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抽芽添翠色 新枝绽绿唤春光
一场承载生态希望
关乎未来的生态治理战役
“三北六期”项目
历经1个多月的时间
八仙筒镇8万亩沙地悄然 “换肤”!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八仙筒镇积极践行国家战略部署,全面推进“三北六期”项目建设,在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2025年,八仙筒镇承担“三北六期”老哈河流域8万亩造林任务,覆盖14个嘎查村(其中林地5.7万亩、草地2.3万亩)。目前,所有规划地块已完成苗木栽植。待三年管护期满成林后,这片由乔木、灌木构成的生态屏障,将在科尔沁沙地腹地筑起抵御风沙的坚固防线,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过去沙尘暴一来,眼睛都睁不开,出门得裹得严严实实。现在好了,孩子们再也不用吃我们当年吃过的‘风沙苦’了!”南图勒恩塔拉嘎查党支部书记姚富泉感慨道。
南图勒恩塔拉嘎查7000亩地落实“三北六期”项目后,吸纳周边3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实现生态与经济协同效益。既筑牢了绿色屏障,又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增长点,生动诠释了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为加强和推进科学治理,八仙筒镇为实现“栽一棵 活一棵”的目标,在造林工作中积极采用科学方法,成效显著。
八仙筒镇针对沙地环境特点,采取了科学造林方法,100亩沙地配套一眼机电井,采用“2×6米”株距栽植抗旱樟子松,灌木造林则按“1×4米”密植。如今通过乔木、灌木、草带立体配置,将构建起层次鲜明的防护体系,形成防风固沙的“绿色长廊”。

八仙筒镇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大力培育特色林果、灌木饲料等绿色产业,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未来,八仙筒镇将继续深耕生态产业融合发展,全力绘就“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为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增绿就是增优势
护林就是护财富
滚石上山
久久为功
“三北”的绿意还在绵延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