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以旅促融引擎 赋予改革发展“三个意义”

发布日期:2024-10-14 浏览次数:2

    奈曼旗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逐步打造出以沙漠为核心,以怪柳、沙湖湿地和奈曼王府、版画院为两翼,包括北部生态游、中部人文游、南部休闲游的“一核两翼三片区”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探索出旅游促团结的新路径,以更加“融”的导向,赋予旅游事业改革发展“三个意义”。

 

 

以旅为媒介,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依托特色民族文化资源,着眼各民族广泛交往故事。成功打造各级非遗项目136项,培育各级传承人262人,近年来累计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等宣传普及活动120余场次。深入推进“两个打造”,开展“诺恩吉雅”系列宣传演出活动。创作出《永远的祝福》《永做草原轻骑兵》《梁东明红色家书》等文艺作品300余个。依托奈曼版画创作培训基地创作《中华民族一家亲》《乡村振兴》《幸福花开新边疆》版画作品3000余幅,推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石榴花开·籽籽同心”等主题版画展。切实发挥文化资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作用,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使“红色”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内核”。打造以旗委党校红色教育基地为起点,将监管大队党建园、乡镇基层定点党校、庙屯民俗村等红色文化点串联成“红色专线”。依托“红色专线”持续开展“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传红色经典”等活动。深入全旗革命遗址遗迹,以梁东明、罗云彪、吕明仁等本土革命英烈事迹为脚本,通过绘制连环画,拍摄录制精品党课、微电影、微话剧等形式,对革命烈士光荣事迹进行广泛宣传。目前,已绘制发布《红色经典》连环画册28期,录制《深刻缅怀梁东明烈士》等微党课10余个,拍摄《我们记得 山河记得》等微电影5部,切实在红色文化研学教育中厚植家国情怀,推进传承红色文化和民族团结进步同频共振。

 

 

以旅为桥梁,搭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平台

 

把旅游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融入景区(点)讲解词中,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厅、景观雕塑,播放相关公益广告等。把地域文化、资源禀赋融入乡村旅游。年初以来,成功举办第43届爱鸟周主题活动、第四届土城子杏花节、宝古图沙漠千人露营大会、5.18国际博物馆日、5.19中国旅游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示展演等活动,累计吸引全国各地游客11万人,旅游收入达5500万元。同时,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推介活动,参加通州文旅局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展2024《遇见 运河》城市探访系列活动,宝古图沙漠旅游区与通州区的北京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9家公司签订《2024遇见运河战略协议》。奈曼版画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青岛农业大学等地举办版画艺术展,展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优秀版画作品130余幅。奈曼版画作品曾多次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到法国、德国、意大利、蒙古国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让更多人了解奈曼版画和非遗文化,进一步促进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交融,让奈曼旗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以旅为窗口,推动各族群众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着眼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现代传统乡村,保留民俗风情和田园风光,充分展现自然生态之美和乡村特色文化魅力,利用白音他拉苏木明显区位优势、丰富独特沙漠资源,以沙地自然景观为核心,建设宝古图沙漠旅游区,宝古图自驾车露营地、庙屯民俗村、包头嘎查、希勃图在水一方休闲度假村等乡村旅游景点。依托青龙山镇森林旅游资源和历史古迹,大力发展休闲康养旅游业,建设青龙山旅游区—青龙山自驾车露营地—八虎山庄—青龙山粉条第一村—陈国公主墓—龙尾沟小镇旅游框架。通过白音他拉苏木和青龙山镇旅游镇建设,带动22个乡村旅游村进一步发展,累计辐射困难人口1300余人,受益人口2万余人。包头嘎查饲养骆驼的农牧民通过宝古图沙漠旅游区向游客出租骆驼和向导工作,人均年增收3万-5万元。目前,奈曼旗已成功打造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1条,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7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亿元。

山水相逢,情谊相通。下一步,奈曼旗将继续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奈曼特色旅游品牌项目,真正让来到奈曼的游客在游览秀美风光的同时,唤起民族记忆和文化记忆,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信息来源:暂无来源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