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村防灾减灾应急预案

发布日期:2025-02-20 浏览次数:26

百家防灾减灾应急预案

有效应对突发暴雨、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的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上级部门要求,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和救灾能力,制定本应急预案。

组织指挥

(一)建立村级防汛抗旱指挥体系:

组长:杨松涛 

组员: 黄金明 王海清 张亚华 田利 牛金磊 马景霞

(二)健全村组户三级联动机制 

根据地形条件、居民分布、受洪涝威胁和旱灾程度不同等因素,统筹划分防汛抗旱责任区,每区明确包组包片安全责任人,负责区域内预警传达、信息通讯、灾情应急处置和人员转移等工作。

责任区

安全责任人

户数

人数

承担职责

第一网格

田利

19

68

预警传达、信息通信、人员转移

第二网格

张喜军

16

56

预警传达、信息通信、人员转移

第三网格

代成龙

19

60

预警传达、信息通信、人员转移

第四网格

马景霞

18

53

预警传达、信息通信、人员转移

第五网格

张亚华

19

53

预警传达、信息通信、人员转移

第六网格

颜培臣

19

64

预警传达、信息通信、人员转移

第七网格

张立伟

18

51

预警传达、信息通信、人员转移

网格

杨松涛

19

66

预警传达、信息通信、人员转移

网格

张立国

17

59

预警传达、信息通信、人员转移

网格

张东

18

60

预警传达、信息通信、人员转移

十一网格

刘喜彬

18

68

预警传达、信息通信、人员转移

二网格

刘志勇

17

60

预警传达、信息通信、人员转移

三网格

李民

16

65

预警传达、信息通信、人员转移

四网格

刘志军

16

47

预警传达、信息通信、人员转移

五网格

王志峰

15

51

预警传达、信息通信、人员转移

六网格

于凤艳

16

51

预警传达、信息通信、人员转移

七网格

王海清

17

50

预警传达、信息通信、人员转移

十八网格

代宝云

17

44

预警传达、信息通信、人员转移

十九网格

徐永松

14

45

预警传达、信息通信、人员转移

二十网格

张宝财

15

36

预警传达、信息通信、人员转移

 

成立应急分队及职责

防汛医疗组:

组长:马景霞

组员:徐晓波  刘志勇

职责:准备医疗物资,发生洪灾时为受伤群众应急抢救及救治,及时组织护送重病伤员到治安中心卫生院救治。

防汛物资组:

组长:黄金明

组员:张立伟  牛占清

职责: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满足应急救援需求。

防汛宣传组:

组长:张亚华

组员: 刘国明  吴楠

职责:做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对防汛工作动态进行宣传报道。

防汛保卫组:

组长:田利

组员:刘喜彬   张立国    张东   徐景才

职责:负责区域警戒、人员清点及疏散,安全转移受灾群众。   

防汛抢险组:

组长:牛金磊

组员:王志峰  徐永松  张杰  张宝财  代成龙  徐彪  孙建伟  季成柱  刘宪昭  董艳秋

职责:负责现场紧急抢险工作,疏散通道为急救车辆让出通道,随时保障救护车辆道路畅通。

防汛后勤保障组:

组长:王海清

组员:于凤艳  牛占河

职责:转移群众提供生活物资,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监测预警

(一)监测信息

当地降雨、水情、洪涝灾情、旱情及与村相关工程项目安全、农田情况等。

落实分片分组负责专人分别负责监测相关信息,及时向村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相关情况。

(二)预警依据

预警依据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预警及通知要求、当地天气预警预报和村监测的雨情、水情、旱情等信息。

(三)预警发布

村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根据预警依据信息,及时发布相应预警信号或转移避险命令,并及时向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当地相关情况。

、应急响应

(一)一般防汛抗旱应急响应

1、包组包片安全责任人到岗到位,加强值班值守和雨情、水情、旱情监测,及时向村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情况。村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及时向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通报情况。

2、包组包片安全责任人密切关注所负责区域内危旧房屋、地灾监测点、农田旱情等情况,落实好各项防汛抗旱措施。

3、村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落实防汛抗旱抢险队伍准备工作。

(二)较大和重大汛情等灾情应急响应

1、村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召开汛情旱情分析会,部署防御工作,及时向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情况。包组包片责任人立即到岗到位,加强值班值守,加密雨情、水情、旱情监测,强化现场报灾制度,及时向村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情况。

2、各包组包片安全责任人随时掌握雨水、旱情情变化,密切关注所负责区域内危旧房屋、地灾监测点和农田旱情等情况,落实好各项抢险救灾措施,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做好必要的转移准备。

3、防汛抗旱抢险队伍整装待命,随时准备参加抢险救灾。

4、各包组包片安全责任人随时掌握雨水情变化,密切关注所负责区域内危旧房屋、地灾监测点和农田旱情等情况,落实好各项防汛抗旱措施,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做好转移准备,特别对易发灾害点重点住户及老弱病残孕等行动不便的人员加强联系。

5、防汛抗旱抢险队伍加强巡查值守,参加抢险救灾;各包组包片安全责任人必要时可先组织受房屋坍塌、内涝积水威胁的居民按照转移避险方案优先转移到安全区域,对受灾情影响农田灌溉和人畜饮水的要及时处置,寻找水源,后向村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汇报。

人员转移安置

(一)确定需要转移的人员

确定危险区范围及居民等分布情况,并根据当地情况分类确定内涝积水、危旧房屋等威胁需转移人口。

(二)转移安置原则

转移安置应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以及集体、有组织转移为主的原则。

(三)转移地点、路线

转移地点、路线确定以就近、安全和便于转移为原则。确定避险安置点各村、组每年必须经常检查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修补或改变线路。并填写群众转移安置计划表,绘制人员转移安置路线。

(四)转移准备

村防汛抗旱指挥部每年汛前制作明白卡,将转移路线、时机、安置地点、转移安置责任人等有关信息发放到危险区住户,并制作临时标识牌,标明安全区、危险区、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

(五)转移过程中应急事件处置

当交通或通讯中断时,危险区组、户应在村、组负责人的统一组织下,按照预先制定的转移路线、地点转移。当组、户突然遇到险情且无法和辖区负责人联系时,应按已发放的转移安置明白卡所填写的内容、要求采取自救措施,自行向安全地点转移。

(六)转移安置措施

转移工作采取村、组干部层层包干负责的办法实施,明确转移安置纪律,统一指挥、安全第一。

五、善后处理

接上级防汛应急信息结束后,村应急行动结束。组织疏散村民安全返回,对受灾情况进行统计汇总,经书记审核签字后报送至治安镇应急管理办公室

信息来源:暂无来源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