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采购领域,公平、公正、透明是保障公共资源合理利用、维护市场秩序的关键。为了进一步增强政府采购项目评标评审的公平公正性,打造更优的政府采购交易环境,奈曼旗财政局积极探索创新,推出政府采购“双保密”“四随机”模式,为公平公正评审再筑“防腐墙”,在优化政府采购交易环境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政府采购“双保密”模式是指政府采购远程异地评标项目实行评审专家“保密”抽取和主场信息“保密”管理。评审专家“保密”抽取,是指开标前评标副场的信息实行“保密”管理。开标当日,采购单位及代理机构工作人员在封闭的环境下随机确定副场后,按照随机确定的副场信息,进行场地确认和专家需求信息录入及抽取,在评标评审专家全部签到后,相关人员方可离开封闭专家抽取区。专家抽取过程中,相关人员不得携带具有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进入封闭抽取区,专家抽取全过程信息对外保密。主场信息“保密”,是指分中心作为副场承接评标项目时,对项目主场的信息实行“保密”管理,主场确定专家签到时间后,由随机确定的副场见证人员进入见证室,及时开展见证工作。“四随机”模式是指政府采购项目在进场交易时随机分配项目负责人、随机抽取远程异地评标副场、在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标评审专家、随机确定见证工作人员。
以往的政府采购项目专家抽取,是采购人在开放的环境下,提前获知异地评标副场信息,在政府采购云平台进行场地确认及抽取专家的信息录入,副场信息提前泄露,副场的评审专家被围猎的风险激增。以往作为副场承接评审项目时,都是提前公开了项目主场信息,做好见证安排,主场项目信息存在泄露的风险,同样增加了评审专家被围猎和人为干预评标的风险。而“保密”抽取和主场信息“保密”模式,相较于以往的专家抽取流程和作为副场承接评审项目管理方式,能够极大降低副场或主场信息被泄露、评标评审专家被“围猎”、人为干预评标评审现象的发生,包括专家接受评标邀请至签到这50分钟的在途“风险期”也打上牢固的“补丁”,使专家抽取过程更加具有规范性、严谨性,从根本上保障了各方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提升了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同时,“四随机”模式的这种“随机性”,使评标场地、评审专家及各环节见证服务人员在采购项目开始前不具备“确定性”,有助于减少人为干预和廉政风险,提高了交易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这种“双保密”“四随机”模式实施后,效果显著。一方面,政府采购项目的投诉率明显降低。另一方面,吸引了更多优质供应商参与奈曼旗的政府采购项目。公平透明的采购环境就像一块金字招牌,让供应商相信在这里能够凭借自身实力公平竞争,激发了市场活力,提高了采购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下一步,奈曼旗财政局将持续以阳光交易平台建设为核心理念和目标,以市场主体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落实的第一标准,以创新推动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更加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