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八仙筒镇:初春发力 大棚开启致富“新苗”程

发布日期:2025-03-06 浏览次数:17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鼓励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
农业设施大棚作为特色种植的重要载体,正日益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力量。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眼下正是育苗的好时节,八仙筒镇抢抓农时,不误农事,紧锣密鼓地推进大棚育苗工作,为春耕做好充分准备,奋力育出丰收“好苗头”。

土壤改良,小香瓜成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金瓜”

走进四林筒村农业设施大棚,一股温暖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工人们正熟练地进行配料、点籽、盖盘、撒水等工作,很快装满优质种子的育苗托盘就被整整齐齐地安置在大棚中。

“我们从黑龙江购入约 5 吨栽培土,对育苗土壤进行了改良,以此增强育苗的透气性,强壮根系,培育优质瓜苗。”四林筒村大棚合作商鲁龙新介绍道。

今年,四林筒村农业设施大棚培育6栋大棚香瓜苗,预计4月下旬进行移栽,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左右。

“自从有了这些设施大棚,我们这些家庭妇女几乎每天都有活儿干,守家在地就把钱挣了,还不耽误照顾家里和孩子,真是解决了我们就业难的大问题。”四林筒村村民王玉广感激地说。

八仙筒镇育苗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延伸了大棚蔬菜产业链条,实现“大棚经济”产值最大化。同时,还为附近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技术指导,圆葱苗变身鼓起农户钱袋的 “金苗”

进入曼楚克庙村育苗大棚,棚内温暖如春,一股新鲜泥土混合着嫩苗的清香扑面而来。早春大棚培育的秧苗整齐列队、长势喜人、绿意盎然。大棚内工作人员正忙着除草、灌溉,现场构成一幅热闹有序的“现代化春耕图”。

据了解,培育圆葱苗前期,曼楚克庙村邀请了培育秧苗经验丰富的“土专家”到村从进行技术指导,从种子处理、播种深度、灌溉浇水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指导,圆葱苗生产率显著提高,预计4月份开始移栽。

“经过给工人进行技术指导培训后,在操作、管理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目前圆葱苗处于除草阶段,每周平均需要10人分时段进行除草、浇水。”村党支部书记王伟利介绍道。

“我最近一直来大棚除草,有零活儿就来干,一年务工收入能达6000元。”曼楚克庙村村民徐振令高兴地说。

今年,曼楚克庙村代育外商圆葱苗面积达200多亩,预计实现灵活就业150人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左右。

截至目前,全镇共有暖棚46栋、春秋棚117栋,现已陆续开展育苗工作,为农产品稳定供应、农民稳步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育苗产业的蓬勃发展,八仙筒镇正逐步实现从“传统种植”到“现代育种”的华丽转身。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正以科技创新为画笔,在建设“乡村振兴样板区”的画卷上奋力书写着现代农业的新篇章。

信息来源:暂无来源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