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现在,回望百年,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刻领悟内蒙古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展壮大起来的,其根本原因是离不开中央对内蒙古“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
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是指:内蒙古地区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党组织的民族地区,内蒙古自治区是在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下建立的,内蒙古是在党中央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内蒙古工作中出现的重大偏差都是党中央帮助纠正的,内蒙古新时代的发展成就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和指引下取得的,内蒙古作为模范自治区模范就模范在听党的话上。这六句话是对党在内蒙古地区历史作为的客观总结,符合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符合自治区发展的历史走向,符合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实践经验,符合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导向要求。
一、内蒙古地区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党组织的民族地区
内蒙古是我们党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长期享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有责任也有条件把民族工作做得更好。自治区成立72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大幅改善,人民生活蒸蒸日上,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民族关系团结和谐,党的建设与时俱进,各项事业跨越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到处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繁荣、边疆安宁、生态文明、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亮丽风景。
二、内蒙古自治区是在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下建立的
内蒙古自治区是在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建立的,体现着内蒙古在党的民族理论实践过程中的重要地位。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发展完善和实践进步的结果。党力支持内蒙古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推动内蒙古培育出一批特色优势产业。进入新世纪,内蒙古同时享有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等相关政策支持,央企与地企、国企与民企等各类市场主体都得到长足发展。中央财政对内蒙古保持较高的转移支付强度,全区多项民生和社会保障指标达到甚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没有党中央的关怀和支持,也就不会有内蒙古的繁荣发展。
三、内蒙古自治区是在党中央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
76年前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开启了内蒙古发展的新纪元。自治区成立之初,一穷二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事业起点都很低,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内蒙。中国成立以来极力为内蒙古弥补资金、政策、人才等生产要素短板,坚持为内蒙古各族人民。一五时期,全国支援建包钢,掀开了内蒙古工业化建设崭新的一页。
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大力支持内蒙古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推动内蒙古培育出一批特色优势产业。进入新世纪,内蒙古同时享有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等相关政策支持,央企与地企、国企与民企等各类市场主体都得到长足发展。中央财政对内蒙古保持较高的转移支付强度,全区多项民生和社会保障指标达到甚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没有党中央的关怀和支持,也就不会有内蒙古的繁荣发展。
四、内蒙古工作中出现的重大偏差都是党中央帮助纠正的
内蒙古工作中出现的重大偏差都是党中央帮助纠正的,凸显出党中央定向领航的重要意义。内蒙古自治区和全国一样,在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实践中也经历过失误曲折,前进的路上也不曾离开党中央的纠偏正向。党中央指导内蒙古纠正了牧区民主改革中的“左”倾偏向,有效保护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党中央在文革中最为混乱的时期采取分区军管,极大稳定了内蒙古的局势。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引导内蒙古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在自治区出现偏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行为、违背科学规律的举措、不符新发展理念的倾向、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结果时,党中央及时予以匡正,使内蒙古各项事业重回正确的发展轨道,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这些史实充分显示出中国共产党勇于担当的品格、自我革命的魄力,也具体显现出党中央高瞻远瞩的眼界和修正错误的能力。党中央对宏观全局的掌控,是自治区在探索前行中实现拨乱反正、坚持正道直行,少走不必要弯路、少付不必要代价的可靠保障。
