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科技研发,培育优质品种
依托京蒙帮扶、校地合作等,加强与中国农科院徐州甘薯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力度,深度开展关于甘薯耐冷品种创制和筛选、富硒甘薯生产等项目,引进水平栽植、大垅单行、化控等技术,制定完善冷凉地区甘薯种植标准,实现甘薯种植科技化。通过培育筛选,全镇甘薯种植由过去的单一品种发展到8个品种,新品种“徐48”亩产突破8000斤,运用科学技术甘薯亩产突破5000斤。
创新经营模式,扩大种植面积
结合镇域内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优势,以流转旱作高标准农田为契机,搭建起新型组织方式,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着力打造以企业为龙头、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纽带、农户为基础的产业化联合体。2024年通过甘薯专业合作社、甘薯企业集中流转土地3195亩,并与内蒙古闲农雅果农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关系,在山东省农科院订购“济26”种薯6万斤、秧苗800万珠,辐射种植面积2.2万亩,形成了沿大阜线、G4513高速辅路发展的甘薯产业经济带,群众在甘薯特色产业链上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做强甘薯品牌,提升产业效益
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青龙山镇互利村获评全国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奈曼甘薯”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及自治区农牧业区域公共品牌,并在内蒙古第八届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上成功推介,“青龙山粉条”注册成为县域公用品牌,并成功申请了“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通过品牌效应,甘薯及甘薯制品已远销北京、呼和浩特、沈阳等地,年外销粉条100多万斤,售价连续4年上涨。
做精产品加工,延伸产业链条
聚焦甘薯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建成气调保鲜库2个用于甘薯储存,建成淀粉加工厂、薯干加工厂及水晶粉生产线、酸辣粉生产线各1座(条),有效推进甘薯产业由鲜薯销售向精深加工延伸,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精细化、精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