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土地玩出新花样,八仙筒镇一路“狂飙”向兴旺

发布日期:2025-04-08 浏览次数:1
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着重强调乡村振兴与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八仙筒镇积极响应号召,深入贯彻最新土地政策与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土地流转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走出了一条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发展新路。
50万元现场发放!
村民喜笑颜开,政策红利直达民心
      4月3日,永兴甸子村的土地流转分红大会现场热闹非凡,洋溢着喜悦的氛围。村“两委”严格依照2025中央一号文件中稳定土地流转、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 ,仔细核算,将50余万元土地流转金精准发放到村民手中。“我年纪大了,种地有心无力,土地流转出去,不仅地不荒,还能额外干点零活,这流转费有1万多呢!”一位村民数着手中的钞票,满脸笑意。

近年来,永兴甸子村已连续3年推进土地流转,今年流转耕地700余亩,涉及100多户农户。

村党支部书记刘平表示:“按照中央一号文件中鼓励市场化土地流转的指引,后续我们会持续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探索更多创新流转模式,让土地与村民的经营理念一同‘活’起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集体增利的多赢局面 。”

多年来,永兴甸子村坚持党建引领,推行“党支部+企业+农户”的土地流转模式,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紧密联结起村集体与群众的利益纽带,也契合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要求。

土地流转“双薪”模式
村民家门口增收,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在曼楚克庙村,8台挖药机同时作业,挖掘着地里的黄芪苗,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

2024年,曼楚克庙村积极响应政策,通过“党支部宣传引领+农户自愿流转+村集体整合资源+连片运营”的模式,将80亩零散耕地整合为连片土地,以每亩1100元的价格流转给种植大户种植黄芪苗,这一做法符合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推进土地集中连片整治的理念。

土地流转不仅盘活了资源,还转变了农民身份。村民将土地流转后,不仅能收获稳定租金,在黄芪起苗时还能在家门口务工,实现“租金+务工”双份收入。

据了解,曼楚克庙村黄芪苗种植的各个环节累计吸纳周边村民70余人务工,人均增收约2000元。

村民李凤花笑着算账:“以前自己种地,每亩最多赚800元,现在光流转费就有1100元,加上拣黄芪苗每天收入140元,年收入翻了一番!”这种不离乡的就业模式,既保障了村民收入,又留住了乡村劳动力,与政府工作报告中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精神高度一致。

八仙筒镇立足本地土地资源,以“集中、连片、规模”为目标,让农村土地“流得出、稳得住、有效益”,真正将土地流转转化为群众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未来,八仙筒镇还将持续深化土地流转改革,严格遵循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一号文件的指引,推动乡村振兴迈向更高台阶,让这片土地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信息来源:暂无来源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