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化建设与保护地 协同发展实践

发布日期:2024-10-05 浏览次数:12

      2024年10月5日,通辽老作协主席王铁治,名誉主席高万年,著名书法艺术家梁志贵,通辽市公安局文联副主席、通辽书法篆刻艺术研究院院长、通辽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会长周云华和通辽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会长齐广、副会长张旭东、监事会秘书长徐俊林一行10人走进孟家段国家湿地公园管护中心,进行采风调研和“生态文化建设与保护地协同发展实践”交流活动。孟家段国家湿地公园管护中心主任、通辽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奈曼工委主任潘启学介绍了孟家段国家湿地公园的发展概况与前景规划,结合视频资料展现了孟家段国家湿地公园的“春夏秋冬”。

       生态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与创新实践/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保护地的发展涉及到自然保护地治理逻辑和体系。这种体系不仅关注自然生态的保护,还强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同,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共同发展。这表明生态文化建设在自然保护地的发展中起到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作用 。

      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助推器/生态文化是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包括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还涉及到价值判断、行为模式等方面。生态文化的建设有助于形成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文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

      生态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生态文化包含了生态精神文化、生态行为文化、生态制度体系和生态文化物质载体等方面。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生态文明的根与魂。生态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

     

色湖光(七律)
文/铁治

平湖波涌水生烟,

潋滟依依近远天。

绿野沙洲白鹭起,

云边晚唱雁声喧。

芦花飞处蜂蝶舞,

清水浅池盛荷莲。

渔户不辞撒网苦,

轻舟慢浆载鱼鲜。

       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中蕴含的生态哲学思想,如“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理念,为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这些传统理念在新时代得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 
      通过这次交流实践活动,大家达成共识,生态文化建设对于保护地的推进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上,还在于其作为一种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与创新,对整个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保护地的发展起到关键推动作用。
信息来源:办公室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