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青龙山镇下地村的北梁山坡上,一片片顺着山势层叠的梯田犹如大地的画卷铺展开来。近年来,秉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以及“留住天上水,涵养地下水”的建设目标,下地村成功打造了3550亩旱作高标准水平梯田,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推进了全村土地整合工作。而在这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中,村民议事会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咱们村的梯田有一类地和二类地之分,今天召集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看看怎么分地更合适。”村部会议室内人声鼎沸,村民们围绕土地整合的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综合了村民们的意见后,土地整合工作的方案得以顺利确定。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地村成功整合了800亩土地,涉及两个自然屯、75户310人,实现了亩均增收约200斤,让村民们真切感受到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惠,昔日的“巴掌田”也变成了村民们争相耕种的“高产田”和“致富田”。这样的故事在下地村不胜枚举:排水渠的改建方案、积分卡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施策略、村鲜储库的外包计划……无论是关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大事,还是村庄美化绿化的小事,村民们都能坐下来共同商议,真正实现了“群众的事情群众说了算”。截至目前,下地村已通过“村民议事会”协调解决了20余件村民问题。
自村民议事会成立以来,下地村注重“说、议、办”三个环节,让“村民议事”成为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通过畅通“说”的渠道,鼓励村民随时随地表达意见;通过保证“议”的质量,确保重要事务得到及时妥善处理;通过提升“办”的效率,让村民的诉求得到快速响应。同时,村民议事会还积极收集村情民意,定期组织会商会议,让村民能够坐下来“集中说”。无论是包村干部、网格员、“两委”成员还是党员代表,都能与村民面对面交流,共同商讨解决方案。“群众的事情群众说了算,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从过去的“独角戏”到现在的“大合唱”,群众自主参与议事的方式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下地村通过把群众最关注、最头疼、最现实的问题摆上台面,共同研究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下地村将一张张“问题清单”转变为了一份份“满意答卷”。下地村党支部书记张志强表示,未来将继续探索村民议事会服务新模式,充分调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激发村民自治的内生动力,发挥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治作用,共同谱写基层治理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