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先锋村,党支部引领,助农增收

发布日期:2023-09-27 浏览次数:79

——奈曼旗大沁他拉镇先锋村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典型材料

一、基本情况

先锋村位于奈曼旗大沁他拉镇西北处5公里,属于典型的城中村。总土地面积3.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4000亩,林地1100亩,草牧场24000亩,其他土地3800亩。全村有756户、2437人,中脱贫户69195人,监测户210人。全村共有大小牲畜存栏5470头只口,其中黄牛1674头,羊3796只,生猪300口。下辖兴隆福、哈日沙巴、北梁岗子三个自然村。以农业为基础,以养殖业为龙头,以农业体验为特色的合作化发展思路。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人均纯收入1.8万元,2023年村集体收入预计达到50万元以上。

二、主要做法

面对城中村的困局与优势,如何发挥党支部引导作用,强集体富群众,一直是先锋村“两委”班子的“头号工程”。通过多年的实践,先锋村确立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合作社为村集体和群众服务的发展方式,实现了三方共赢。

“党支部+合作社+农户” 产业结构调起来

突出支部政治优势。在镇党委的支持下,先锋村党支部在深入讨论研究本村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听讲座、外出学习考察等方式,确立了以种植、养殖、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从最开始扶持种养殖大户成立合作社,到党支部领办、种养殖大户入社、村民入股,合作社逐步实现了从“小而散”向“强且精”的转变。

打开困境入新局。2013年先锋村多方筹措资金50万元,沟通群众共流转土地1800亩,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推动劳务输出产业提档升级,转变群众“土地是天”思想,正确树立靠勤劳双手致富观念,成立劳务输出合作社,大力推进劳务输出工作,平均每年输出长短期外出务工人员400余人。2017年,先锋村又筹措资金80万元,流转土地6.7万平方米建设养殖场,引进小尾寒羊发展养殖,并申报养殖项目争取资金,共计整合资金570万元,走出了一条“产业引领、企业牵动、利益联结、共赢发展”的产业兴旺之路。2018年为占领市场优势、提高养殖效益,先锋村争取京蒙资金100万元扩建种羊基地,从北京市通州区引进优质种羊50只,种羊杂交调整后多胎明显、成活率高、肉质更好、饲料更少,杂交优势直接带来经济效益24万元,杂交后育肥羊平均增重10%。现在,先锋养殖场主要以育肥羊和种羊繁育为主,平均每年出栏育肥羊3000余只,每年可为村集体分红27万元。

“党支部+合作社+农户” 农民群众富起来

贯彻理念顾大局。产业结构调整、壮大集体经济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服务群众、带动群众共同富裕。“党支部+合作社”取得初步成效后,先锋村继续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新思路。由先锋村党支部领办成立福兴种植合作社与丰隆养殖合作社,以党支部领办的方式经营合作社,将利益惠及群众。群众一方面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赚取“保底钱”,然后在合作社务工就业或者劳务输出赚得“第二份工资”;另一方面先锋村充分发挥“党支部+合作社”即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优势,将合作社收益进行分红,让群众坐收“利润分红”,同时将纳入集体经济收益的部分拿出一部分进行“慈善再分配”,2020年为村内519名60岁以上老人补助合作医疗保险费用共计5.19万元,2021年为村内大学生、大病救助、80岁以上、60岁以上老人等特殊群体分类分级进行补助或者救助共计11.3万元2022年为60岁以上老人补助合作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村内大学生、大病救助共计122023年预计补助13万元左右

党支部+合作社+”辐射带” 新型经济搞起来

谋划发展布全局。种养殖等传统产业在先锋村“老树开出了新花”,下一步,先锋村将继续走“党支部+合作社+”模式,陆续建立一批“党支部+合作社+农事”“党支部+合作社+旅游”“党支部+合作社+生态林”等新模式,继续以党支部领办的形式,打造功能复合、经济高效、生态优良的集农业示范、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农业体验示范区。

一是开展“约耕租种”。定制绿色蔬菜,专享农耕体验,寓教于乐,“勤四体识五谷辩六畜”,学习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二是发展旅游业。开发特色区域,开设农家餐饮,提供野炊服务;养殖常见家禽和仓鼠、孔雀等特色小动物;打造夏天滑沙、冬天滑冰滑雪等娱乐项目,并配套滑梯、淘气堡等儿童游乐设施。三是林果上山上坡,打造绿色生态。充分利用荒地发展林果业,并利用生态林果地提供林果采摘、野外扩展等活动,丰富活动形式,营造“人在景中”的优美环境。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用活党支部+合作社+”,坚持党支部领办,保障“木桶效应”群体,带动群众增收,增加群众干事创业热情,不断实现全村群众共同富裕。

目前先锋村3000亩耕地均已实现规模化经营,全村入股社员692人,占全村常住户群众的90%。2023年先锋村集体经济收益达50万元以上,人均纯收入18000元,成为真正的“先锋村”。

信息来源:暂无来源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