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强化预算支出责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细则。
预算绩效管理是指为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运用绩效理念和方法,将绩效目标编制、运行跟踪、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实现“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管理模式。
预算绩效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加强领导、主动作为原则。预算单位是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主体,要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自觉主动的将绩效理念、方法贯穿于预算管理全过程,提高预算支出绩效。
(二)绩效导向、目标控制原则。坚持规范性和绩效性并重,事前要设定绩效目标,事中要监控目标实现进程,事后要进行绩效评价,不断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的产出、效果和持续影响力,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和“花同样的钱,办更好的事”。
(三)结果应用、公开透明原则。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及评价结果反馈整改机制、信息公开机制等,将绩效目标设定、跟踪、评价、结果、整改等情况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公众和各方监督。
作为主管单位,负责实施本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本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和计划等;
(二)组织实施本部门预算绩效管理,配合财政部门开展重大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督促、指导业务科室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三)研究制定本部门预算绩效管理个性指标,指导和帮助业务科室研究制定预算绩效管理个性化指标;
(四)对本部门及业务科室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跟踪;
(五)组织开展部门绩效自评价,指导业务科室开展单位绩效自评价,抓好结果应用工作,并将评价报告提交财政部门备案;
(六)其它应由预算部门承担的预算绩效管理职责。
办公室是本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牵头部门;业务部门是本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部门,承担编报绩效指标、实施绩效跟踪、开展绩效评价等预算绩效管理职责。
1、预算绩效目标管理
预算绩效目标是预算单位在项目计划期内,通过一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所要达到的预期产出、效益和效果。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是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基础环节。预算绩效目标应与预算同步编制、同步提交、同步审核、同步批复、同步执行、同步调整、同步监督,与预算管理流程紧密契合,保持一致。
绩效目标由绩效指标构成,一般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从指标构成上可以分为:
(一)投入类指标:主要衡量各级财政资金、企业资金和其他社会资本等方面的投入情况。
(二)管理类指标:分为财务管理指标和项目管理指标,主要衡量项目实施过程中预算部门和单位的管理效能。
(三)产出类指标:主要衡量通过既定投入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质量等情况。
(四)效益类指标。主要衡量项目实施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综合效益和持续的影响力等情况。
(五)满意度指标。主要衡量服务对象或项目受益人等相关利益主体对项目实施的满意度情况。
办公室及各业务科室进行绩效目标编制的主要依据有:区域、行业或部门战略目标及发展规划、部门和机构职责、年度工作计划及目标、上级或相关部门考核标准及要求、相关行业政策、行业标准或专业技术规范等。绩效目标编制应主要遵循以下要求:
(一)相互关联。目标编制要与部门职责、发展规划、紧密相关,与年度计划任务和资金投入关联匹配。
(二)定量为主。目标编制坚持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优先采用定量指标表述,定性指标应客观可考。
(三)突出重点。指标设定“宜简不宜繁,宜少不宜多”,重点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关键要素和核心指标,力求精准简洁、易行易懂的衡量投入、产出与效果三者关系。
2、预算绩效跟踪管理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办公室及各业务科室应依据经批复的预算及设定的绩效目标,对预算资金执行进度、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项目实施进程等进行跟踪管理,确保预算执行进度和项目管理效益。
3、预算绩效评价管理
作为预算绩效评价的实施主体,办公室承担本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任务,各业务科室如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绩效材料,积极配合绩效重点评价工作。
年度预算执行完毕,办公室要根据财政部门年度评价计划要求,结合年度决算编制工作,及时组织对本单位开展预算绩效自评价,并在每年6月份之前将上一年度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报送财政部门。
4、预算绩效信息公开管理
应根据预算信息公开要求同步将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及整改落实情况在县级门户网站予以公开。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公开应包括:(一)预算项目资金投入、立项依据及绩效目标、绩效指标等相关信息;(二)绩效评价结果及评价报告等相关信息;(三)其他应当公开的预算绩效管理相关信息等。
奈曼旗统计局
2022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