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用活公益“小岗位”促进就业“大民生”

发布日期:2024-01-12 浏览次数:76
就业是民生之本,公益性岗位是稳就业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八仙筒镇积极探索“公益性岗位+就业帮扶”新模式,着力解决部分因“缺知识、技术短、年龄大”等原因不能外出务工群体的就业问题,为保障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发挥了救急难、托底线、保民生、助增收的积极作用。

近日,新华社区的网格员变身为“经济普查员”,深入辖区企业和个体商户进行摸底工作,助力经济普查工作加速度。
李玉华就是其中的工作人员之一,她原是新华社区的居民,2022年通过公益性岗位人员招聘成为新华社区的网格员。“一年来,我积极参与了社区的疫情防控、反诈宣传、政策普及等工作,不仅收入稳定,还能在家照顾孩子,我感觉很满足”。

平安地村村民姜凤儒是三级肢体残疾,无法外出务工,收入微薄。镇村工作人员了解到他家困难情况后,便为他申请了居家助残公益性岗位,每年工资加奖金近1万元收入,极大的缓解了他家的经济压力。

八仙筒镇把乡村公益性岗位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切实帮助农村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实现就业顾家两不误。
周广俊是红升村的脱贫户、低保户,也是公益性岗位受益人之一。周广俊和妻子都患有慢性病,吃药治病占据了家里的大部分支出。村“两委”了解到该户情况后,及时为他申请了公益性岗位,安排了保洁员的工作,每月有了固定收入,解决生活困难问题。“我主要负责的是村里的主街道和两条小巷路面垃圾清理工作,在家门口上班,活也轻松,每个月730元,也是一份不错的收入。”谈起公益性岗位带来的便利,周广俊激动不已。

据了解,2023年八仙筒镇共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62个,安置城镇公益性岗位16人。

下一步,八仙筒镇将持续统筹用好用足乡村公益性岗位惠民政策,发挥公益性岗位的服务社会、服务发展的功能,探索保障困难群体就业和服务乡村振兴的双赢之路。
信息来源:暂无来源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