次数:8

  近年来,苇莲苏乡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充分挖掘本地资源潜力,在林下经济发展上大胆创新。通过试验种植赤松茸,成功将“沉睡”的林地资源转化为村民增收的“聚宝盆”,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林地变“宝地” 赤松茸试种成功
  地处科尔沁沙地边缘的大林子村,坐拥广袤林地资源,过去这些林地多以生态防护功能为主,经济效益未得到充分释放。2025年初,在乡政府的积极引荐下,大林子村与奈曼旗农投公司达成结对帮扶,共同致力于林下食用菌(赤松茸)种植,开启了乡村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大林子村首批示范种植面积10余亩,林地内通风、凉爽,林间天然生长出各种野生珍稀菌类,如羊肚菌,所以非常适合林间培育菌类。赤松茸营养丰富、市场需求旺盛,且具备种植周期短、管理成本低的特点,尤其适合林下仿野生栽培。在技术人员的悉心指导下,村民们就地取材,以玉米芯、碎木屑、牛粪等经济价值低的农业副产品作为培养基,既大幅降低种植成本,又实现了资源的循环高效利用。

生态经济双赢 村民增收添信心
  经过三个月的精心管护,今年6月,首批赤松茸迎来丰收季。一丛丛赤松茸破土而出,长势喜人。经测算,此次试种亩产可达800斤,按当前市场价每斤10元计算,总产值8万元左右,让这片林地真正成为“生金长银”的宝地。

  “赤松茸种植依托林地自然环境,减少了对耕地资源的占用;以经济价值低的农业副产品为培养基,实现变废为宝,有效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循环。除了直接的种植收益,赤松茸采摘、分拣、包装等环节还创造了部分就业岗位,给老百姓带来了就近务工增加收入的机会。”合作社负责人贾振友说。

  未来,苇莲苏乡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推动林下经济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让林下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文字|王宏英    编辑|李佳蕊    初审|秦文丽

复审|包玉国     终审|刘松涛
信息来源:暂无来源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