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一个方向,聚同心凝共识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推进全镇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坚持“镇党委统筹,镇村上下联动,村村横向发力”工作格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党建工作责任制、基层组织重点工作,全方位立体化抓牢工作落实。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以及干部理论学习内容,引导干部群众理解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增强“五个认同”信念,树牢“三个离不开”思想。2024年,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民族工作内容5次,开展专题研讨1次,党员干部开展集中学习10次、专题研讨1次、专题知识测试2次、观看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影片2次。
以“两地”建设为抓手,树牢民族团结“风向标”,促进民族团结共融共享共进。2024年,投入乡村振兴项目资金200万元改造扩建镇区文化广场,依托镇村文化活动阵地,组织开展民族团结广场文化周暨美食节活动、村庆、“我的书屋我的梦”读书等文化活动40余场次,推动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借鉴、相互包容。
创建曼楚克庙村、古日古勒台嘎查、黎明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培塑民族团结“石榴红”名片,用好曼楚克庙村、红升村民族理论实践教育基地,通过组织学习观摩活动、现场交流会等,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爱党爱国、感恩奋进。
健全三个机制,聚合力汇力量
镇党委、政府聚焦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三个机制”,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聚势赋能。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政府镇长为副组长,其他党政班子成员、五办主任、各嘎查村党组织书记为成员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确保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件件能落实。
组建政府机关宣讲团、百姓宣讲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各嘎查村、宗教场所,走进集市、学校,大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等,引导各民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五观”,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血液、深入人心。2024年开展民族理论政策宣讲60余场次,开展机关干部“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演讲比赛和44个嘎查村定补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知识竞赛各1次。
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党建+”协同发展新模式。“党建+乡村振兴”。以“党建赋能乡村振兴,产业驱动民富镇强”为思路通过谋划产业项目,实施曼楚克庙村、黎明村、衙门营子村大棚新建改造提升项目、鲜食玉米加工项目等产业项目,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规模。
“党建+民生服务”。以“四个工程”为契机,不断补齐发展短板,增进民生福祉。实施古日古勒台等8个村屯自来水管网改造提升工程,铺设管道77159延长米,解决了1398户5507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了东方红嘎查危桥改造、衙门营子村内 2.05 公里断头路、乌兰额日格嘎查 16.3 公里入户路建设工程,彻底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出行难”问题,协调供热企业实施“煤改电”工程2万平,保证220户群众温暖过冬。
“党建+生态保护”。推进“三北”工程攻坚战,不断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完成春季人工造林面积7.5万亩。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环境质量,让各族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为平安地村、黎明村、红升村购置勾臂车2辆、垃圾箱 50个,生活垃圾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垃圾转运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全年转运农村生活垃圾3500余吨、农牧业生产废弃物1200 余吨。
“党建+社会治理”。深入推进“法律七进”法制宣传工作,开展普法活动41场次,发放普法手册1万余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中的作用,打造“石榴籽”调解室,推行“四所一庭”协调联动,全年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