五、内蒙古新时代的发展成就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和指引下取得的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深情牵挂内蒙古各族人民,对内蒙古给予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到党中央工作后,先后四次亲临我区考察,六次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三次出席相关活动,对内蒙古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涵盖了内蒙古发展建设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蒙古篇。从2014年的“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2017年的“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到2020年的“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上书写内蒙古发展新篇章”再到2023年的“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出新路来,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内蒙古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指示要求内涵越来越丰富,范畴越来越广,定位越来越高,期许也越来越深,为内蒙古指出了新路,明确了新目标。
六、内蒙古作为“模范自治区”,模范就模范在听党的话上
心向党、心向中央、心向北京,是内蒙古的光荣传统。正是因为始终听党的话、跟着党走,内蒙古各族人民才走上了正确的路、光明的路、幸福的路,赢得并长期呵护了“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70多年前,内蒙古各族人民就已经深刻认识到,只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与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共同奋斗、共求解放,内蒙古才有前途和希望。在全国解放战争迎来大转折的历史关头,内蒙古各族人民毅然决然选择了跟党走,在党的领导下内蒙古自治区宣告成立,开启了内蒙古发展的新纪元。
近几年来,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旗政府、党委的不懈努力下村民的生活,从生活水平、经济发展、医疗条件、幸福感指数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从2004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开始反哺农民的种植补贴,自古以来从没有过的事,从人民经济发展壮大开始发展新的篇章,百姓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富裕,钱袋子一天比一天鼓起来了。
过去我们的生活水平吃不饱、穿不暖、住的是土坯房,最好的代步工具是马车和自行车,走的是泥泞土路,文化生活基本没有,这些年,在党中央正确指引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保持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国家的惠民政策正在逐年增大,到如今我们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现在是大米、白面、鸡、鸭、鱼肉是百姓的主要食品,过去的粗粮反而是稀少紧缺的食物,过去的土坯房不见了,家家都住的是宽敞明亮的大瓦房,有的都自家盖起了楼房,轿车现在已经是农村的主要交通工具,基本上是每家一台了,经济条件好的人家已经每人一台,公路和村庄里,现已全部硬化,泥泞的公路和村内的土路再也看不见了,百姓文化方面,由看电视到跳舞,到唱歌、扭秧歌到各种文化活动能够实现越来越丰富了。
2013年至2022年,中央、自治区、市和旗级累计通过一卡通补助,我村各领域达1389.715万元,经济领域方面是调整优化大力发展种植、养殖,突出为养而种的发展理念,粮食产量突破7000吨,全村牲畜存栏5000头,全村居民收入水平较快增长。
一、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方面。
1、定网格:五十家子村共有能参会党员21名,通过集中学习共同研究的方式,对五十家子村的各项事宜进行安排部署,共7个网格,分别由两委成员和年轻党员任职,能有效地发挥带头引领作用。
2、定职责:对网格管理中的重要事项进行综合协调、办理和处置,并督促指导网格员落实工作、做好记录、收集汇总上报民意等。
3、定制度:结合实际,制定了网格化管理工作制度、会议制度、日常学习活动制度等。
二、环境卫生方面
聚焦生态宜居,扎实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全面清理房前屋后杂草,村内乱堆乱放,党员志愿者利用每月主题党日活动清理村屯卫生。并且成立环保小分队,划分区域责任到人,确保村屯环境优美,无垃圾无杂草。
三、壮大集体经济收入方面。
我村有零散机动地550余亩地,通过发包零散土地收取承包费等方式截至目前收入共计17万元。另计划在下半年规整林地合同和规范林地承包费等方式收如10万元。
我村现有养殖牛户160户,全村牛存栏3500头,羊存栏3000只,种植玉米5700亩,水稻500亩,养殖业带来的经济收入远超过种植收入。预计筹备通过村领办合作社带领养殖户实施规模化养殖小区,大量提高养殖业收入。
四、完善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功能方面
我村的党群服务中心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合理设置服务窗口,突出便民服务、代办服务等功能,共设有四个窗口:即综合受理窗口、帮办代办窗口、党员服务窗口、咨询投诉窗口。还设有党员活动室、联合调解室、法律服务室、心理咨询室等
实行集中办公,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了独立的便民服务大厅,将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项目纳入中心办理,办理事项主要涉及社保医保、就业服务、民政、退役军人等,2023年共计办理335件。
实施阳光操作,对便民服务的内容、程序和标准等实施上墙公布,使群众一看就明了,一看就放心。
在社会领域方面,共享发展成果,成效显著,全村5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全村住房面积达到人均90平米,2022年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全村农牧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超过170人次,依托乡级开展劳动就业培训,总计培训50人,稳岗补贴补助3人。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全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873人。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参保人数增加,民生保障工作更加兜底,更有温度。
五十家子村各项事业取得的进步和成果是同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旗委以及乡党委的支持分不开的,是在党领导下,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新征程上我们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聚焦聚力,办好两件大事,不断把祖国北疆风景线打造的更加靓丽,聚焦百姓增收,村级发展,产业调整等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