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八仙筒镇:特色养殖让乡村振兴“蓄”势待发

发布日期:2024-07-15 浏览次数: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养殖+科学”促增收

 

走进乌兰章古村的大鹅养殖场,只听鹅叫声此起彼伏,成群的生态鹅追逐觅食,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活力景象。

鹅属于节粮型家禽,前期投资少,见效快,养殖户田玉才看中了这一点,开始了创业养鹅之路。
一群群大鹅在田玉才夫妇的精心饲养下,每一只都白白胖胖、肚儿溜圆。今年是田玉才夫妇养鹅的第6个年头,养殖棚舍已有1600多平米,棚舍外占地20余万平米,依靠场地大、环境好的优势,田玉才夫妇的养鹅规模达到了1万余只。

从鹅的开食到防疫,科学养殖让田玉才夫妇的商品鹅两个半月就能出栏。“雏鹅每天喂米汤、玉米粒、青菜,成熟鹅加喂粗饲料,同时,每月还要对棚舍进行全面消毒,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干燥。”谈起大鹅的科学养殖,田玉才夫妇头头是道。
如今,田玉才家的大鹅一次出栏量可达7000余只,主要销往吉林、山东等地。“一只鹅能卖80元左右,除去各方面的花销,收益相当可观””田玉才算着自己的生意经。  
付出就有回报,田玉才用他的辛勤劳作,不断扩大养殖规模,逐步实现了产业致富。

“养殖+生态”促发展

 

在乌兰章古村养猪专业户赵志新家,一头头白白胖胖的母猪和蹦腾欢实的小猪仔,正奔向食槽前,享受着“口粮”。

 

每到节假期间,农村的“土猪肉”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村里的农户杀一头猪就能收入三四千元,如果喂养三五头猪,一年就能赚一两万元,看到这一商机,赵志新夫妇决定发展养猪产业。
经过6年的发展,如今赵志新的养猪产业已颇具规模。“现在还有一百多头小猪仔等着出栏,一年算下毛利润在20万元左右。”赵志新说道。
和传统猪圈的“脏乱臭”不同,这里的猪圈干净整洁,既看不到粪便也没有刺鼻的气味。赵志新不但养好了猪还提高了生态效益。
“一提起养猪大家都怕污染环境,我们这猪粪差不多一年能产20多吨,但是通过每天及时水冲清理、集中处理猪粪便,春天再施撒到田里,不但解决了猪粪便污染问题,还增加了土地肥力,减少种植成本,实现了变废为宝。”赵志新介绍道。

现在养殖鹅和猪已经成为了乌兰章古村的热门产业,村里时常把养殖户们聚到一起,互相交流养殖经验,带动村民利用“小庭院”发展养殖业,实现产业增收。

 

截至目前,全镇牧业年度家畜存栏保持在17万头,其中,牛7万头、羊8.5万只、猪1.5万头。下一步,八仙筒镇将坚持把培育乡村产业作为增强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支撑,充分挖掘优质种养殖资源潜力,鼓励支持农牧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信息来源:暂无来源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