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今年以来,八仙筒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实践、多措并举推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一副产业旺、文化兴、生态美的乡村振兴壮丽画卷在古镇大地徐徐展开。
谱好“产业曲”
激活乡村造血功能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强则百业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是促进农牧民致富增收的关键所在。八仙筒镇立足镇情实际,对全镇产业发展因地制宜进行全面布局。一是发展特色种植。依托资源禀赋,不断强优势、补短板,大力发展辣椒、药材、瓜果等特色经济作物,加快全镇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发展步伐,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产业振兴提供基础支撑。二是完善产业链条。加快农牧业产业链建设步伐,与专业技术团队、农牧业企业携手合作,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投入使用暖棚24栋,鲜食玉米加工厂1处,实现了红干椒、西瓜、豆角等特色经济作物从前期育苗、中期管理到后期冷藏保鲜的“链式”发展,推动加工和销售规模化、产业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户增收。三是优化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产业的重要抓手,聚焦辖区牛产业发展现状,盘活辖区内闲置地块资源,引进牛市发展企业,进一步壮大“牛”产业,拓宽“牛”路子。今年八仙筒牛市正式落地建成并投入使用,牛市占地面积100亩,年可实现牲畜交易量5万头,安置就业15人。为农牧业经济发展、养殖户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谱好“文化曲”
树立乡村文明新风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乡风文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和力量源泉。八仙筒镇党委坚持“法治、自治、德治”互融共促,注重在“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上下功夫。一是注重宣传引导,厚植文明理念。聚焦主题党日、“我们的节日”等重要中心工作和时间节点,定期开展主题读书会、恳谈会、理论宣讲等活动500余场次,利用“古镇八仙筒”微信公众平台录制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宣传音视频20余条,宣传利民方针政策、道德故事及身边好人好事信息100余条。在镇文化广场、集市等人员密集场所刊播、发放宣传内容,共计刊播标语60余条、发放宣传单1000余份,让群众认识和体会文明新风,不断增强意识,转变观念。二是强化示范带动,形成共生效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群人到一个镇,道德的力量不断增长,文明的力量不断传递。八仙筒镇各嘎查村(社区)持续开展“文明家庭”“红灰黑”榜评议、“榜样就在身边”评选等活动,通过“上下结合、纵横联动”挖掘典型和“分级宣传、逐级推送”树立榜样,文明新风持续推进,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三是推动志愿引领,鼓励社会参与。八仙筒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依托,让志愿服务遍地开花。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志愿者、网格员带头作用,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健康义诊、爱心理发、走访慰问等各类志愿活动1000余场,受众达20000余人次。发挥“文明团结超市”激励优势,运用积分制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全镇上下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谱好“生态曲”
美化乡村人居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一是夯实示范引领基础。八仙筒镇常态化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巩固创建国家卫生城成果为契机,按照“小乡镇、高规格”建设标准,依照“定区域、定职责、定保准”三定环境卫生整治原则,找准人居环境整治“切入口”,严格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充分激发广大农牧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合力推动“面子”美丽、“里子”更耐看。二是突出重点全域治理。着力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采取人机结合、协同作业的整治方式,全面建成“户集中 、村收集、镇转运”的一体化生活垃圾转运处理体系,实现垃圾“一扫到底”。对河流以及道路两侧排水沟定期清淤疏浚,建设生态宜居家园。三是日常管护网格化。划分网格管理,嘎查村两委干部、网格员,统筹抓好引导,发动群众做好公共卫生保洁、绿化亮化管护等环境整治工作,消除管理盲区,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得到全面改善。加强宣传引导,向辖区村(居)民、商户广泛宣传卫生安全知识,引导群众自觉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接下来,八仙筒镇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将不断在建强基层党组织上着力,在提升特色产业上发力,在深化乡风建设上聚力,让乡村活力更充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