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日浩来镇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成效——多举措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共融 让“石榴花”常开常盛

发布日期:2024-12-26 浏览次数:29
  2024年以来,沙日浩来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体意识为主线,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方位、深层次融入到各项工作中,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工作方法,以有形之为、有感之举、有效之策,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奋力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坚持党建引领,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沙日浩来镇始终将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对“三个离不开”“四个共同”“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的思想认识,着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以嘎查村党支部为基点,以日常生活、文化活动、群众需求为切入点,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了“互帮互助、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实现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质效双提升。

  坚持围绕主线,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

  沙日浩来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以“线上+线下”的宣传模式,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结合“一周两月”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主题宣传宣讲活动,在全镇各嘎查村开展群众喜闻乐见、新鲜活泼的宣传活动,确保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同时,广泛动员党员干部、志愿者、网格员,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帮办代办、慰问帮扶等一系列暖心服务活动,在互助共进中增进各族群众之间的深厚情谊,架起各族干部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连心桥”。

  突出文化沁润,培育民族团结“石榴籽”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沙日浩来镇依托镇域内人文相亲、文化相通的优势,以中华传统文化为纽带,大力弘扬孝贤文化,开展“孝行乡里”“我们的节日”“相约新风”等系列活动30余场次,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征文活动,共征集作品30余篇,并选出优秀作品报送上级单位,其中《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何以青春之华,奋以团结之实》两篇作品分别荣获全市“树立正确民族观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主题征文比赛优秀奖、通辽市委网信办“团·聚民族心 结·缘中华情”主题网络征文活动三等奖。同时,加强草原书屋建设,充实草原书屋各类书籍,丰富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载体,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融入各族群众生活。

  增进民生福祉,绽放民族团结“幸福花”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沙日浩来镇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创业就业等工作中持续发力,2024年申请落实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29万元,实施经济林电力设施配套项目1处,落实民生事实项目,在镇内水泉嘎查、哈日干图村、友爱村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在镇内4个嘎查村实施街道亮化项目,不断改善交通、饮水、卫生等条件,提升全镇各族群众幸福感、满足感、安全感。结合地区资源禀赋,探索发展路径,培育壮大农畜产业、林果产业等支柱产业,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并通过春风行动,为全镇各族群众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提供家门口的就业岗位180余个,发放稳岗补贴26.9万元,鼓励各族群众创新创业,促进各族群众稳定就业,激发各族群众的发展活力,以实的举措为民生幸福“加码”。

信息来源:暂无来源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