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昂乃村“一区一地一业一平台” 探索产业发展模式

发布日期:2023-09-25 浏览次数:78

——奈曼大沁他拉昂乃村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典型材料

一、基本情况

昂乃村位于大沁他拉镇以东20公里,总土地面积6.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3000亩。全村总共524户1541人其中脱贫户101户293人,监测户3户8人。全村共有大小牲畜存栏11000头只口,其中黄牛5200头,羊5100只,生猪700口。下辖昂乃、东道力钦和满都拉图三个自然村。现已形成了“一区一地一业一平台”产业发展模式。近年来,昂乃村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区脱贫攻坚先进党支部。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4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2万元。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在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京蒙协作帮扶下,在村党支部的不断耕耘下,昂乃村通过建设养殖小区、蒙中药材基地、成立合作社、调整种植结构等各项事业,集体经济日益增强,文明程度不断攀升,成为全旗农村基层党组织产业发展的“领头雁”。

昂乃村现已形成了“一区一业一地一平台”的产业发展模式:                 一区即昂乃养殖小区,依托奈曼旗哈达建设集团农牧业有限公司,以“党支部+公司+农户”资产收益扶贫模式撬动精准扶贫,走出了一条资产收益型脱贫致富的新路,到20238月份已累计投入资金6940.7万元其中京蒙资金1251万元

昂乃村党支部与奈曼旗哈达集团公司合作采取“党支部+公司+农户”经营模式,通过固定资产收益分红型、订单契约型、劳务协作型、农机服务型等多种合作模式,有效带动贫困户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其中,固定资产收益分红型为:整合项目和村集体资金739.4万元入股养殖小区,实现村集体每年分红60.15万元;实施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村集体经济组成员1507人,每人持一股,价值5000元,年分红400元。订单契约型为:养殖小区与农户签订青贮、黄贮订单,每年为群众增收120万元左右。劳务协作型为:吸纳贫困人口就业49人,年人均增收4万元以上;吸纳周边群众零散务工32人,年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        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昂乃村党支部于2021年领办建立了内蒙古昂乃食品有限公司,并注册“昂乃”商标,申请了乳制品、酒制品食品卫生SC生产许可经营证,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内蒙古哈达建设集团)研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培育绿色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具有区域特色民族品牌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企业品牌,让更多的群众吸附在产业链上,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业”即劳务输出业,依托昂乃养殖小区、牧原第九分厂、牧原肉食、昂乃型砂厂、以及周边的毕氏集团,实现了就近就业,共输出劳动力150余人。其他省内、省外、旗外输出务工人员170余人,2023年昂乃村劳务输出人员达到320余人,其中正常脱贫户中劳务输出96人,实现年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

“一地”即高效作物种植基地。2023年,昂乃村全村种植订单青贮2231亩,亩均增收400元,转基因玉米种植1000亩,预计每亩增产150斤,种植药材140亩,种植花生、红干椒等1500亩,通过土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经营,促进了本村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

“一平台”即电子商务平台,昂乃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实现地区与市场无缝隙对接,有效解决农牧民日常生活消费品“引进来”和农村牧区绿色鲜活产品“走出去”的难题。截止目前已对农牧民进行线上培训800余人次

围绕乡村振兴既定目标,昂乃村下一步把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不断利用丰富的土地和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植业、林果业和劳务输出业。为扩大产业类型,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2023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北京明和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建设无土栽培基地,现在已基本完工,建设研发中心一栋800平米,建设连栋大棚24栋(每栋12*12=144平)。投入乡村项目建设资金12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2000万元.项目投产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50万元左右。昂乃村坚持“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基地+农户”等模式,通过支部牵线、党员带头、村民参与、合作社管理的联建方式,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产与销有效衔接,为产业发展解决后顾之忧

信息来源:暂无来源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