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旗防震减灾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防震减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健全工作体系,夯实基层基础,强化应急处置,开展科普宣传,奋力开创奈曼旗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健全工作体系,进一步强化属地责任。一是及时对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人员进行调整,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救灾指挥机构建设,切实发挥指挥机构的牵头和统筹协调作用,厘清防震减灾救灾的责任部门和任务清单,压实各方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机制,衔接好“防”与“救”的责任链条,推动形成了统一高效、协调通畅的防震减灾救灾工作体系。二是进一步完善了应急管理综合考核细则,将防震减灾救灾重点工作纳入考评主要内容,细化考评指标,加强工作调研与业务指导,推动防震减灾救灾责任落实到位。
夯实基层基础,进一步提升地震监测预警能力。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地震监测设备的运维管理。对青龙山镇鹦哥山地震遥测台定期维护并设专人管理,确保正常运营。与通辽铁塔公司合作,对青龙山镇四一村“青龙山地震宏观水位观测井实时水位数据进行数字传输。在奈曼旗实验小学院内,建设一处地震预警系统。在八仙筒镇卫生院附近,安装一套地震烈度测量仪器。二是建立群测群防观测网络。在全旗16个苏木乡镇场、街道和工业园区建立了33个地震宏观观测点,并组织全旗16个苏木乡镇场街道、3个社区建立了由本地区苏木乡镇镇长、分管副镇长、防震减灾助理员、各行政村防震减灾工作责任人和驻村干部组成的防震减灾微信工作群,群成员累计739人,进一步加强信息沟通,加快信息传递,充分发挥了“三网一员”体系群测群防作用。
强化应急处置,进一步提升地震救援救灾水平。一是进一步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修订完善了地震应急预案,并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了年度地震灾害防范应对工作方案,有效提升了地震应对针对性、实用性和易操作性。二是建立了防震减灾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在地震宏观监测、抗震设防监管、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知识宣传、地震行政执法等各工作环节实行部门联动,定期召开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和部门联动专题会议。三是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购置了大疆600无人机1架、配备了卫星通讯设备、照明设备、个人防护设备以及搜索侦检设备和营救设备(吊车48辆并签订救援协议),切实提高了地震现场的救援水平。另外,我旗建有救灾物资储备库1个,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建立了完善的救灾物资储备、调运、回收管理制度。目前,储备棉被、帐篷、衣物等应急救助物资16类1.5万余件,储备应急救援类物资30类1.45万余件,同时,充分发挥物资储备协调机制,与旗内大型商超企业签订了应急物资装备紧急供应保障协议,有效保障了因灾群众救助和灾害险情处置的应急救灾物资储备需求。四是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利用现有公园、广场,增添必要的应急设施和应急标志,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在新建城市公园、广场时,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纳入建设内容,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截止目前每个苏木乡镇场街道和园区都至少建一处应急避难场所,全旗共建应急避难场所39个。五是加强救援队伍建设。将民兵队伍建设与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有效结合,完善全旗防震减灾救灾应急救援体系,提升基层综合治理能力,在全旗420支志愿应急救援队基础上,计划在年底各乡镇选取1个重点村屯组建普通民兵应急救援队伍。现已完成4个(新镇博等沟村、沙日浩来镇哈日干图村、八仙筒镇新树林村、青龙山镇敖包后村),正推进建设1个(东明镇上奈林村),共配备应急装备20余万元。
开展科普宣传,进一步提升防震减灾服务水平。一是充分利用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重点时段或重大活动全面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积极推进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举办各级防震减灾救灾业务培训,切实提高了“三网一员”队伍防震减灾救灾业务综合能力。指导各地有效开展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切实提高了民众自救互救、应急避险能力。二是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和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我旗现有“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1所(奈曼旗实验小学),“国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区”1个(奈曼旗大沁他拉街道原东星社区),“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安全示范社区”2个(奈曼旗大沁他拉街道光明社区和希望社区),通过安全示范单位建设,达到了以点带面、辐射全旗的引领效果。
在下步工作中,将初步形成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体系,地震预报预警取得新突破,地震灾害防御水平明显增强,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素质进一步提高,保障全旗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更加坚强有力。