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八仙筒镇:秸秆离田让“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

发布日期:2024-11-19 浏览次数:34

  在永兴甸子村,田间机械轰鸣作响,收草打捆机正在进行打包作业,一堆堆玉米秸秆瞬间被收草打捆机“吸走”,经旋转、压缩、捆绑……“吐出”的一捆捆方方正正的草方墩整齐地散落在田间,成为田间一幅别样的“丰”景图,“秸”尽其用,点“杆”成金,秸秆饲料化,让“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今年,永兴甸子村经镇里协调,申请获得组织部项目,用于购置农机具,投入资金125万元。村里已经购置拖拉机、旋耕机、扣地大犁、收草打捆机等农机具,目前,正在投入使用的收草打捆机在解决群众处理秸秆难题的同时还能有效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现在打草每亩地能出11捆左右,每捆收6块钱打草费,除去人工费、油费、机器修理费,捆一包就能增加1块钱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永兴甸子村党支部书记刘平介绍。

  截至目前,永兴甸子村2000多亩地的打草工作已经完成,打草作业还将持续约1个月,预计可使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2万元左右。

  除了玉米秸秆,水稻秸秆也是饲养牲畜的好养料,乌兰张古村水稻种植户朱志强种植水稻已有多年,为了节省秸秆打包费用,他瞅准商机购买了1台秸秆打包机,秋收后就派上了用场,打包完自家水稻地后还承包了村民们的秸秆打包工作,增加了一笔可观收入。

  “这段时间,我已经打了300多亩地的水稻秸秆了,平均一亩地能出12捆左右,一小捆大概30来斤,用这些打碎的秸秆和精饲料混合喂牛羊,不仅长得快,也比较省钱,打包后的秸秆也方便转运和储存,还不影响环境卫生。”谈起水稻秸秆打包,朱志强笑呵呵地说道。

  近年来,八仙筒镇及早谋划、科学部署,充分发挥农牧业机械化和产业化优势,多措并举化解秸秆综合利用难题。大力推广秸秆打捆离田综合利用,支持种粮大户增加秸秆收割、打捆等机械设备,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避免污染和焚烧隐患,促进环境质量改善和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八仙筒镇将继续坚持玉米秸秆资源“高效、生态、循环”利用的原则,全力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打造融合发展全产业链,推动农牧业废弃物的转化利用,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信息来源:暂无来源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