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做好2023年度地震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奈曼旗全面贯彻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形成了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现将我旗针对突发地震灾害,所采取的防范应对工作措施汇报如下:
一、奈曼旗当前地震趋势
奈曼旗位于辽蒙边界,境内地势差异性较大。南部为辽西山地北缘,海拔400-600米浅山丘陵;中部以风蚀堆积沙地为主;中北部平原属西辽河、教来河冲击平原一部分。根据以往地震趋势会商意见,多年确定辽蒙交界地区为全国地震危险区,我旗青龙山镇就位于辽蒙交界的地震危险区之内。
自建国以来内蒙古共发生5.0级以上地震41次,多发生在阿拉善盟境内。近年来我旗周边发生两次影响较大的地震,一次是在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5.9级(2003年8月16日);另一次是在我市科左后旗5.3级(2013年4月22日)。2022年,我国大陆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27次,较历年平均有所增多,主要集中在青海、四川、新疆等西部地区。但是根据地震灾害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特点,往往越是较长时间未发生地震的地方就越危险,所以我们要始终牢记“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
二、防震减灾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强全旗地震监测工作,实质运行奈曼旗社会应急联动指挥服务中心,将地震监测工作与智慧应急紧密结合。我旗不断加大防震减灾经费投入,强化地震机构和队伍建设,持续增强震情意识,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升监测预警水平。
1.在青龙山镇鹦哥山建有一处无人值守地震遥测台,信息直接传送到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我们负责该台的维护,并设立专人加强管理,以确保常年正常运营。
2.在青龙山镇四一村设立一眼“青龙山地震宏观水位观测井”(原铅矿大井始建于1971年,井口直径约为6.5米,井深十米,其中水深约5米,水面距离地面约5米,并于2017年重新加固整修),运用“视联感知平台”对南部山区重点区域实施视频监测,在青龙山地震宏观水位观测井的水位测报方面,与通辽铁塔公司合作对大井水位进行数字传输,每天将大井的实时水位数据分四次网上直报至指挥中心。
3.建设地震预警系统。在奈曼旗实验小学院内,由自治区地震局出资,建成一处无人值守地震预警系统。
4.安装地震烈度测量仪。在八仙筒镇镇内电信基站(镇卫生院附近),新安装一套地震烈度测量仪器。
5.建设地震宏观观测点。在全旗17个苏木乡镇(场)、街道和工业园区,建立33个地震宏观观测点(每个苏木乡镇和园区各建2个、街道建1个地震宏观观测点,由防震减灾助理员直接管理)。
(二)组建村级专业应急救援队,完善应急救援体系。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要求,我旗坚持把防震减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领导深入防震减灾工作第一线调查研究,认真部署防震减灾工作,做到与全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本着“一队多用、一专多能”的原则,在全旗已经建立420支志愿应急救援队的基础上,又组建完成38个村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专业应急救援队员达到了265人。22年在新镇的35个村,组建了175人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今年截止现在已完成了3个镇(青龙山镇敖包后村、沙日浩来镇哈日干图村、八仙筒镇新树林村)的3个村级专业应急救援队,共90名专业应急队员,设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共配备15余万元的应急装备,由旗武装部派出民兵进行体能训练,由旗应急管理局抽调有实战经验的业务人员进行培训。
(三)建立防震减灾部门联动机制
根据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防震减灾工作职责,建立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制度。在地震宏观监测、抗震设防监管、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知识宣传、地震行政执法等各工作环节实行部门联动,定期召开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和部门联动专题会议。与旗人武部、武警中队、空军84分队和消防救援大队签订《联勤、联训及资源共享协议书》;与我旗较大型运输企业(大成、哈达、岩磊和华明公司)签订了《奈曼旗应急救援联勤保障协议书》。建立地震应急微信工作群,定期推送地震应急知识,共享地震知识宣传网,努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全旗防震减灾综合水平。
(四)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在城市总体规划、居民小区建设规划中明确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内容,设置地震应急疏散通道。利用现有公园、广场,增添必要的应急设施和应急标志,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在新建城市公园、广场时,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纳入建设内容,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截止目前每个苏木乡镇场街道和园区都至少建一处应急避难场所,全旗共建应急避难场所35个。
(五)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加大抗震应急装备投入和物资储备。一是按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由奈曼旗应急管理局牵头,联合旗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印发《奈曼旗地震应急预案》等8个专项预案的通知和关于修订《奈曼旗突发公共事件专项预案》的通知。协助旗政府办成立《奈曼旗突发事件总体预案(试行)》编修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下发《奈曼旗突发事件总体预案(征求意见稿)》,征求全旗15个苏木乡镇(场)和20个旗直部门意见,经编修领导小组审核通过,正式印发《奈曼旗突发事件总体预案(试行)》并贯彻实施。二是加强抗震应急装备建设,购置必要的抗震救援装备。奈曼旗应急管理局购买大疆600无人机1架(经过多种改装,投入达10多万元)、卫星通讯设备、照明设备、个人防护设备、帐篷,以及搜索侦检设备、营救设备(全旗应急资源调查表:吊车48辆,并分别签订救援协议)等,提高地震现场的救援水平。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保证重要应急物资的数量和质量,不断增强快速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三是我旗建有一处救灾物资储备库,由旗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管理,物资储备由应急管理局向旗政府办公室提出物资储备计划后,由财政局提供资金支持,再由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统一采购入库,在地震灾害发生后由应急管理局具体向灾区调配和发放,现在全旗救灾物资储备比较充足。
(1)原有全旗应急物资储备情况。
一是旗救灾物资储备库:棉帐篷275顶,单帐篷90顶,折叠床255张,棉被2634床,棉衣270件,棉大衣556件,单衣531件,远光手电筒33个(防汛用),发电机3台。
二是红十字会相关救灾物资储备:棉帐篷38顶,单帐篷69顶,棉被23床,折叠床30张。
(2)2020年调拨资金622万元,进行地震应急救援物资储备。
一是由旗发改委询价并招标采购(合计62.05万元):折叠床3300张,棉被950床,强光手电筒(照明)520个,哨子(报警)100个,收音机(救援信息)100台。
二是由旗商务局负责与大型超市签订应急供应协议(合计559.44万元):方便食品3.6万公斤,矿泉水7.2万公升,驱蚊虫药物(喷雾瓶装)720瓶。
三是由旗卫健委负责与疾控中心签订应急供应协议(0.864万元):消毒酒精(75%)720瓶。
(六)开展地震知识宣传,加强地震演练。
一是抓住时机,采取多途径、多形式深入开展地震科普知识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农村活动。每学期组织中小学生开展1-2次防震减灾知识培训和紧急避险演练活动。在每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组织全旗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认真开展地震知识培训,不断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自救互救能力。二是全旗中小学校,每年除完成两次开学地震撤离演练外,我们还在奈曼旗烟草公司、奈曼旗弘基水泥地震撤离应急演练,通过平时演练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防震减灾意识,同时培养全社会人民群众抗震救灾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七)加强地震“三网一员”队伍建设,及时发放地震“三网一员”信息补助费
本着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地震观测要求,我旗每个苏木乡镇设立一名防震减灾助理员,各嘎查村党支部书记都是兼职的地震宏观观测员,苏木乡镇确定一名包村的政府干部为地震知识宣传员和地震灾情速报员。根据人员变动情况,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地震业务培训,一旦出现空缺时,随时补齐地震“三网一员”。我旗严格按照市应急管理局的指示要求,建立防震减灾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有效覆盖全旗,辖区地震宏观异常信息上报及时、沟通有效,我旗及时将市财政划拨的地震“三网一员”信息补助费足额发放到位。
(八)加强全旗地震安全示范单位建设。我旗现有1所“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奈曼旗实验小学;1个“国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奈曼旗大沁他拉街道原东星社区;2个“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奈曼旗大沁他拉街道光明社区和希望社区。通过安全示范单位建设,从而达到以点带面、辐射全旗的引领效果。
三、下一步地震工作计划
(一)健全应急指挥工作机制。立足于大应急、大协作,大力发展“互联网+地震应急”,建立一个纵向垂直协调管理,横向相互沟通交流,信息资源和社会资源充分共享、反应灵敏、指挥集中高效的地震应急联动协调指挥中心。
(二)做好应急预案的演练,提升应对处置能力。在处置地震应急事件中,所在地政府在震后第一时间能否快速、果断地作出正确决策,能否高效、有序的展开应急响应,关键要取决于震前有无完整的地震应急预案?参加地震应急行动的各个部门能否迅速整合、协调联动,能否最大限度的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伤亡和损失,降低处置成本,就在于平时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和演练效果,最终才能提升地震应急的应对处置能力。
(三)加强业务培训,做好应急准备。要通过业务培训班、救援比武竞赛等活动,力争实现重点地震危险区的救援队伍中有一名教练员;独立的厂矿企业、中小学校都有明确的第一响应人;每个行政村、居民小区都有一名地震知识宣传员。
奈曼旗抗震救灾指挥部
2023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